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怎樣才能學好法律?

怎樣才能學好法律?

要學好法律,首先要有興趣。

其次,我們應該學習大量的法律法規和法律知識。

將法律問題應用於生活。

僅以民法為例:

有同學曾這樣描述民法原理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大壹追女生是第壹職業,大二追女生是撿丟的東西,大三追女生是找埋的東西。示愛是欺詐脅迫,結婚是重大誤解,離婚是違約,結婚是請求權,分手是形成權,妻子是財產權,小三是他的財產權,婚姻和子女是果實,私生子是不當得利……”

以上內容乍壹看還挺有意思的,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民法的原則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真的無處不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可能與民法有“來往”。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基本上都生活在民法的框架內,所以學好、掌握、運用好民法,具有現實的利益和現實的意義。

民法被譽為“萬法之母”,所以法律的學習應該或者必須從民法的學習開始。眾所周知,民法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有著龐大而瑣碎,完整而嚴謹的理論體系。難學,這就要求我們在學習民法的過程中掌握壹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更好的了解民法知識,理解民法的真諦。

已經有很多民法學者寫過民法學習方法的文章。本文試從借鑒和比較的角度,結合本人學習民法的實際感受和收獲,介紹學習民法的方法。

興趣第壹,註意培養民法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第壹推動力,任何學科的理解和學習都要以興趣為基礎,民法的學習也是如此。只有對民法學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激情和熱情,才有可能有動力對某壹具體知識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很多人在討論民法的學習方法時註重如何思考,忽略了興趣這個前提。沒有興趣,他們就學不好或者“專攻”不了民法。所以我們在開始學習民法的時候,要努力培養自己對這門學科的興趣。那麽通過什麽方式才能培養我們的學習興趣呢?以下幾個方面可以參考:比如像本文開頭的笑話壹樣,把現實生活中壹些眾所周知的現象想象成民法中的名詞和原則,這樣壹方面有助於我們理解民法中壹些名詞的基本含義,加深記憶,從而有興趣深入學習這些知識;也可以通過小組討論或者辯論壹個眾所周知的事情來培養自己的學習興趣;另外,可以介紹壹些民法領域的知名學者,了解他們的學習經歷、畢業院校、學術成果等。,或許還能找到自己的校友,這也會激發和促進民法學習興趣的培養。

結合兩個方面,可以從宏觀上把握民法的完整體系,從微觀上把握民法的具體知識點。

民法是法律的“老大哥”,其理論體系發展和完善由來已久。能否準確把握民法學的理論體系,對能否“學”民法學、“學精”民法學、“學專”民法學起著關鍵作用。民法體系雖然龐大,瑣碎的知識也很多,但真正掌握起來並沒有那麽難。孟德斯鳩曾說:“在民法的慈母眼裏,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通過這句名言。我們可以看到民法的權利標準,即民法主要側重於個人利益的調整和保護,我們每個人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自己利益的王。知道了民法的出發點,理解其性質和基本原則就簡單多了:既然保護的是個人利益,其私法性不言而喻;既然“每個人都可以做自己利益的王”,就必須遵守平等、公平、誠實的原則。自然人要交流,必然會產生對某些事情的約定或者對他人的某種侵害。那麽民法體系中自然會有合同、侵權等內容,所以財產權、婚姻、家庭等內容也就不難理解了。其實,仔細分析,民法理論體系是可以沿著“以保護個人合法利益為本位”的基準線壹步步推導出來的。把握民法基本制度,就像蓋房子壹樣,要求我們學習和掌握制度各部分的具體內容或知識點。大致框架完成後,我們將開始改善和補充房間的布局。只有這樣,我們的知識才具有系統性和生命力。對於每個知識點的學習,壹定要“理解透徹”、“熟練掌握”、“熟練運用”,不懂就問,勤於鞏固。這樣,我們建造的“房子”會更加持久穩固,我們的理論基礎也會更加紮實充分,對以後的學習和研究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促進作用。

第三,民法研究應堅持“從生活到生活”的原則

“生活處處是民法”,民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早上買菜做飯會形成買賣關系,晚飯後坐公交車上班會產生運輸合同,下車被狗咬會產生動物侵權問題,去醫院路上給其他號碼交話費會產生不當得利問題.....其實正是因為民法的存在,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和諧穩定。我們不僅要從書本上的書面知識中學習民法,還要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民法。要善於在生活中發現民法的原理,在現實生活中感受民法的價值。此外,我們應該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即所謂民法學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民法知識能應用,能解決實際問題,才能熱衷;同時,實踐活動也對我們理論知識的鞏固和創新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學習民法的過程中,要註意結合實踐,在現實生活中豐富理論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激發我們學習民法的興趣,更好的“用所學服務社會”。這種學習是有效的,有意義的。

多讀書,讀好書。

民法作為壹門社會科學,僅僅把知識局限在教科書上是遠遠不夠的。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民法理論也在不斷發展、完善和創新,對同壹問題存在不同或對立的觀點是不可避免的。這就需要我們在鞏固民法理論的基礎上,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讀的書不壹定局限於法學領域,可以或者應該擴展到哲學、倫理學、醫學等其他學科。這樣可以整合思維,擴大學習的廣度,加強理論的深度,必將對我們的民法學研究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另外,在閱讀時要特別註意取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提高自己的理論洞察力和獨立分析能力。至於如何選書,著名學者巴比達給了我們答案:“每壹個有知識的人,在自己的壹生中,應該讀8-10本書。應該看什麽書?要想知道這些,妳至少得讀15000本書。”

總結

民法的學習是壹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壹蹴而就。民法理論的深度也是基於知識點的記憶和積累。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要克服急躁和虛榮的學習心態,不要被壹個更復雜的知識點所挫傷。民法的學習是壹個漫長的過程,可以用“痛並快樂著”來形容,我們常常會有“疑神疑鬼無路可退,柳暗花明又壹村”的感覺。為此,要深入淺出地進行理論分析,廣泛靈活地閱讀書籍,合理解決實際問題。民法的學習不僅讓我們學到了專業知識,對我們人性的培養和人格魅力的提升也有壹定的影響。我們有理由相信“民法是最吸引人的學科”,民法的學習也將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廣闊美好!

謝謝妳。如果妳滿意,請接受它。

  • 上一篇:關於運輸合同糾紛的法律規定
  • 下一篇:渣土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規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