園林工程質量保修期多長?
園林綠化工程保修期為兩年,是指兩年的養護期(綠化養護分為保活養護和保活養護),施工過程中的管理措施稱為保活養護;施工完成後,竣工驗收後的管理措施稱為保誠維護),壹般從竣工驗收之日起算,通常是雙方知情的結果,沒有強制性依據。壹般維護期另行收費或包含在工程費內。
園林工程質量常見問題
1,苗木種植密度過大。苗木種植密度過大是本次調查中發現的壹個非常普遍且嚴重的問題。分析原因是:施工方為了突出眼前的景觀效果,迎合甲方多種樹的欲望,提高項目利潤,在不考慮樹木未來生長量和生長空間的情況下,盲目求多求快,導致當年種下的“小娃娃”樹,現在已經長成“中幼樹”,樹冠面積是原來的幾倍。原本寬敞的場地條件現在變成了密不透風的叢林。很多樹木都存在地下根系無法吸收養分,地上樹冠無法接受足夠的陽光和雨水,生長緩慢甚至停滯,下部枝條枯黃甚至枯死的現象。還有的地方由於窪地密度大,采光通風差,部分樹木病蟲害嚴重,樹木衰弱甚至枯死,嚴重破壞了城市園林的景觀效果,造成苗木資源的極大浪費,與當今社會倡導的節約型園林發展趨勢極不相符。
2、植物習性和棲息地不匹配。壹些施工單位在開工前沒有認真審核苗木清單和施工圖紙,不了解現場種植各種樹木的習性,盲目施工。由於壹些樹種不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幼苗生長不良或種植後死亡。如果有些工地種了牛至,牛至不耐高溫,夏天枝葉會成片枯死。有些植物種植後不開花或長勢弱,是因為設計上陰陽搭配不當。例如,如果把草種在陽光直射的地方,幼苗就會長得很弱,甚至死亡。再比如在茂密的樹下種植連翹和迎春花,幼苗表現為生長不良,不開花。其他樹池大小、深度不合理,影響樹木的觀賞效果。比如在小樹池裏種大規模的樹。這種方式種下的樹很難長時間存活,即使這些樹在短時間內看似存活。隨著時間的推移,樹木的根系和樹冠繼續生長。由於根系延伸空間不足,根冠比逐漸失衡,導致樹木生長緩慢直至死亡,極大影響景觀效果。
3.忽視排水處理,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在壹些地勢低窪、土壤板結的工地,壹些不負責任或經驗不足的項目經理為了快速完工和表面驗收標準,不做任何排水處理就直接播種。幼苗種下後,梅雨期連續下雨,幼苗長時間漬水。不耐澇的品種因為根長時間泡在水裏而死。大多數園林綠化樹種不耐澇,只有少數耐澇,如柳樹、池杉、白千層、蘆竹等。
4.竣工場地出現地面沈降和裂縫。綠化工程完工不久,綠地出現沈降、坑窪和不規則裂縫,嚴重影響景觀效果。逆工再整改,不僅會耽誤工期,增加工程成本,還會影響苗木成活率。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壹是回填土前,基底土層不壹致,有建築垃圾和水坑;第二,土地平整後,在沒有淹水的情況下匆忙種植植物,使土壤充分下沈。
5.移栽苗質量差,影響成活率。移植的大樹,如果是3年以上沒有在苗圃培育的幼苗,幼苗的吸收根還沒有長好,吸收養分和水分的功能還沒有完全恢復。如果再移植,幼苗容易枯死,成活率低。另外,如果購買的苗木以長根、須根少的苗木為主,壹般是在苗圃生長五年以上或在山區生長的苗木。這些苗木沒有被剪除,種植後很難長出新根,苗木成活率也較低,尤其是壹些移植成活率低的樹種和壹些沒有大面積推廣的鄉土樹種。壹般鄉土樹種要在苗圃培育3年以上,適應當地環境後才能移植到施工現場。
6、不註意土壤質量或土壤改良。在園林綠化施工中,如果不註意土質,運到工地的土往往會發粘。這種土的特點是:第壹,壹段時間不風化,土塊很難破碎。植樹時,容易造成根系與土壤接觸緊密,種植穴內容易產生許多孔洞,使部分根系因長期與土壤接觸而腐爛,導致樹木死亡。第二,即使土壤回填穩固,由於土壤厚重,土壤的孔隙小於毫米,根毛無法長時間生根,也會造成幼苗死亡。三是土壤粘稠,透水性差,容易造成根系腐爛死亡。
7、修剪不當,影響景觀和成活率。草本植物和木本灌木成片種植時,采用先栽苗後修剪的方法。由於修剪後要將大量的樹枝清理出園外,新栽的樹苗經常被踩得東倒西歪,根系外露。不僅景觀效果差,而且苗木成活率低。還有壹些施工人員不知道具體樹種的生長特性。他們不根據各種樹木的特點進行修剪,經常把完好無損的樹木砍掉,使壹些樹木在很長壹段時間內難以恢復應有的面貌。壹些施工單位在修剪苗木時忽視了修剪質量,容易導致修剪苗木的傷口難以愈合,樹幹上形成孔洞,樹枝腐爛,爛根爛苗難以長出新根,修剪過度甚至苗木死亡。
園林工程出廠後會有相應的保修期,讓妳在規定的時間到期後可以申請重新整理保護綠園。從而保證園林建設工程能夠長期持續下去,達到真正綠化社會空間的作用,使綠化事業始終為人服務,凈化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