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階段的孩子普遍關心社會時事和熱點問題,課後聊天時會愉快地討論國內外的政治經濟形勢或突發事件。教師可以牢牢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訴求,將社會時事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降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的難度。例如,在講授“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間講解巴爾幹局勢和伊朗核問題,這肯定會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加強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這些國際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既能有效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又能使他們從更深層次理解和把握教材內容,教學效果不言而喻。
第二,積極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課堂情境有助於學生集中註意力,迅速融入教學情境,因此教師有必要積極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例如,在學習“熱愛祖國”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開始時播放歌曲《國歌》,然後邀請學生觀看中國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時舉行的升旗儀式的視頻,最後給學生講述名人的愛國故事。相信會有效感染學生的情緒,點燃他們心中的愛國情懷,進而讓他們下定決心努力工作,為將來報效祖國做好準備。這種教育方式遠勝於老師反復的道德說教。或者,在學習“預防未成年人延誤、減少和預防犯罪”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表演壹個簡短的課間劇,找幾個學生在劇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以個人陳述的形式講述法律知識。相信這種新穎的知識學習方式會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陸續參與班級表演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政治知識,還獲得了全新的體驗和感受。
第三,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眾所周知,多媒體有許多優點,如可視化,直觀,生動。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各種感覺器官,還能將壹些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降低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難度。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建議教師可以適當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例如,在學習“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改革開放30年的成就。相信同學們在觀看這些視頻資料的過程中,壹定能夠直觀地感受到中國對外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從而對對外開放的必要性和意義有更深刻的認識。或者在學習八年級教材《壹步之遙》的課堂內容時,為了讓學生透徹理解違法與犯罪的概念以及兩者的區別,教師可以在央視法制頻道下載《法庭現場》和《法律大講堂》的部分內容,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有選擇地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真正明白什麽是違法,什麽是犯罪,如果違法會受到什麽樣的懲罰和犯罪。
四、組織各種實踐活動。
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綜合政治素養,僅靠課堂上45分鐘的理論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多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良好結合。比如,老師可以精心選擇壹個政治命題,利用課余時間把學生分成A、B兩組,對命題進行辯論。學習完環境的相關知識後,請在周末等業余時間參加環保活動,做環保誌願者。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壹些重要的政治知識點,老師可以組織壹次基礎知識競賽,看誰掌握了多而牢固的知識點。總之,這些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有效增強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政治學習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第五,鼓勵學生敢於質疑,提出難題。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壹個問題比解決壹個問題更重要”,可見懷疑在學習中所能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力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比如,在學習“社會主義生產關系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要求,從而促進生產力發展”這壹命題時,有的同學可能會問這樣壹個問題,“壹戰後的美國,二戰後的日本都不是社會主義國家,為什麽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教師切不可因為這不在教學內容範圍內而置之不理或進行指責,這樣會嚴重挫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和熱情。正確的做法是先充分肯定和鼓勵學生的提問精神,然後耐心回答學生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