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長沙保衛戰:壹場大火,五年苦戰,四天敗北。

長沙保衛戰:壹場大火,五年苦戰,四天敗北。

湖南長沙是抗戰相持時期最重要的戰場。中國和中國在長沙展開了四場戰役。日軍取得了前三次戰役的勝利,堅持了五年。但第四戰1944,短短四天就敗下陣來,實在令人惋惜。

壹場大火開始了

1938+00年6月武漢、廣州失陷後,中國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主戰場逐漸從沿海轉移到華中腹地縱深。湖南位於武漢和廣州之間,也是日軍進攻西南大後方的必經之路,成為中日兩軍必爭之地。雙方發生過多次大規模戰鬥,圍繞湖南省會長沙發生過四次大戰役。

1938 165438+10月,日軍借攻占武漢之勢,繼續南下,攻占湘北重鎮嶽陽,兵鋒直接威脅長沙。根據焦土抗戰戰略,長沙立即開始準備放火燒城。112日晚,焚城警備司令部二團團長徐坤接到日軍已到新河的錯誤消息(實際是聯系不上警備司令部),以為警備司令部已經撤退,更加確信日軍正在逼近,於是貿然下令開火。

大火燃燒了整整三天三夜,無數人喪生。全市90%的房屋受災嚴重,60%的房屋被完全燒毀,損失極其慘重。這場大火、花園口決堤和重慶大隧道防空洞慘案並稱為抗日戰爭的三大悲劇。

在真正的戰鬥開始之前,發生了如此可怕的火災,真是令人難過。

三次成功的防禦戰

1939年9月,德國在國際上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汪精衛的叛變正在中國積極策劃建立壹個傀儡政權。與此同時,中國第九戰區在江西、湖南的部隊相當活躍,嚴重威脅著日軍占領下的武漢。因此,日軍決心發動長沙戰爭,消滅第九戰區的部隊主力,打開進攻西南大後方的大門,動搖國民黨政府的抗日意誌,掠奪湖南豐富的物產資源支援戰爭。日軍計劃投入6個師約654.38+萬兵力,而此時長沙的中國第九戰區有***6個集團軍,654.38+08個軍,49個師,約30萬兵力。

9月中旬,日軍從湘北、鄂南、贛北入侵。依托有利地形,第九戰區部隊節節抵抗,且戰且退。到10年10月初,日軍雖已逼近長沙市郊,但不到壹個月就傷亡慘重。中國聲稱日軍死傷42000人,這顯然是誇大其詞,但壹般認為,這次戰役日軍傷亡不會少於20000人。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傷亡如此之大,在抗戰初期也是罕見的。正因為如此,日軍從10的上旬開始被迫撤退,中國軍隊立即轉而追擊,直至到達新墻河南岸,恢復戰前態勢。

第壹次長沙保衛戰的勝利,主要是由於日軍的戰略戰術失誤。65438+萬軍隊想在400公裏的廣大區域內圍殲30萬中國軍隊,而且兵分三路,真是高估自己了。所以兵力不足成了最大的軟肋。很難在進攻中迅速打破中國軍隊的抵抗,甚至壹些關鍵點在新占領的地區也沒有得到足夠的防守。因此,中國軍隊多次襲擊後方。

長沙壹戰後,湖南戰場沈寂了近兩年。到1941年,日美關系逐漸惡化到戰爭邊緣。所以日軍急於給中國以沈重的打擊,好把壹部分兵力從中國戰場轉移到即將到來的太平洋戰場。

1941年9月,日軍投入約4個師,近65438+萬人入侵長沙。中國在這壹帶的軍隊***14軍和36個師仍在30萬人左右。9月7日,日軍開始進攻。中國軍隊原計劃在汨羅江南岸組織決戰,但這壹地區距離新墻河太近,距離後續部隊指揮部太遠,原作戰計劃無法實現。而是為日軍搶占陣地,分化接踵而至的中國軍隊。

更糟糕的是,日軍破解了中國軍隊的密碼,掌握了中國軍隊的動態,在某些情況下能夠采取反制措施。比如74軍來救援時,被日軍俘虜,埋伏在春華山。74軍雖然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軍部分散,但畢竟是精銳,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依然浴血奮戰,也讓日軍損失慘重。中國軍隊總體上處於全面被動地位,但抵抗還是相當頑強的。日軍的很多戰史資料都提到中國軍隊“抵抗異常強烈”,用手榴彈肉搏戰的記錄也是層出不窮。

9月27日,日軍壹進長沙,壹進株洲,似乎打了勝仗。這時,戰場形勢開始發生變化。日軍雖然進了長沙,但其孤軍深入、戰線拉長、兵力不足、後方空虛等問題也暴露無遺。第九戰區先後在平江、瀏陽調集了約10兵力,嚴重威脅了侵華長沙的日軍側翼,同時破壞了日軍後方道路,使日軍物資補給極為困難。到10上旬,日軍只能被迫向北撤退,中國軍隊隨即追擊,並於10中期追至新墻河,恢復戰前態勢。

在這壹戰中,中國軍隊先輸後贏。其提前戰敗的原因是兵力部署不當,預定決戰地點選擇不合理。後期轉敗為勝的主要原因是日軍因前方頑強抵抗,後方積極活動而不得不撤退,導致日軍前進困難,補給斷絕,面臨被夾擊的不利局面。

第二次長沙會戰結束不到兩個月,日軍對長沙發動了第三次進攻。壹方面是挽回上次失敗的面子,另壹方面是配合剛剛爆發的太平洋戰爭在東南亞的進攻。然而,這壹次日軍進攻只投入了7萬兵力,明顯少於前兩次。中國軍隊認真總結了兩次戰役的經驗教訓,制定了節節抵抗、縱深誘敵、預設戰場四面包圍的方案,這就是第九戰區司令員薛嶽提出的“天爐戰術”。

19411 2月24日,日軍越過河南新墻,中國軍隊按照預定計劃逐步撤退。但日軍進展神速,原包圍日軍的計劃告吹。65438+65438 09 42+1 10月,日軍主力逼近長沙,長沙守軍10軍和73軍頑強堅持,日軍連續三天未能攻占。此時,第九戰區和其他戰區調集後續部隊陸續抵達,對長沙城下日軍形成包圍態勢。日軍發現形勢不利,連續幾天傷亡慘重後補給被切斷,只好放棄進攻撤退。這條退路被第九戰區的部隊圍困和封鎖。再加上下雨泥濘,道路艱難。原計劃撤四天,九天就沒了,尷尬不已,損失慘重。直到65438+10月16才撤到新強河以北恢復原狀。

與前兩次不同的是,這次長沙之戰采取了以退為進的決戰策略,即“天爐戰術”,在正面戰場接連抵抗和消耗日軍,為後續部隊前來形成包圍圈贏得了時間。雖然在老道河壹線未能實現包圍計劃,但最終到達長沙城下,以10軍的頑強堅持,實現了中央開花的戰鬥企圖。日軍還是很清醒的,形勢不好馬上撤退。如果再耽誤壹兩天,恐怕損失會更大。這可以說是長沙三大戰役中最精彩、最漂亮的壹場戰役。取得這樣的勝利,對於鼓舞整個反法西斯陣營的信心和士氣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太平洋戰場上英美盟軍被擊敗的情況下。

最後我沒忍住。

第三次長沙會戰後,除6月常德會戰1943+01外,整個湖南戰事基本平靜了兩年多,直到3月1944,日軍發動“壹號戰役”打通大陸交通線。當時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已經節節敗退。東南亞到大陸的海上交通線已經被美軍切斷。為了維持從東南亞到大陸的交通,日本大本營決心開辟從越南經中國和朝鮮的大陸交通線,以取代海上交通線。在這條大陸交通線中,中國的河南、湖南、廣西地區仍然在中國軍隊的控制之下,所以日軍這次的目標就是占領這些在中國軍隊控制之下的交通線。對日本來說,這是關系到整個國家命運的大事。所以整個“壹號行動”計劃投入了50萬作戰部隊,這是日軍不僅在中國,而且在整個二戰期間最大的壹次地面行動。其中湖南、廣西戰場使用36萬人,湖南作戰重點為長沙、衡陽。而且日軍對這次行動非常重視,連壹向被輕視的後勤保障都是精心準備的。

與日軍的高度重視相反,第九戰區自上而下沈浸在三次保衛戰勝利的喜悅和驕傲中,以為日軍已連敗三次,不敢再進犯長沙,這是盲目樂觀,輕敵。即使在4月河南省作戰全面展開後,他們仍然沒有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任何準備,對統帥部加強準備的幾次命令置若罔聞。

5月26日,日本兵開始分三路入侵。第九戰區動員了47個師,約30萬人。按照第三次長沙保衛戰的戰略,邊打邊退,逐步消耗日軍,向縱深有利地區撤退,進行決戰。但這次日軍未雨綢繆,集中兩翼,確保中路部隊的突然推進。因為日軍實力強大,準備充分,第九戰區的老戰術這次顯然不管用了。到6月9日已逼近長沙外圍,6月16日開始進攻長沙。此時,薛嶽已率戰區司令部大部分人員撤至耒陽,留下戰區參謀長趙留在長沙。

但趙並不是薛嶽的親信,所以他只負責聯絡,不提指揮,連建議權都沒有。長沙第四軍軍長張德能是薛嶽的嫡系。他根本不理會趙,自然把趙的建議當真,要守住嶽麓山的制高點。他仍然按照嶽的指示,把主力集中在市區。結果日軍先攻占嶽麓山,然後在這個制高點上架設火炮,強攻市區。在日軍的猛烈炮火下,中國軍隊的陣地壹個接壹個被攻破。18,長沙守軍4軍不得不棄城突圍,日軍於19攻占長沙。

這壹次,從開始進攻市區到被攻占結束,僅用了四天時間就保衛了長沙。抗戰名城長沙就這樣淪陷了,實在令人惋惜。主要原因是以薛嶽為代表的第九戰區被前三次勝利沖昏了頭腦,精神上輕敵,戰術上固步自封,照搬老套路,對長沙的具體保護嚴重失當,導致了第四次長沙保衛戰的失敗。

保衛長沙

  • 上一篇:如何查駕照歷史違章
  • 下一篇:鄭曉博談基本法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