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壹生:
[1904——1929] [1930——1949] [1950——1982]
生於1904(清光緒三十年)【成都】165438+10月25日(農歷元年65438+10月19)出生於四川成都北門正通順街壹個封建官僚地主家庭。
李堯棠,本名費幹,取自《詩經·趙南甘棠》第壹句“蓋甘棠”。從1928,他寫完《死亡》後,開始使用“巴金”這個筆名,壹直沿用至今。原籍浙江嘉興。曾祖父李傑安從浙江搬到四川當“屏友”。曾祖父李著有《醉墨山房唯壹稿》。李詠爺爺(沒有。萬雲)也是壹名官員,後來住在家裏。他是壹個大家庭的家長,有五個兒子和壹個女兒(兒子:李道和、李道普、李道陽、李道培、李道洪;女:李道陵)。他印了壹本《唐球山亭詩話》作為禮物。父親李道和,曾任四川省廣元縣知縣;陳淑芳修女。巴金有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兩個弟弟,三個妹妹:大哥李耀梅(1897-1931),三哥李耀林(1903-1945);二姐李(1898—1915)和三姐(1899—1924);十四弟李耀勛(1913-),十七弟李(後媽,1917-);九姐李瓊如(1909-),十姐(1910-1917),十二姐李瑞覺(後媽,1916-)(以上兄弟姐妹均按排名)。整個大家庭由近二十個長輩,三十多個兄弟姐妹,四五十個臣妾組成。1909(清元年)【成都-廣元】我五歲的父親當了川北廣元縣令,隨父母去了。我在廣元縣衙門,和兩個哥哥兩個姐姐在家讀書。我丈夫姓劉。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背中國古代文學,晚上跟我媽學讀《白象詞譜》裏的字。在書房裏,60歲的尼姑庵賈府照顧她的日常生活,12歲的女孩香兒陪她玩耍。大姐(九妹)瓊如命。壹九壹年(清二年)【廣元】六歲出生,夏(十姐妹)。搬出母親的房間,由丫環楊姐姐照顧。12月26日(165438+農歷十月二十五),為了給爺爺過生日,我因為討厭禮儀而不肯磕頭,第壹次被媽媽鞭打。大概是這壹年,我對父親在法庭上的處罰和被處罰後犯人的磕頭感到不解,也對母親在十姐長痘期間下令毆打偷“毛”黃瓜的奶媽感到不滿。這期間,我最初覺得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不合理的。大約在這壹年,在日本留學的二叔李道普和三叔李道陽回到了四川。我二叔在家開了個“律師事務所”,我三叔是南充縣令。1911年(清三年)【廣元-成都】,七歲的丫鬟楊嫂久病去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以她為原型寫了短篇小說《楊嫂》。父親辭職,隨父母回成都。繼續在家學習,龍先生(或鄧),有了“新黨”的想法。6月中旬,川漢鐵路“護路會”成立,四川的護路鬥爭達到高潮。到7月初,成都護路協會已召開十余次會議,人民愛國護路情緒高漲。8月25日,成都罷市,9月7日、8日,四川巡撫趙二豐在成都制造血案。此後,四川各地發生了武裝起義。10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11月22日,重慶獨立,成立蜀軍政府。27日,成都獨立,成立達汗四川軍政府。在家裏做壹面大旗子。12月8日(農歷10月18),成都發生軍隊兵變,城內秩序大亂。父親和大哥留在家裏,母親帶著其他孩子去外婆家避難,第二天回家。22日,趙二豐被軍政府殺害,這個消息使得龍(鄧?)王先生開心,在家裏多日成為大人的談資。家裏所有的男人都剪掉了辮子。29日,孫中山在南京當選臨時大總統。
1912年(民國元年)【成都】八歲。1年1月,孫中山在中華民國大總統家中就任五色旗。12年2月,清帝溥儀退位。祖父因為革命傷心,父親卻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二叔、三叔也幻滅了。這壹年,大哥上了中學。大約從今年開始,我經常參加大哥和我的姐妹們,堂兄妹們的聚會和遊戲,踢毽子,拍球,扔大觀園的圖片,進行各種各樣的酒精飲料。還和三哥姚林等兄弟組織了新的戲班,演配角;他們自己寫劇本,抄票給別人,在家裏的竹林裏表演。他經常去劇院或者在家看川劇和京劇。這期間,受家庭影響,我熟悉了《紅樓夢》裏的人物和情節。大約在這壹年,我的二姐生病了,我的母親邀請了壹位來自申思寺廟醫院的外國女醫生來家裏治療。第壹次見到外國人,印象很深。
1913年(民國二年),九歲長兄(十四弟)姚遜出生。
1914年(民國三年)七月(農歷),母親病逝,葬於成都郊區磨盤山。從那以後,我深深感受到了沒有母親的孩子的悲傷。他母親“愛所有人”的教導對巴金影響很大,後來他稱母親為自己的“第壹任丈夫”。在母親的允許下,我回到成都後經常和那些“仆人”待在壹起,和他們的友誼壹直持續到我離開成都。在這些人當中,他們獲得了壹種對正義的信仰和壹種接近原著的直爽性格。轎夫老周教他做人要真誠,印象最深,後來稱他為他的“二君子”。
1915年(民國四年),十壹歲,二姐姚珍於15年1月(農歷65438+2月1)因肺病去世。這壹年,父親娶了後媽(鄧景穗)。1916年(民國五年)畢業於成都長兄幺妹中學,被家人安排結婚,在成都商業市場有限公司做文員,繼母生下三妹(十二妹)瑞玨。大約在這壹年,我六叔李道洪、我二哥李耀林、我表哥蒲繼雲共同抄了小說雜誌《十日》,三個月出了九期,巴金是第壹個訂戶。他對同樣的悲情小說不感興趣,但很佩服他們在辦雜誌上的苦心。
陳蘊珍(蕭珊飾)十三歲,壹月四日出生於浙江鄞縣迎鳳橋(寧波)。春天,成都發生巷戰,川滇軍激戰七天。在此期間,二叔的兩個兒子相繼病死。巴金和他的三哥也患有喉炎。戰爭剛停,父親李道河就病死了。父親去世後,他感到更加空虛,便從書籍中尋求慰藉。他讀了許多古典小說,如《嶽傳》、《石公案》、《龔澎案》和《水滸傳》。父親去世後,長兄挑起長房的生活重擔忍讓,以應對其他房間的仇恨和攻擊,大家庭矛盾激化。後母生了二弟(十七弟)姚姬(遺腹子)。三哥姚林去中學讀書了。二姐(十姐)因病去世。從今年開始,我將和在成都外國語學院學習的向表哥壹起學習英語。向表哥對巴金智力的初步發展是有幫助的。
1918年(民國七年)秋,14歲入成都基督教青年會英語補習學校。壹個月後,他因病休學,在家繼續跟著表哥項學習了兩年。在這期間,我第壹次用英文直接閱讀了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和史蒂文森的《金銀島》。這兩本書的第壹人稱敘述教會了他很多。
1919年十五歲(民國八年)五四運動爆發後,新思潮湧入四川。大哥從成都唯壹賣新書報的書店華陽書店買了《新青年》和《每周評論》,後來存了100塊錢在那裏買新書報。巴金得以閱讀許多在北京和上海出版的新刊物,如《新青年》、《每周評論》、《每周評論》、《青年中國人》、《青年世界》和《北大學生周刊》,以及在成都出版的刊物,如《星期日》、《學生潮》、《威克菲爾》等。他熱切地接受各種新思想,經常和兄弟姐妹聚在壹起。今年跟兩個在日本留學的叔叔學日語,聽的很有興趣。
1920(民國九年)我爺爺十六歲【成都】19年二月(農歷不再是65438+二月三十)去世。因為爺爺去世,小姑搬出鎮上生孩子。祖父去世後,大家庭內部的紛爭和爭鬥愈演愈烈,導致了更多的悲劇。從下半年開始,我壹直很興奮地看著克魯泡特金的《告訴少年》的中譯本。我寫信給《新青年俱樂部》的陳獨秀,他重印了這本書並尋求指導。在沒有收到回信之後,我讀了廖的劇本《夜尚早》的中譯本,深受感動。北大真實社出版的《真實社會自由記錄》第壹集所刊登的流亡美國的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埃瑪·戈爾德曼,使他第壹次認識到無政府主義的本質,開始有了投身社會革命的明確信念。後來,戈德曼被稱為“精神母親”。9月,我和三哥姚琳壹起考上了成都外國語學院。從補習班到預科和本科,我在學校學習了兩年半。冬天,成都學術界發起了反對軍閥劉存厚的請願和集體罷工,巴金也參加了。這是他第壹次參加社會鬥爭。冬天的大哥姚梅,因為在家受刺激,精神錯亂,有時會發作。從今年開始,我開始向成都師範學校的學生和韓國人學習世界語,很快就停止了。
壹九二壹年(民國十年),我十七歲【成都】。2月20日成都半月談第14期出版。看了《適合社會》的主旨和提綱,很感興趣。我給半月談編輯部寫信,要求加入。三天後編輯來訪,表示壹社在重慶;此後,我參加了《半月談》雜誌的工作。編輯部的青年朋友吳先友通過實施“自力更生”的行動,教會了巴金“舍己為人”的精神,後來巴金稱他為自己的“第三先生”。1年4月,半月談第17期發表了《如何建立壹個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這是迄今為止發表的第壹篇文章。他的名字被列入《半月談》雜誌第17期《我們社團成員的記錄》:畢贛。5月,參加五壹紀念活動,第壹次走上街頭,散發鼓吹“社會革命”的傳單。參與組織有無政府主義傾向的秘密團體“軍社”,發表軍社宣言。他們經營出版物、時事通訊、散發傳單、印刷書籍並舉行秘密會議。從此,他開始自稱無政府主義者。7月,《半月》第24期發表於15,因發表反對軍閥政府禁止婦女理發的文章而被禁。邱參加了《警察集團》月刊的編輯工作。第壹期出版後,因與《警團》原主辦單位發生糾紛,原半月刊聯合發表聲明,集體離開雜誌社,《警團》也停止出版。
1922年(民國11年),18歲的成都參與成都無政府主義者同盟主辦的《人民之聲》周刊的創辦,主持編輯事務,傳播處設在他家,印數1000份。第壹期出版後,被警察署禁止銷售,但仍半公開發行;此後,各種方法被用來處理警方督察的幹擾和限制。這本雜誌有十期。在此期間,我認識了《學生潮》的編輯之壹袁。袁當時也信奉無政府主義,後來成為黨員,在四川1928被軍閥殺害。7月21日,新詩《受虐者的哭泣》(* * * 12)發表在第44期《文學荀刊》(鄭振鐸主編),這是他最早發表的文學作品。這壹年和次年,他在《文學訓訓》和《婦女》雜誌上發表了九首新詩、二十首詩歌和壹篇散文,這是他最早的文學作品。8月23日,我給《文學荀刊》編輯寫信,表達了對鴛鴦蝴蝶派文學的不滿。這封署名為李以淦的信,載有9月11日《文學荀刊》第49期的“通訊”欄目,還在同壹欄目刊登了編輯的回復,表示認可。
壹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十九歲[成滬寧],三姐蔡堯參加婚禮於四月出嫁。五月,我和三哥姚林離開成都坐木船去重慶,從重慶沿長江到上海。這時,我得到了大哥的幫助和繼母的允許。離開四川的原因,壹是渴望沖破封建家庭的牢籠,投身到新的廣闊天地;另壹方面,因為沒有高中畢業證,被外地院校改成了審計師,失去了取得學校畢業證的資格。落入上海南洋中學。年底去南京,住在北門橋時宇街21號。進入東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補習班。
1924年5月(民國13年),年僅20歲的[南京]在廣州振社刊物《春雷》第三期發表詩歌《悼念橘宗彜》和《偉大的烈士——表現岱山同誌的精神》。秋天,我完成了東南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半年的補習班,進入學校初三。收到我大哥的信後,我得知我的三姐蔡堯死於難產。從這壹年到1925,放學後認真學習世界語,從上海世界語書店買書自學,開始根據世界語翻譯文章。今年回了兩次浙江嘉興,住在家裏壹個80多歲還在做私塾老師的叔叔家裏。今年,已經出版了近十種譯本。
1925年(民國14年),21歲[寧-京-滬],年初開始給埃瑪·戈爾德曼寫信,經朋友秦保普介紹,收到了回信。6月上海五卅慘案後,南京學生發起聲援活動,巴金也參加了。這種生活後來被寫進了中篇小說《死日》。我8月份從東南大學附中畢業,然後去了北京準備考北大。在北京認識了通過書信聯系過的朝鮮流亡青年沈如秋,經沈介紹住進了北江邊的同興公寓。在北京住了半個月左右,因為肺結核沒有進考場。在公寓裏看魯迅的《吶喊》,得到了安慰。後來,我回到上海休養。三哥姚林去蘇州東吳大學讀書。9月,他參與創辦了無政府主義刊物《人民》半月刊。十六名發起人* * *分別是:振恒、建民、中久、三木、培新、慧琳、壹幹、禪林、呂倩、索菲、壹博、如秋、根音、劍博、擁抱簡單、自卑。今年,大約發表了20篇翻譯和論文。
1926年(民國15年),【上海】22歲,住上海市康提路李康宜,後遷居法租界馬朗路與友人同住,直至次年1月離開上海赴法。1月,為紀念被軍閥政府殺害的工人領袖和黃、龐,他在黃、龐死後第四年寫了這首詩。1月至3月,在《時事新聞》、《學光》、《洪水》等報刊上撰文,就“亡國論”等問題批評郭沫若。4月,《五壹運動史》出版。這本小冊子是迄今為止出版的第壹本單行書。上半年,我與法國巴黎《新世紀》的出版人和無政府主義者格拉夫通信。11月,我翻譯完了克羅波特金的《面包捷徑》。今年跟朋友魏慧琳學日語。讀斯特普尼亞克的日文版《地下俄羅斯》。今年發表了20多篇政治論文。
1927年(民國16年),23歲[上海-巴黎-沙多-吉裏],15年1月,她乘坐法國郵船“安格爾”號離開上海前往法國,同行的還有韋慧琳,船上有9名中國留學生。我去法國學習經濟學,進壹步研究無政府主義理論,調查歐洲的社會運動。法國不僅是無政府主義的發源地,也是當時歐洲政治流亡者的避難所。在去巴黎的路上,我寫了三十八篇遊記。2月18抵達馬賽。19抵達巴黎,入住布蘭維爾街5號酒店,後入住圖爾內弗特街酒店。我經常早上去盧森堡公園散步,晚上在法國文化協會附屬夜校學習法語。很快,家庭破產的消息傳來,我停止了正式的學習。三月,為了排遣寂寞,我寫下了《死亡》的第壹至第四章。4月與易軍、林慧合著的《無政府主義與現實問題》由上海民眾社出版。這本書是用法文寫的,寄回上海印刷,主要論述中國第壹次國內革命戰爭與無政府主義的關系。1930二月被國民黨政府以“煽動軍隊”的罪名封殺。5月,李世曾的文言文譯本《監獄與逃亡》(克魯泡特金著)由廣州創新出版社出版。全書***52頁,最後12頁的翻譯原文丟失。出版社要求巴金補充譯文。這個月,我參加了營救範在迪和薩凱的活動,給獄中的範在迪寫信。流亡美國的意大利無政府主義者範薩爾被美國當局誣陷犯有搶劫殺人罪,被判處死刑。當時這件事成了歐美的大事件,法國、羅曼·羅蘭、愛因斯坦都參加了救援,形成了壹個國際性的救援活動。7月初,我收到了範在迪和舒的回信。6月11,我給範寫了第二封信,在接下來的幾天裏,我激動地寫下了“死”的第十壹章“立誓奉獻的時刻”。初夏,由於健康狀況惡化,他搬到了巴黎以東約100公裏的馬倫河畔小鎮沙多甘。他住在拉方丹中學,學過法語,根據英文版(參考日文版《內山賢治》)翻譯了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的起源與發展》。在翻譯的過程中,我閱讀了亞裏士多德、柏拉圖、斯賓諾莎、叔本華和《聖經》的作品。這時我也系統地研究了法國大革命,閱讀了大量的史料和著作,如《吉倫特的黨史》(拉馬丁著)和《法國大革命》(L?馬德倫)、四個法國女人(多布森著)、大革命史(J?米席勒),“1789?804年法國大革命(W?Blos)等人非常重視人民在法國大革命中的作用,也高度贊揚了馬拉等資產階級革命家。他開始寫俄羅斯民粹派女革命家的傳記,如索菲亞、格尼爾公主等,後來還編著了《俄羅斯十大女英雄》壹書。在此期間,我得知了壹些有關中國“四·壹二”反革命政變的消息,在《平等》(美國三藩市華僑鐘石主編的無政府主義刊物)上發表了壹些關於國內政局的短評,批評了國民黨等反動政客,並宣布與主張“清黨”的無政府主義刊物《革命周刊》(李世曾創辦)斷絕關系。八月初在沙多?鍤鍤 鍤 鍤 鍤 鍤 鍤?3月23日寫了回復。24日下午,我從報紙上得知,範紮伊迪和薩克已於22日午夜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波士頓的查爾斯頓監獄被電椅燒死,他們興奮地寫信,壹整天到處發送,詢問美國政府。接下來的幾天,我接連寫了幾個“死亡”的片段。11月8日,我翻譯完了範在迪的自傳。《面包簡介》(克魯泡特金著)譯本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這是他第壹個單獨出版的譯本。今年發表了20多篇政治文章。
1928年(民國17年),24歲【沙多-吉裏-巴黎-馬賽-上海】壹月翻譯了易蔔生的戈德曼的四部社會劇和斯特林堡的三部女性問題劇。2月5日,我收到美國倫敦《自由》雜誌主編T.H .基爾寄來的《赫爾岑的往事與隨想》(康·加內特夫人譯)英文版。參與編纂的《克魯波特金理論簡編》(伯克曼等)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3月翻譯的《蘇聯革命的悲慘歷史》(伯克曼著)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4月翻譯的《革命之路》由上海自由書店出版。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的起源與發展》第壹卷翻譯完成後,於同年9月出版,書名為《人生哲學:它的起源與發展》。5月,由於在無政府主義和現實問題上與國民黨合作的問題,在“四·壹二”政變後受到壹些無政府主義者的誤解和攻擊,於是我寫了《答非所問》壹書作為自我辯護。夏收到大哥的來信,更加深刻地意識到自己和大哥之間嚴重的思想分歧,決定把《死神》寫完,讓大哥更了解他的為人之道。八月,過了半個月,月初把《死》這本書的二十壹個章節整理寫好,抄在五本硬紙練習本上。將手稿寄給在上海明凱書店工作的周索菲,並計劃自費印刷。在這部手稿中,筆名首次為巴金。寄出手稿後,我從沙多吉裏回到巴黎。9月,托洛茨基的論文《論托爾斯泰》被翻譯出來,也是巴金署名,寄回上海,發表在《東方雜誌》第25卷第18期。因為這篇文章比《死神》早發表了近三個月,最早是以馬進的署名在報刊上發表的。10月17辦理回國手續。5438+08年6月到達馬賽,因為海員罷工住了12天,住在馬賽海邊的美麗酒店,期間讀了左拉的《魯公-馬加爾家族》。30日乘船離開馬賽回國。在船上,我萌生了寫壹部描寫家庭生活的小說的想法,我提出了書名《春夢》。這壹年,我在巴黎翻譯了廖的戲劇的前壹天晚上(夜還早),但譯文在回上海的路上丟失了。在法國期間,我經常用世界語和朋友交流。在法國逗留期間,我見到了戈德曼和伯克曼。伯克曼是壹名俄羅斯無政府主義者,流亡西歐後加入美國。12月初回上海。應朋友索菲的邀請,我在紅星廣場75號的上海世界語協會住了半個月。本月出版了《賣魚人的壹生》(範在迪自傳)譯本。今年寫了壹些俄羅斯社會運動和革命人物的文章,整理在1935,收錄在《俄羅斯社會運動史》壹書中。今年,已經發表了20多篇論文和翻譯。
1929年(民國18年),25歲的上海人,從紅星坊搬到閘北寶山路寶光裏14號,與索同住壹層。直到1932,65438+10月下旬離開,住了三年。在這裏創作了《家》、《霧》、《新生活》(初稿),翻譯了《秋天的春天》等作品。本月,中篇小說《死》開始在《小說月報》連載,4月完成,在文壇引起反響。決定出版《死亡》的是《小說月報》的編輯葉聖陶。《死》的出版使巴金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本月加入上海世界語學會(編號:317),擔任上海世界語函授學校教師。後來當選為上海世界語學會常務理事(理事),直到1932年初才離開世界語運動。根據世界語翻譯了許多文章和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劇本《路人花》(意大利阿米蒂奇著)、《丹東之死》(蘇聯托爾斯泰著)、《骷髏之舞》(日本秋田百靈著)、中篇小說《秋天的春天》(匈牙利尤利·葉鬼著)。本月出版了《斷頭臺上》的譯本。這個月開始編輯無政府主義者創辦的免費書店,用“瑪拉”的名字編輯了5期《免費月刊》。自由書店主要出版克魯泡特金的作品。由於書店負責人朱與巴金意見不合,加上朱賭博造成經濟虧損,書店於次年關閉。4月,他在《自由月刊》第壹卷第四期上發表了壹篇文章,批評錢興屯對托爾斯泰的評價。5月,蒲魯東的《人生哲學》被翻譯出版(克魯泡特金)。這個月,我翻譯完了克魯泡特金的《倫理學的起源與發展》第二卷。春夏兩季,我在寶光的索非亞家認識了翻譯家馬宗榮,九月下旬認識了他的未婚妻羅詩蜜(羅淑飾)。14年6月,他寫了《沙舍夫斯基人生哲學闡釋》,系統論述了克魯泡特金的道德觀。7月,大哥姚梅從成都來上海,住了壹月左右。聊天中,巴金提到了寫《春夢》的想法,得到了大哥的支持。三哥姚林在北平燕京大學讀書。本月出版了《人生哲學:起源與發展》(第二部分)的譯本。8月,該書被翻譯成《地下俄羅斯》( Stepnyak)並出版。第壹部中篇小說《十月之死》由未名社編著,明凱書店出版。1934這本書被國民黨當局禁止出售。年底,我寫了我的第壹篇短篇小說《樓主》。這壹年,托索夫翻譯了克魯泡特金的《我的自傳》後,請豐子愷來寫書名。今年,已經發表了40多篇翻譯和文章。其中《馬德琳的調查》、《黨魂與火柳》、《黑暗勢力的調查》是他最早的文學批評文章。
1930(民國19年)26歲【上海-杭州-泉州-上海】,1月根據世界語翻譯意大利作家阿米庫斯的劇本《過客之花》。重譯《夜還年輕》(廖·)。2月參考世界語史等資料,在《綠光》第七卷10月至3月連載世界語創作文學界概況。3月29日,我代表上海世界語協會接待了來訪的日本世界語長崎。30日出席上海世界語學會第五屆會員大會,當選為常務理事。《骷髏之舞》(秋田百靈著)的譯本出版了。春寫了《死去的太陽》(原名《新生》)寄給《小說月報》,被退了回來。4月2日(農歷三月初四),大哥姚梅從成都寫來壹封信,對他以我家為主的小說《春夢》非常贊成。本月,《俄羅斯十大傑出女性》出版。譯本《壹個革命者的回憶》(即《克魯泡特金自傳》)出版了。《前夜》的重譯本已經出版。7月,以伯克曼《無政府主義ABC》為藍本的理論著作《從資本主義到無政府主義》在美國三藩市以平攝學會的名義出版。《丹東之死》譯本出版。同月修改死太陽。這個月的某壹天,我突然半夜驚醒,寫了壹篇短篇小說《羅貝爾先生》。本月的《論世界文獻學》,根據相關資料撰寫,連載於《綠光》第7卷第7期至第10期。夏和朋友到杭州遊西湖,討論無政府主義的宣傳工作。魏惠林、、鄭等參加了會議。會後決定由巴金、魏惠林主編《前時代》雜誌(* * *六期五卷)。8-9月,從上海坐船到福建泉州。途中,我在鼓浪嶼廈門酒店住了三天,見到了作家兼世界語學者王魯彥。我住在泉州(晉江)黎明高級中學。黎明高級中學是當時福建無政府主義者的重要活動據點。成立於1928秋,運行了五年左右。巴金的壹些朋友,如吳克剛、魏惠林、陳凡宇等,都曾在這所學校任教。在這次旅行中,我認識了林寒露和倪力(郭安仁)。在學校住宿舍,有時候去辦公室幫忙處理學校事務,也在陳凡宇的指導下學習生物。在泉州,他還為上海世界語協會編輯了愛羅先珂的童話集《快樂的船》。這壹年,大哥李耀梅去上海住了壹個月。兄弟之間的友誼依舊,但意識形態的差異更加顯著。今年,我為上海世界語協會編輯了世界語雜誌《綠光》。今年,我寫了十二篇短篇小說。
1931年(民國20年)壹月發表中篇小說《死去的孫》,時年27歲[上海-杭州-上海-蘇州-上海-無錫-上海-浙江長興],1935年3月被國民黨當局以“鼓吹革命”的罪名查禁。年初的時候,我去了杭州,和朋友去西湖遊玩。春開始為時代寫連載小說。它原名叫《春夢》,寫了“引言”(即“總序”)後,決定改名為《激流》(後改名為《家》),寫了三四章,壹次送到報社。同時,他還寫了《新生》(初稿)和《霧》。4月13日下午出席上海世界語學會第六屆會員大會,當選為常務理事。18,時代開始連載小說《激流》。當天大哥姚梅在成都服毒自殺,19收到電報。本月翻譯的《草原故事》(高爾基著)由上海馬來亞書店出版。五月中旬和毛億博及其他朋友遊覽蘇州。哥哥的遺書是6月份到的。這個月去壹次杭州。8月,中篇小說《新生》(初稿)定稿。第壹部短篇小說集《復仇》由上海新華書店出版。九月遊無錫。中篇小說《霧》10月在《東方雜誌》發表,12月完成。初冬,他應在浙江長興煤礦當科長的朋友李少玲的邀請,乘車到煤礦參觀了壹周左右,冒險下井觀看,體驗生活,為後來寫中篇小說《雪》積累了素材。年底,《激流》拍完了。翻譯了世界語中篇小說《春天在秋天》(匈牙利葉鬼著)。他開始寫中篇小說《雨》,第二年5月完成。這壹年,我認識了復旦大學的學生張晉壹,並成為日後編輯工作的最佳合作者和密友。
壹九三二年(民國二十壹年)壹月,二十八歲的苗崇群[上海-南京-上海-泉州-上海-青島-北平-天津-上海]與我相識並結下友誼。中篇小說《雨》開始在《南京文藝月刊》連載,6月完成。24、25日,我在南京的朋友陳凡宇的邀請下,離開上海前往南京。那時,我的朋友吳克剛已經從河南去了南京,韋慧琳在南京研究所工作。這次去寧,主要是朋友聚會。去南京之前,我就開始構思中篇小說《海之夢》,寫了三頁。28號從南京坐車到上海,去了丹陽,又因為“1.28”事件回到南京。日軍炮轟閘北,商務印書館在戰火中焚毀。《新生》的手稿和發表它的《小說月報》都化為灰燼。2月3日乘“武昌”號離開南京前往上海,4日抵達南京港,5日抵達上海外灘。我會在陜西南路布高裏52號的朋友家住壹個月左右。本月初,他與丁玲、葛、陳望道等129人共同簽署了《中國作家關於日軍偷襲上海殺人的宣言》。3月2日,閘北落入日本侵略者手中。過了幾天,我拿著通行證去閘北家拿書和器皿,憤慨地目睹了日暈的暴行。我住在法租界環龍路花園別墅舅舅家的二樓,直到第二年春天。月底,《海底夢》定稿,同年5月至7月在《現代》雜誌連載。四月和朋友第二次去福建旅遊。寫出《船上的雨》第五章的前半部分。途中遊覽鼓浪嶼。去泉州住在壹個平民中學的朋友家,寫了《雨》第五章的後半部分。我在全州住了三個星期,參觀了盛產荔枝和龍眼的延陵鄉和孟卿鄉。在我的朋友沈的陪同下,我拜訪了壹個被封建婚姻制度逼瘋的女孩。5月回上海,壹周內寫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