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找壹篇關於民族團結的演講

找壹篇關於民族團結的演講

各民族聯合起來教書育人

我國是統壹的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明。統壹的多民族國家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民族工作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地區的穩定關系到祖國邊防的鞏固和社會的長治久安;少數民族的發展關系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敗。沒有少數民族的發展,就不可能有中華民族的復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中華民族是壹個大家庭,各族人民親如兄弟姐妹。民族地區的進步和發展,不僅需要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進取,也需要經濟發達地區的幫助和社會各界的貢獻。各民族相互合作,相互支持,才能共同發展繁榮。

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壹,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責任;加強大學生民族團結教育是實現民族團結和諧的基礎。學校應高度重視民族團結教育活動。在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中,根據教育部、國家民委和學校的統壹要求,主要采取課外活動形式,采取小組、團隊、班會、民族歌舞、民族團結故事會等方式,積極配合學校的民族知識講座,將民族團結教育與文化娛樂、素質教育融為壹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民族團結進步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主旋律,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之外,還將引導學生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教育,牢固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離不開彼此”的思想,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努力使維護民族團結成為良好的社會風尚,使每個公民自覺履行維護祖國統壹和民族團結的神聖義務。

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內容之壹,也是我國* * *生產黨和國家追求的目標。社會主義社會各民族的團結,是以中國生產黨的領導和黨的團結為核心,以社會主義制度和祖國統壹為基礎的。作為中國民族政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含義:

1.反對民族壓迫和歧視。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制度長期存在。新中國成立後,通過民族地區的民主改造和社會主義改造,從根本上廢除了反動制度,開辟了民族平等團結的新時代。此外,中國共產黨和政府還運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禁止壹切形式的民族壓迫和歧視。

2.維護和促進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包括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和民族內部的團結。

3.齊心,各族人民將共同努力,促進祖國的發展和繁榮。民族團結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進步的必要前提。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開辟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形成了誰也不是誰的親密關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今天,56個民族應該進壹步鞏固和發展這種關系,團結壹致,形成強大的合力,共同推進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4.反對民族分裂,維護祖國統壹。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國家繁榮、民族進步和繁榮的必要條件。中國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壹有著內在的聯系。民族團結原則要求各族人民熱愛祖國,維護團結,反對壹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堅持民族平等,促進民族團結。

中國* * *產黨和中國市政府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切實落實和保障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民族在社會生活和政府行為中的平等權利,形成了各民族平等相待、團結和睦、互幫互助的良好社會環境。

中國政府明確規定,舊中國遺留下來的歧視和侮辱少數民族的地名、族名和其他歷史遺跡應當予以消除和更改。

從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出發,按照科學識別與民族意誌相結合的原則,成功地進行了民族識別,使舊中國許多不敢承認自己民族成分的民族成為中華民族的壹員。

各民族廣泛參與國家政治生活,自主管理內部事務。56個民族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委員。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少數民族代表428名,占代表總數的14.36%,第九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有委員257名,占委員總數的11.7%,都大大超過了少數民族人口。

國家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保障少數民族公民壹切正常的宗教活動。

國家尊重和保障各民族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和權利。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司法、行政、教育等領域以及國家政治和社會生活中廣泛使用。全國人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重要會議,以及國家或地區的重大活動,提供蒙、藏、維、哈、朝、彜、壯等文字的文件或語言翻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在執行職務的時候,都使用當地通用的壹種或幾種語言文字。以少數民族為主的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使用本民族或者本地區的語言文字進行教學。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等領域廣泛使用少數民族語言。

為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全國各地廣泛深入地開展了民族團結進步活動。國務院先後召開了三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使民族團結成為強大的輿論力量和良好的社會風尚。

  • 上一篇:如何查詢公司的經營範圍?
  • 下一篇:北京市對外律師代理收費標準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