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羊疾病的防治措施
1,做好飼養管理,增強個體抗病能力,加強飼養管理,嚴格遵守原則,不餵發黴變質飼料,不喝汙水和冷凍水,用權利催肥羊強身健體,提高個體抗病能力。
2、搞好環境衛生,圈地做好排毒工作。圈舍養羊應保持圈舍、場地、設施的清潔。經常清理圈舍,集中糞便、尿液等汙物堆積發酵30天左右。同時,定期使用消毒藥物(如:百毒殺、益克林匯昌消毒劑等高效低毒藥物)對圈舍場地進行消毒,防止疾病傳播。
3.有計劃地做好免疫工作,對羊進行免疫是壹項重要措施。目前,預防綿羊主要傳染性細菌的疫苗有以下幾種:
(1)無毒炭疽芽
用於預防羊炭疽病。羊皮下註射0。5 ml,註射後14天產生強免疫,免疫期壹年。(這種苗不能用在山羊身上)
(2)破傷風桿菌沈積
用於預防破傷風。綿羊頸部皮下註射0。5 ml,1個月後,免疫期為1年,第二年註射1次,免疫期可持續4年。
(3)羊毛和山羊痘減毒凍幹疫苗。
可用於預防羊毛和山羊痘。應采用瓶子接收標簽上的頭數,每個頭為0。5 ml生理鹽水稀釋液;在每張羊皮上註入0。5 ml(不論大小、胖瘦、懷孕都可以用同樣的量)。腫脹和硬結在註射後5-8天和5-10天逐漸消失。註射後4-6天可產生強免疫力,免疫期為1年。
(4)羊疫病、突發性壞疽、腸毒血癥(羔羊痢疾)三聯四防疫苗用於預防羊疫病、突發性壞疽、腸毒血癥、羔羊痢疾。幹粉苗:綿羊溶於20%鋁膠鹽水中,不論年齡大小,皮下或肌肉註射1毫升。產生免疫力需要14天,免疫期為1年。濕苗(又稱羊四聯疫苗):施藥前搖勻後每只羊皮下或肌肉註射5 ml,免疫期6個月。
(5)口蹄疫口服活疫苗
用於預防綿羊O型口蹄疫。肌肉註射:每只成年羊2ml,每只羔羊1ml。註射後15天產生免疫,免疫期為4個月。註射後的不良反應用腎上腺素處理。
免疫可以對健康的成年羊產生較強的免疫力,但對幼羊、弱羊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羊無效。對於懷孕的母羊,尤其是臨產前的母羊,有時會因為排卵期、捕捉期和接種疫苗時的疫苗反應而導致流產和早產,影響胎兒發育,免疫效果差。需要註意的是,在疾病威脅區,交通法規不應考慮上述結果,應緊急接種疫苗,以確保羊的健康。
4.在傳染病的情況下應該采取措施。
綿羊發生傳染病後,應立即進行隔離和封鎖,並逐級上報畜牧獸醫部門。市縣兩級獸醫部門會根據國家動物防疫法做出診斷,做無毒處理。
(2)羊的主要傳染病及其防治方法
1,口蹄疫
是由偶蹄動物在同壹夜晚感染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壹種急性、重癥傳染病。
(1)疫情:該病影響多種動物(羊、牛、豬、駱駝等。)和人。傳染源為病畜和毒畜,通過消化道和呼吸侵入,也可隨空氣流動傳播,無季節性。
(2)癥狀:發病後患羊體溫升至40℃。5-41。5度。精力不足,口腔黏膜和蹄部皮膚出現水皰,水皰破後出現潰瘍和腐爛。病羊表現為疼痛、流涎、唾液起泡。常見的部位有內唇、牙齦、舌面、頰粘膜,有的在蹄叉、蹄冠,有的在乳房,水皰破開後形成眼痕。羔羊容易得心肌炎,死亡。有時會出血。
腸胃炎。
與羊傳染性膿皰病的臨床鑒別:羊傳染性膿皰病好發於1歲以下的青年羊,表現為口唇部水皰、膿皰、疣狀痂,牙齦、舌面、唇部有膿液、疣狀厚痂,但不流涎。初始體溫變化不大。
(3)預防和控制方法
(1)疫情發生後,應及時上報,劃定疫區,由動物檢疫部門對同群易感家畜進行撲殺銷毀;汙染的圈舍和用具,環境嚴格徹底消毒;封鎖疫區,防止易感動物及其產品的運輸,消除疫區的病源。
(2)對受威脅地區的易感家畜進行緊急免疫接種,防止疫病傳播。
(3)疾病只能預防,沒有治療藥物不允許治療。
2.綿羊流行病
該病的病原為腐敗梭菌,是綿羊的壹種急性傳染病。表現為突然發病的致病菌、短被、胃出血和炎癥性損傷。
(1)流行特點:腐敗梭菌常以孢子形式分布於低窪的草地、耕地和沼澤。羊吃了被汙染的飼料和飲用水,孢子進入羊的消化道,大部分不會發病。在氣候突變、秋冬季持續陰雨寒冷的季節,綿羊感冒或機體抗病能力下降,腐敗梭菌大量繁殖,產生外毒素,致病死亡。
(2)臨床癥狀:發病突然,放牧時無癥狀或早晨死亡。急性羊表現為行走意願、運動障礙、腹脹、腹痛、腹瀉、磨牙、抽搐,最後無力昏迷,口中帶血沫。大多在幾分鐘到幾小時內死亡,病程極短。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疾病以預防為主。使用羊三聯疫苗進行接種。濕苗壹年春秋兩次,苗壹年壹次。
(2)羊最好在棚內飼養,防止放牧時誤食飼料和飲用被病菌汙染的水。
(3)註意屋內的保暖和通風。換飼料的時候要循序漸進,不能突然。
(4)治療:每次可肌肉註射青黴素800-1.6萬單位,首劑加倍,每日3次,連用3-4天。或口服磺胺嘧啶0。2 g/kg體重,第二天減半,連服3-4天。
3、羊腸毒血癥
該疾病是由魏氏梭菌,也稱為黃單胞菌引起的急性毒血癥。人死後腎組織容易軟化,也稱軟腎病。
(1)流行特點:魏梭菌是土壤中常見的細菌,羊以被孢子汙染的水和草料為食並進入消化道,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發病。多表現為春夏秋之交,草料在播種後的零星流行。
(2)癥狀:多為猝死。病程稍長,可分為兩種,壹種以抽搐為特征,壹種為昏迷安靜死亡。前者
摔倒前四肢劇烈抽動,肌肉抽搐,翻白眼,磨牙,唾液過多,頸部抽搐2-4小時,後者死亡。病程不急,前期步態不穩,摔倒,感覺過敏,流涎,上下頜骨咯咯笑,昏迷後角膜反射消失。有的病羊拉肚子,往往3-4個小時就悄無聲息地死了。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參考羊快速疫病的預防
(2)治療:抗生素或磺胺聯合強心鎮靜治療。也可以服用石灰水,大羊200毫升,小羊50-80毫升。
4、羊突然狙擊
該病是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毒血癥,以急性死亡、腹膜炎和潰瘍性腸炎為特征。
(1)流行特征:與羊疫病、羊腸毒血癥相同。
(2)癥狀:C型魏氏梭菌隨飼草和飲水進入消化道,在小腸的十二指腸和空腸內繁殖,產生毒素,引起疾病。病程短,不存在無癥狀猝死。有時,病羊掉隊,躺在地上,舉止不當,衰弱抽搐,幾個小時內死亡。
(3)預防和控制措施
指羊疫病。
5.綿羊傳染性膿皰病(又稱口瘡),由傳染性膿皰病毒(又稱口瘡病毒)引起。
羔羊多見,表現為嘴部和唇部皮膚和粘膜出現丘疹、膿皰、潰瘍和疣狀痂。
(1)流行特點:綿羊和山羊中以3-6月齡羔羊最多,成年綿羊同樣易感。人和豬也會感染,沒有季節性,尤其是夏秋季。自然感染主要是通過購買病羊或染病羊,轉移給健康羊,造成群體感染。是由汙染的圈舍、牧場、器具引起的,病毒有很強的抵抗力,所以這種病對羊的危害已經很多年了。
(2)癥狀:有唇型、蹄型、外陰型三種。
唇型:在口、唇、角、鼻形成丘疹、膿皰,塌陷後成為黃色或褐色的疣狀硬痂。無繼發感染,1-2周痂皮愈合,斜坡皮膚新生肉芽不留麻痹痕跡。嚴重的在蛀面、眼面部、耳廓、內唇、牙齦、下巴、舌、軟腭粘膜上有灰色或淡黃色的膿皰和斑點。此時體溫升高,肺、肝、乳腺可能出現轉移性病變,導致肺炎或敗血癥而死亡。
蹄型:多數單蹄叉和蹄冠形成膿腫。
外陰型少見。
與羊痘鑒別:羊痙攣的皮疹多為全身性,病羊體溫升高,全身反應嚴重。痤瘡結節呈圓形,突出於皮膚表面,邊界明顯,看起來像臍狀。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當這種病原體流行時,病羊應隔離飼養,禁止放牧。圍欄要用百毒沙(或其他藥物)每兩天消毒1次,持續6-9天,防止病原體傳播。
(2)先用水楊酸軟膏軟化結痂,再用0。1-0。用2%高錳酸鉀溶液沖洗傷口,再塗2%龍膽紫、碘甘油溶液或土黴素軟膏或呋喃標準軟膏1-2次,每日1次。口腔膿皰用0。1-0。用2%高錳酸鉀或生理鹽水沖洗傷口後,冰敷硼粉,每日兩次,連續7天,直至痊愈。對於繼發性咽炎或肺炎患者,肌肉註射氰毒素或磺胺嘧啶鈉。
二、常見寄生蟲病
該病是由肝片吸蟲和巨大肝片吸蟲寄生在羊的肝臟和膽管中引起的。
(1)病原及疫情:肝片吸蟲成蟲在膽管中產生的蟲卵隨膽汁進入消化道,隨糞便排出體外。在適宜的條件下,卵在10-25天後孵化成尾蚴。當它遇到中間宿主時,釘螺侵入其體內,經過幾個發育階段,最終形成尾蚴。囊尾蚴從釘螺體內逸出,附著在水生植物或水面上形成囊尾蚴病。羊在吃草或飲水時吃了囊蟲病,感染了該病。每年春天,夏末秋初。
(2)癥狀:急性病羊,早期發熱,虛弱,遲滯,肝區半濁音邊界擴大,壓痛明顯,貧血,粘膜蒼白,嚴重者幾天內甚至死亡。慢性病羊主要表現為消瘦、貧血、黏膜蒼白、食欲不振、嗜異性、毛色淩亂無光澤、眼瞼、頜部、胸腹部水腫、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
(3)病理改變:急性死亡可見急性肝炎和貧血,可見慢性增生性肝炎,膽管可見蠕蟲。
(4)預防和控制措施
(1)定期驅蟲:每年春秋兩次驅蟲。
(2)用藥:每公斤體重5-15 mg,口服。或皮下註射碘和硝酸20%,每公斤體重0。5毫升。此外,也可使用驅蟲粉、四氯化碳、硝基亞氯酸。
2、羊消化道長毛病
(1)病原及疫情:寄生在綿羊消化道的線蟲種類繁多,如撚轉嗜血桿菌、奧斯特線蟲、馬歇爾線蟲、鞭蟲、鉤端螺旋體、庫珀鉤端螺旋體、小淵鉤端螺旋體等。有時是幾種絨蟲混合感染,是每年春季綿羊死亡的重要原因。沒有中間宿主。各種絨蟲的卵隨糞便排出體外,羊吃草或喝水都會生病。
(2)癥狀:主要表現為消化功能紊亂,胃腸道炎癥,腹瀉,消瘦,結膜蒼白,貧血,重者頜骨水腫,綿羊發育受阻。少數病例體溫升高,呼吸脈搏分散,心音減弱,最後死於衰竭。
(3)預防措施:定期驅蟲可以控制疾病的發生。
(1)阿苯達唑,每公斤體重5-20毫克。
(2)左旋咪唑,每公斤體重5-10 mg,混合餵養或皮下、肌肉註射。
也可使用其他藥物,如伊維菌素、精制敵百蟲、硫酸銅、驅蟲粉、碘硝基酚等。
3、蟎病
(1)病原及疫情:羊疥蟎病是由寄生在體表的疥蟎和癢蟎引起的壹種慢性寄生皮膚病。蟎蟲病又稱疥瘡、疥瘡,可在短時間內在羊群中傳播,造成嚴重危害。昆蟲是肉眼看不到的,疥蟎和癢蟎壹生都在寄主身上度過。通過接觸或被蟎蟲及其卵汙染的馬廄傳播。與器具間接接觸會導致感染。主要發生在冬季。深秋初春。
(2)癥狀:結節病通常寄生在皮膚柔軟、短毛的部位,而癢蟎則發生在被毛濃密的部位。發病時,可以看到病羊在圍欄、欄等外面不停地蹭來蹭去。因為擦、咬,患處皮膚出現丘疹、結節、水皰甚至膿皰,進而形成剎皮、龜裂。綿羊患疥瘡時,病變主要在頭部。患部皮膚似幹石灰,故稱“石灰頭”。羊患癢蟎時,可見大面積皮毛脫落。
(3)預防和控制措施
(1)註射液可選用伊維菌素、碘硝基酚等藥物。
(2)按照說明書使用仙丹擦拭患處。
(3)定期藥浴:適用於大量患病動物。每年5-6月剪毛後,氣候溫暖時,及時給羊藥浴,會收到滿意的效果。
4.綿羊鼻蠅蛆病
(1)病原及流行情況:羊鼻蠅蛆病是由羊鼻蠅蛆病的幼蟲寄生在羊的鼻腔及附近竇腔內引起的壹種疾病。其傳播主要是通過雌犀蠅突然將幼蟲產於羊的鼻孔內或鼻孔周圍,幼蟲逐漸爬進額竇或鼻旁竇並在其中生長,引起炎癥而致病。通常發生在每年的五月到九月。
(2)癥狀:患羊最初流大量鼻液,起初為漿液性,後為粘液性、膿性,有時混有血液。當大量鼻漏幹涸,在鼻孔周圍形成堅硬的痂時,用權羊呼吸困難。此時,病羊心神不寧,打噴嚏,不時搖頭,揉鼻子,眼睛浮腫流淚,食欲不振,變瘦。
(3)預防和控制措施
應用伊維菌素和註射碘硝基酚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羊的常見疾病
1,前胃心動過緩
前胃心動過緩是指前胃的運動功能減弱,興奮性和收縮性降低,消化功能紊亂的疾病,又稱脾虛慢草。
1.病因:長期飼餵粗硬難消化的飼料(如玉米稭、豆稭),發黴變質的飼料和精料,對胃黏膜刺激不足。
2.癥狀:初期抑郁、食欲不振或食欲異常,反芻減弱或停止,噯氣增多,瘤胃蠕動次數減少,瘤胃間歇噯氣,體溫、脈搏、呼吸無明顯變化,慢性期周期性改善和惡化。病羊逐漸消瘦,全身無力,皮毛粗糙,眼窩凹陷,鼻內窺鏡下皮膚幹燥,慢性脹氣,便秘腹瀉交替出現。
(3)治療:在發病初期停止進食1-2天後,給予消化性好、多汁、營養豐富的飼料。
藥物:陳皮酊10毫升,生姜酊5毫升,龍膽草酊10毫升混合後用水口服,1次,每日3-5天,或每日口服硫酸鈉30-50克,石蠟油100-200毫升,酒精20毫升,水500毫升。病情嚴重者請專業人士綜合治療。
2.瘤胃食物積累
瘤胃內積累的大量飼料可用於治療體積增大、胃壁擴張、運動功能障礙等疾病。
(1)病因:投餵過量,由舍飼改為放牧,長期投餵超細粉飼料,飲水少。
(2)癥狀:起病迅速,反芻減少或停止,食欲不振,站立不安,搖尾擺背,四肢張開,後腿踢地,不斷臥倒,疼痛呻吟,左窩略平或凸出。觸診硬,瘤胃蠕動減弱或消失。
(3)治療:發病後1-2天停止進食,多次少量飲水,每次按摩瘤胃15-20分鐘,每2-3小時壹次。
腹瀉:用硫酸鈉100-300g配成5%溶液壹次性口服,或用石蠟油300-800ml口服。
嚴重脫水者應靜脈註射5%糖鹽水和復方氯化鈉,根據脫水量選用500-1500 ml。酸中毒研究所靜脈註射5%碳酸氫鈉100-500ml。
3.感冒
感冒是壹種急性全身性疾病,其中上呼吸道的炎癥由於感冒的發作而急劇增加。表現為清淚、羞淚、呼吸急促、皮膚水分不均。壹年四季都有,氣候季節變化頻繁。
(1)病因:健康羊的上呼吸道通常寄生著壹些能引起感冒的病毒和細菌。當羊因為營養不良、過度勞累、出汗、愛冷等原因身體抵抗力下降時,微生物大量繁殖,生病。
(2)癥狀:體溫上升40度左右,精神不振,頭困,耳尖、鼻翼、四肢發冷,結膜潮紅。羞愧的眼淚,咳嗽,呼吸加快。鼻初有漿液性鼻涕,後有粘稠膿性鼻涕,導致鼻塞、食欲不振、反芻進食或停止、鼻鏡幹燥。沒有並發感染。好轉需要3-5天,恢復需要7-10天。
(3)治療:原則是以解熱鎮痛為主,防止繼發疾病,搞抗菌消炎。
藥物(1)肌肉註射30%,近5%。0-10毫升或復方氨基比林5-10毫升或安痛定10-20毫升。
(2)如患者病情較重,有繼發感染,應加用10-20%磺胺嘧啶,第壹次為0。2 g/kg體重,保養0。1 g/kg體重,或磺胺甲惡唑註射液,或青黴素和鏈黴素混合應用4000單位/kg體重,20 mg/kg體重,每日3次,連續3-7天。
(3)也可配合清熱解毒針10-20ml和5-10%葡萄糖300-1000ml靜脈滴註,每日1次。
4綿羊脫毛
綿羊脫毛是指非寄生性的被毛脫落或被毛發育不全。
(1)病因:多數學者認為與鋅、銅的缺乏有關,飼料中硫的缺乏也是壹個因素。
(2)癥狀:毛發無光澤,眼睛灰暗,營養不良,貧血,有些異食癖,互相啃食被毛,羔羊毛不夠彎曲,松散脆弱,大面積禿毛。其中缺鋅還表現為皮膚角質化、濕疹樣皮炎、傷口愈合緩慢等特點。腹瀉嚴重,走路後搖擺,運動障礙,背部、頸部、胸部、臀部大部分最容易脫毛。
(3)防治措施:飼料中應按照0。02%添加鋅和生長素,補銅時鈷更好。
5、羔羊肌病
該病為營養不良,伴有骨骼肌和心肌變性,是壹種微量元素缺乏癥。
(1)病因:主要是飼餵含硒低ve的飼料所致。
(2)癥狀:生長發育不良、營養不良、貧血、駝背、四肢無力、心律不齊、呼吸困難、消化障礙、體溫略低、腸鳴音弱、腹瀉、結膜炎、角混濁、失明等。
(3)病理改變,主要為骨骼肌蒼白,魚樣外觀,有灰色或黃色斑紋或條紋狀壞死。出血沿心肌方向發生,呈紅紫色,故稱“桑心”
(4)處理:常用0。1%亞硒酸溶液1-4 ml,肌肉註射,1次,每15天,用ve100-150 mg肌肉註射。飼料中添加含硒生長素起到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