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粵港澳大灣區舊改典型案例征集正式啟動。

粵港澳大灣區舊改典型案例征集正式啟動。

在6月28日舉行的2019粵港澳大灣區“三舊”改造與城市更新年會上,165438,南方報業傳媒集團與廣東省“三舊”改造協會現場簽署戰略協議,* * *發起成立廣東省“三舊”改造協會宣傳專業委員會,* * *打造“三舊”改造與城市更新媒體智庫,在廣東深入開展改革與城市更新。當日,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和廣東省“三舊”改造協會聯合舉辦的粵港澳大灣區“三舊”改造和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正式啟動。

記者獲悉,案例庫旨在以客觀、生動的實踐樣本全面展示粵港澳大灣區“三舊”改造的新成果,同時為下壹步全省舊改工作實現新突破提供參考樣本和實踐指導。該平臺主要關註粵港澳大灣區九個城市近年來實施的“三舊”改造項目,包括舊城鎮、舊工廠和舊村莊的改造。

各地方政府、行業組織、企業以及所有關註廣東“三舊”改造的熱心人士,均可掃描右側小程序,登錄案例庫提交頁面,以“文字+圖片”的形式推薦各種有效的“三舊”改造項目。所有信息都應該客觀、真實、準確。案例的收集是自願的,案例庫本身不收取任何費用。壹旦提交,將被視為授權向公眾披露案件內容。

主辦方將在省自然資源廳的指導下,聘請權威專家對征集到的案例進行研究和遴選,並在每年下半年公布壹批典型案例。結果將在南方+客戶端和官方網站——廣東三九重建會上公布。案例庫及征集方式最終解釋權歸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及廣東三九重建協會所有。

南方日報記者葛正漢見習記者魏於全

來源:廣東三九重建協會。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案例1

廣州永慶商行

用“刺繡功夫”激活歷史街區

永慶坊位於廣州最美騎樓街荔灣區恩寧路。東鄰上下九地標商業街,南接5A級景區沙面。它是廣州文化遺產豐富的西關舊址。

整體改造前,永慶坊所在區域壹直保留著廣州西關傳統民居的空間肌理,建築布局為傳統竹樓。但建築風格發展至今變化很大,很多傳統建築被翻新,導致整體風格淩亂。

自2016起,萬科陸續取得永慶坊壹期、二期裝修資質。永慶坊壹期占地約8000平方米,更新建築約7000平方米。2065年6月投產,438+06。永慶坊二期占地約9萬平方米,更新建築7.2萬平方米。2018年6月開始裝修,2019國慶期間開放部分街區。

永慶坊所在區域按照“老城區,新活力”的總要求,註入新時代的城市生活形態,是歷史文化傳承與當代城市生活融合的新時代中國城市有機更新的標桿。

永慶坊在舊城微改造中探索“黨委主導、政府主導、企業承接、社會參與”的模式,用“刺繡功夫”激活廣州最著名的歷史文化街區,讓老街煥發青春。微改造模式在保持原有輪廓不變的前提下更新建築立面,使“舊”與“新”有機結合。

案例2

廣州獵德村

舊村改造中的“吃螃蟹者”

獵德村位於廣州珠江新城中南部,面積470畝。改造前的獵德村是廣州“城中村”的典型縮影。原總建築面積68.6萬平方米,全部為高密度農民自建房。面積小,質量差,違法建設問題突出,火災隱患嚴重,治安環境復雜,衛生條件差。村裏的壹些古宅、祠堂由於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獵德村於2007年6月開始拆遷。是廣州最早啟動改造的城中村。到2009年底,全村改造基本完成,2010春節前村民全部搬進新居。

獵德村作為廣州市首個引入房地產開發商進行城中村改造的試點項目,采用開發商出資、政府出政策、村委會協助的方式,解決村民搬遷和集體產權開發的要求,實現改造項目本身的經濟平衡。獵德村引進了R&F、合景泰富、新鴻基參與改造。三家房企股權平均占三分之壹,分兩期開發。R&F負責甲級寫字樓、五星級酒店和酒店式公寓,合景泰富負責公寓,新鴻基專註商業。

獵德村改造開創了“政府主導、市場參與”的改造模式,“拆壹補壹”的拆遷安置模式和規劃設計方案受到廣泛關註。隨著綜合改造的成功和村民的全部安置,獵德村也為後續的其他城中村改造項目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案例3

廣州西關潘塘

舊城微改造還原西關文化核心

西關潘塘項目位於廣州西部荔灣湖公園東北部,北臨中山八路,西接湯漾吾悅新街,南接金龍西路。根據廣東省委、廣州市委市政府的指示,荔灣區計劃進壹步整合資源,完善各種元素,豐富西關潘塘的文化內涵。

西關潘塘項目整體規劃定位為展示嶺南、廣府文化的嶺南園林式城市客廳,形成西關潘塘“壹池壹寺壹庵”、“五展五亭”、“七園七亭”的空間格局:壹池、荔灣湖;壹座廟,任偉廟;壹個修道院,傅生修道院。五約,潘塘五約;五秀,潘塘五秀蓮藕、馬蹄、菱角、竹筍、慈菇;五個博物館,海山仙館史料館,西關民俗館,梨園文學館,西關非物質文化遺產館,荔灣博物館。七園,桃花園,藏舟園,萬亭園,綠蔭園,淺水園,五香園,芳華園。

西關潘塘的微改造有三個特點:保留歷史建築,打造潘塘古村落;以水為魂,凈化水面,打造嶺南水鄉;劃分功能,適度引導調整潘塘古村商業業態。未來,西關潘塘將打造“最廣州”的“吃、住、行、購、遊、娛”全方位體驗,延續2000年廣州西關從皇家園林到商人花園再到市民公園的發展歷史,再現西關工匠的精湛技藝。

目前,項目已基本完成房屋拆遷工作,正在編制西關潘塘微改造項目建議書,正在編制項目投資估算表。

案例4

廣州民間金融街

再現“十裏羊場”的商業文化氛圍

廣州民間金融街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常棣路,毗鄰珠江北岸。歷史上,長灘有“中國第壹金融街”的美譽,風景優美,騎樓林立。是嶺南文化的集散地,“十裏洋場”商業文化的發源地,廣州的金融發源地。

這個地區的建設是密集的,涉及大規模的改造。規劃區內建築立面原有的景觀特色被明顯破壞,基礎配套設施逐漸老化,傳統街道肌理不斷被侵蝕。2012年初,廣州確定了建設集資金借貸、財富管理、支付結算、信息發布為壹體,為中小企業和居民個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金融服務的民間金融聚集區的目標。

根據發展規劃,金融街地塊將通過對常棣大道及其周邊“壹軸兩街六區”的規劃改造,分兩期實施。壹期為以常棣大道為核心的改造區和金融街核心區,用地面積約6公頃。主要是針對常棣大道的改造,以環境改善、立面裝飾、市政設施為重點,吸引金融機構入駐。二期改造規劃西起人民南路,東至解放南路,北至壹德路以北的道路沿線地塊,南至姜妍西路,規劃範圍約41公頃。

金融街的轉型是基於其發展現狀和區位條件。新舊並置的地域特征使其發展模式不同於壹般的經濟金融中心,保護與更新的協調成為重要課題。要兼顧保留具有地域特色和空間尺度的街巷、保護歷史文物和激活地域活力、為產業升級轉型提供載體等多重功能。

案例5

廣州譚村

自主改造和投資,整村拆遷重建

潭村位於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東部。是廣州市政府列入第壹批綜合整治的52個城中村之壹,珠江新城需要改造的三舊村之壹,廣州市、天河區政府2011推進的“三舊”改造項目。

2012年4月5日,潭村城中村改造項目獲批,采取自主改造、整村拆除重建的模式。自主改造和引進合作企業,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和專業特長。融資地塊通過協議出讓的方式交給村裏自主改造開發。改造範圍內的公建設施無償移交政府管理。

潭村改造總用地8.34公頃,改造房屋628間,總拆遷建築面積175900平方米。改造後總建築面積3195438平方米,戶籍人口1913,* * 966戶,另有占地300平方米的瑤族宗族。

2065438+2007年9月28日,潭村舉行了樓房重建交接儀式。當年65438+10月65438+5月完成了100%收樓的目標。改造後,潭村的區域環境和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改善,村民的經濟收入水平也得到了提高。潭村的改造過程快速、高效、和諧,得到了廣大村民的積極配合,充分體現了城市更新的深遠意義——不僅改變了舊村的面貌,提升了城市的形象,振興了經濟的更新,而且激發了公眾追求先進、勇敢和自我更新的精神。

案例6

深圳華潤城

廣東最大村莊整體改造工程

華潤城,即“大沖舊改項目”,是目前廣東省最大的城中村整體改造項目,位於深圳市南山區深南大道與沙河西路交界處,深圳市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東部。改造前,大沖村的集體經濟主要靠集體商鋪和作坊出租。該村建築密集,小巷狹窄,街道淩亂,房間陰暗,與周圍現代整潔的城市風貌形成極大反差。

大沖舊改項目占地68.5萬平方米,涉及原村民搬遷近1.000人,非村民300余人,居民搬遷約7萬人,拆遷房屋1.500余間。2007年,華潤與大沖實業簽訂合作意向書,2011年9月拆遷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同年年底開始全面開發建設。

現搬遷物業大沖城市花園、大沖商務中心、大沖大廈已完成規劃驗收並投入使用。作為商品房項目,潤府壹期、二期(壹區)已完成規劃驗收,二期(二區、三區)、三期正在建設中。華潤置地大廈(二期)於2065438+2007年2月完成規劃驗收。

“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股份公司參與”的運作模式在大沖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華潤城已成為超大型、現代化的商業、商務中心和居住社區,是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和華僑城景區的重要配套。區域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當地村民也可以參與搬遷物業、寫字樓、酒店的管理。大王廟和鄭氏宗祠兩座歷史建築的重建,也為大沖人保留了精神家園和歷史記憶。

案例7

深圳方達工業園

“從工作到M0”改革的有益探索

方大工業園城市更新單元位於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毗鄰寶安中心區。改造前該區域為老工業建成區,總用地面積26997.5平方米,以1-3層的低層建築為主,大部分完成於1992至1993。由於建設年代早,建設標準低,部分建築老化嚴重。經過長期使用,水電管道年久失修,存在壹定程度的火災隱患,空間環境惡劣,急需更新。

2016,65438年10月9日,深圳寶安方大項目合作協議正式簽訂,2017年各種審批手續陸續完成,2018,65438年10月30日正式取得預售證。該項目采用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模式,實施主體為碧桂園控股的深圳天安鐘毅實業有限公司。改造遵循與城市功能緊密結合的原則,確定合理的建設規模和產業發展方向,高效集約利用土地,充分發揮土地的潛在效益。根據規劃,方大工業園改造為新工業用地(M0),面積19323.2平方米,主要用於發展新興產業。未來,園區將建成環境優美、產業先進、設施完備的創意設計產業園。這也是寶安區城市更新局成立後批準的首個“M0”項目。很多審批標準和權限都在探索中,具有開創性意義。

案例8

珠海李富華

城市綜合體項目的“工業對商業”模式

李富華位於珠海市香洲區九洲大道與白石路交匯處,地處拱北商業核心。李富華舊改項目原址為珠海華福復合材料有限公司廠區,主要生產玻璃布產品,建築風格為80年代工業建築。

2009年9月,珠海決定采用政府回收的方式將全廠搬遷至高欄港經濟區,原土地被收回並簽訂了補償協議。2010,1年6月,該項目作為珠海首宗“三舊”用地公開掛牌出讓,珠海永富通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中海全資子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權。2014年,該項目作為落實九洲商務中心規劃的核心項目,被列入香洲區十大重點工程。

李富華是我市首個城市綜合體項目。自誕生之日起,就被賦予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商業格局、改善人居環境、塑造城市新形象”的重要使命。在建設過程中,在節約集約用地方面做了大量嘗試,在上下挖潛、功能整合方面不斷推進城市功能完善,有效提升資源承載能力。

通過改造,李富華項目實現了促進經濟發展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雙贏。原工業項目搬遷後,獲得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新項目投入使用後,增加了珠海的活力,提升了李富華所在城區的空間品質。李富華在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環境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優化城市規劃布局、政企合作、城市綜合體運營等方面也提供了寶貴經驗。

案例9

佛山廣佛國際商貿城

重組土地所有權關系

廣佛國際商貿城中心區位於佛山市南海區中軸線北端,區位優勢突出。改造前,項目所在區域曾是全國著名的廢塑料加工區,有塑料、化工、五金等2000多家小型汙染工廠、企業和店鋪。工廠外觀淩亂,環境汙染嚴重,嚴重影響村民身體健康,環境汙染問題也被各種媒體曝光。此外,該地區土地權屬復雜,歷史遺留問題突出,土地利用效率較低。

廣佛國際商貿城項目屬於佛山市南海區第壹輪城市更新十大示範區,也是改革試驗區綜合提升和系統化的雛形。該項目涉及***1837畝改造面積,是南海區大瀝鎮迄今為止最大的改造項目。改造的主體是廣佛商貿城發展有限公司,是大瀝鎮政府成立的國有公司,以國有公司為集體土地整理中心的雛形,在基層實踐中建立集體土地整理制度。

該項目通過產權調整和國有產權自願轉讓的方式,打破了產權壁壘,促進了集體土地和國有土地、商業服務和住宅的多產權、多功能、多業態混合使用,打破了產權壁壘,促進了土地的綜合開發。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和統籌規劃,引導集體土地產業轉型,實行公共用地,促進城鄉面貌的改變。在改造過程中,項目探索了多種利益分配方式,實現了國家、集體、企業的多方共贏。目前,該項目已基本完成。

案例10

江門白石村

塑造“山與水”的城市空間形象

白石村舊區改造項目位於江門市蓬江區,位於中心城區東部。村裏住宅和工業區混雜,基礎設施還停留在村級,建築密度高,容積率低。屬於典型的城中村,與城市規劃承擔的城市商住區功能非常不符。迫切需要通過城市改造來更新和完善該地區的功能,提升區域形象,充分發揮城市有限的土地資源。

白石村舊改項目采用拆遷改造的模式。白石股份合作經濟協會投資約80億元進行自我改造。計劃分三個階段實施。改造工作從2010開始,整體改造預計2020年完成。

整村改造後,規劃區功能以居住為主,並配套建設和完善生態綠地、商業、文化娛樂、學校、綜合服務等生活基礎設施。擴建村辦醫院,配套中小學、社區服務中心、休閑廣場、商務樓、肉菜市場等生活設施。改造後的白石村將成為壹個宜居、商業、文化娛樂的商住區。

目前,白石村“三舊”改造工程仍在按計劃分階段進行,將力爭在目標時間內建成整體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的現代化、充滿活力的城區。同時,充分發揮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優勢和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山清水秀”的城市空間形象,建設港口路沿線商業區和白石活力中心,將白石村打造成江門多元化的城區。

舊改案例收集標準

只要取得下列任何壹項或多項成果,舊改項目均可推薦給案例庫:

(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強建設用地供應能力;

(二)促進投資和消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3)優化用地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四)改善人居環境,推進宜居城鄉建設;

(5)傳承歷史文脈,強化城市文化品牌;

(六)鞏固基層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 上一篇:新的與原來的有什麽變化?
  • 下一篇:打牌違反了什麽紀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