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戰略目標:壹個企業必須有壹個明確的長期目標。俗話說,“有誌者事竟成。”壹個沒有宏偉戰略目標的企業,就像壹個沒有野心的人,是無法成就大事的。企業只有樹立宏偉的目標,才能凝聚所有的力量,朝著同壹個方向努力。有句話叫企業能發展到壹個老板的野心那麽大,這是壹個道理。大家都知道美國的甲骨文公司,公司的口號,團結壹心,想趕超微軟,成為世界第壹。在齊新的齊心協力下,經過幾年的跨越式發展,還沒有成為世界第壹,但也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再比如中國的海爾集團,提出未來幾年大步邁入“世界500強”的戰略目標。目前已沖出中國,走向全世界,在世界唯壹超級大國美國投資建廠,甚至美國當地政府首次命名了壹條“海爾路”,令海內外華人興奮不已。
二、戰略規劃:由於戰略目標是壹個長期目標,不可能馬上實現,理想與現實之間必然有壹場艱苦的鬥爭。所謂戰略規劃,就是為了充分調動企業資源,沿著既定方向前進,盡快實現戰略目標,而對這個奮鬥過程進行規劃。假設壹個公司要在20年內發展成為世界500強,那麽,首先要明確20年後世界500強的標準是什麽,然後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制定壹個可行的方案。比如1-5年,要明確目標,制定計劃,培養核心能力,建立良好的內部管理體系,儲備人才,形成強大的競爭能力。6-10年獲得境內外上市資格,通過發行股票籌集充足資本,保證快速擴張。從11到15,公司大規模擴張,通過兼並、控購、聯盟等方式壹舉取得市場主導地位。16-20年,我們夯實基礎,理順管理架構,提高效率,通過進壹步擴張,實現了進入世界500強的戰略目標,使理想最終成為現實。在此基礎上,經過深化和具體化,由企業對全體員工進行宣傳和激勵,確立以戰略規劃為核心的公司壹貫方向。
三、戰略基礎:企業的整體核心能力構成了企業的戰略基礎。壹個企業之所以能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發展壯大,是因為它壹定有特別之處,優於他人,不同於他人。這個不壹般的地方就是企業的核心能力,這是企業生命力的關鍵,比如可口可樂公司,核心能力就是它的秘方和品牌;微軟的核心競爭力是其優秀的軟件開發能力。作為企業的董事會和最高領導者,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和判斷企業的核心能力,進而鞏固、發展和保護核心能力。否則,壹旦失去了核心能力,企業就會像行屍走肉壹樣,沒有競爭力和生存能力。
四。戰略保障:企業的發展和戰略目標的實現也必須通過嚴格的管理來實現,包括:計劃預算的編制和執行、現金控制和管理、成本利潤分析、技術開發體系、采購和付款方式、銷售和收款政策、融資和投資決策、企業文化建設、企業形象設計等。這是企業成功的戰略保證,也是企業發展戰略核心能力的基礎。例如,許多企業管理專家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討論。這裏就不說了。
動詞 (verb的縮寫)戰略決策:現代經濟生活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了個人經驗和能力的控制。必須建立良好的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報告系統,以確保決策的敏感性和準確性。重大決策時,要共同討論,發揮各自優勢,形成科學決策。經過數百年的市場經濟實踐,董事會決策和委員會協商是企業決策的有力工具。董事會應該包括股東代表和管理者代表,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夠多的由專家學者組成的獨立董事。獨立董事不代表單個股東或高級管理人員的利益,而是代表整個企業的長遠利益,為企業董事會決策提供專業意見,彌補內部董事的不足。董事會所有成員都要為自己的決策行為承擔法律責任,包括經濟責任甚至刑事責任。美國法律規定,公司必須有獨立董事和由獨立董事組成的審計委員會。這是美國公司決策成功的關鍵之壹。同樣,建立各種專業咨詢委員會,容納各種利益代表,進行咨詢,為有關方面提供決策依據,也是通向科學決策的有力工具之壹。雖然具有影響力的黨委集體決策模式在中國已經廣泛建立,但由於企業以利潤為主要目標,而政黨以政治為主要目標,因此這種模式存在嚴重的沖突。從本質上講,黨委不是企業產權所有者利益的代表,這不符合法律和國際慣例。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它不能適應經濟運行規律,導致這種決策模式失效。現在雖然成立了股東會、董事會、經理等機構。然而,由於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和長期封建社會意識的殘余,許多企業現在已經變成了集權、主觀和武斷的廠長和經理,特別是在少數私營企業中,這往往導致高層管理者的盲目決策,最終可能不僅毀了企業,也毀了高層管理者自己。大名鼎鼎的沈陽龍飛集團姜維因決策失誤而抱怨“二十大失誤”,巨人集團史玉柱因獨斷專行決策建“第壹高樓”差點破產。可見,在我國建立科學的戰略決策體系是當務之急。
不及物動詞戰略執行:任何正確的決策都只能通過準確有效的執行來實現。戰略實施主要通過管理者、職能組織、分支機構和管理者的活動來完成。通過公開招聘考試,選拔有專業能力的人承擔責任,配備各類人才組成具有整體協作能力的團隊,並根據企業實際需要科學設置各類職能機構,建立切實可行的制度保障機構運行。此外,還要建立人員培訓、考核、選拔、輪崗、更新等制度,如董事會董事輪崗、總經理三年壹任、部門經理每年壹任、普通員工季度考核等,確保組織的活力和發展,以適應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
七、戰略評價:壹個企業必須對所有行動的實際結果有及時充分的了解,也就是需要壹個正確的評價,不能等到出了問題才進行評價,所以要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包括股東評價、員工評價、內部審計評價、企業內部評價,包括客戶評價、同行評價、外部審計評價、政府。企業的經營必須以法律為前提,必須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反映,權衡輕重,修正錯誤,糾正錯誤,保持並充分發揮正確的,通過不斷的評估認識到自己的差距,為盡快實現戰略目標而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