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如何理解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結合

如何理解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結合

1,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是對國內外治國理政經驗的深刻總結。

我國有著悠久的法制傳統和厚重的道德遺產。從孔子提出“寬嚴相濟”,到孟子提出“善不足以治,善不能自立”;從荀子提出“重禮法”開始,

漢代董仲舒強調“陽為德,陰為刑”。從唐代提出“禮當以敬,刑當以威”,到宋、元、明、清延續德治與法治,都體現了德治與法治相結合的治國之道。從世界範圍來看,大多數社會治理有效的國家都堅持把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原則,同時註重用道德規範人們的行為。

2.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壹大優勢。

經過長期實踐和探索,我們走出了壹條自己的法治道路,法治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這條法治道路內涵十分豐富,其中壹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兩手都要硬。立足當前,面向未來,落實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最重要的是堅持走自己的法治道路,充分發揮自己的鮮明特色和突出優勢。這就要求我們更好地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切實推進以德治為基礎的法治和以法治為保障的德治。

3.堅持法治與德治相結合也是現實的迫切要求。

當前,中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應對前所未有的矛盾和風險挑戰,必須從根本上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國法治建設還存在許多不適應、不協調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光談法治是不夠的。

必須著眼大局,系統謀劃,特別是立足我國歷史傳統和現實國情,重視加強道德教育和思想引導,著力培養人民的法律信仰和法治觀念,營造全社會立規則、講規則、守規則的文化環境,讓法律和道德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發揮作用。

擴展數據

第壹,立法要立良法。

道德觀念是法律規範的重要來源。自古以來,各國壹般都是通過立法程序,將社會中的基本道德規範和重要公序良俗上升為法律。我國2013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將子女引入該法,體現了中華民族孝順老人、熱愛親人的傳統美德。

但也有壹些法律法規的壹些具體規定和內容,與社會主義道德規範和核心價值觀的要求不協調、不配合,甚至相違背。在完善法律制度的過程中,要加強與道德的協調和銜接,把實踐中廣泛認同的、成熟的、可操作的道德要求及時上升為法律規範。還要註重對法律的道德效果和道德風險的評估,及時廢止或修改違背道德要求的法律法規,使法律制度更多地顯示出道德的力量。

第二,執法要弘揚正氣。

執法不僅是壹種法律行為,也是壹種明確的道德取向。嚴格公正執法是對法律尊嚴的捍衛,是對先進道德的弘揚;執法不嚴、執法不公,是對法律尊嚴的漠視,是對惡行的縱容,是對美德的貶損。要通過執法,發揮法治在扶正祛邪方面的社會功能,促進風清氣正。

執法要嚴格公正,對侵害公共利益、人民權益和社會秩序的行為要及時懲戒和遏制,弘揚真善美,打擊假惡醜。執法要文明規範,體現人文關懷,既符合法律規範,又符合道德規範,於法有據,有理有據,防止粗暴野蠻執法,為執法活動獲得堅實的道德基礎。

第三,司法要分清善惡。

司法裁判最能體現法律懲惡揚善的功能。要堅持公正司法,依法制裁和懲治各種違法犯罪行為,讓人民群眾在每壹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感受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很多時候,法律只能做出原則性的規定,但在司法實踐中,會遇到各種具體情況,這就需要司法人員正確行使自由裁量權,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做出公正合理的裁決,從而真正引導社會向善。要加大司法公開力度,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堅決懲治司法腐敗,更好維護公平正義,弘揚美德善行。

中國* * *新聞網制作方-法律與安全?道德滋潤人心——如何理解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

  • 上一篇:餵?妳有壹篇關於結婚的法律原因的論文。妳能提供壹個嗎?
  • 下一篇:找壹篇文章,季衛東寫的,名字叫《法律程序的意義》。我要的是文章,不是書~ ~ ~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