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趙寧: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設計的思考與實踐

趙寧: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設計的思考與實踐

單元教學設計是從壹個單元或壹個主題的角度出發,根據單元或主題中不同知識點的需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讓學習者通過壹個階段的學習,完成壹個相對完整的知識單元。

教學設計是課程與教學之間的重要環節,是教師勞動創造性的表現。教學設計的目的和意義在於努力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達到方法巧妙、省時省力、效果好的目的。

與其他課程相比,道德與法治課程尤為特殊:立足於學生不斷拓展的生活,從自己到家庭、到學校、到社區社會、到國家乃至世界,並在此基礎上明確處理好與自己、他人、社會的關系;培養公民意識,有法律思維。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可以根據主題、社會熱點話題和教材進行設計。在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我認為根據不同的課型有三種模式可以操作。

第壹,立足新課程,不打亂國家課程單元備考。

《道德與法治》教材整體上是基於個人發展空間設計的,每壹冊都涉及法治教育。所以,在新課程教學的設計中,可以選擇拿出法律專題清單進行設計,也可以分層次整合到每壹冊中。

新課程的設計可以分為三個步驟:

首先,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找到單元學科的關鍵詞,並勾畫出關鍵詞之間的關系;然後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學科知識進行梳理,形成整體概念;

其次,運用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這裏,教師需要收集符合知識,或貼近學生生活,或與國家社會生活熱點相關的材料,設計分層問題;這裏著重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後,對反饋進行評估,發現學生的知識漏洞並進行彌補。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從整體上把握知識,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但缺點是我們是演繹式的學習知識。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對道德與法治的研究。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帶著情境走進學生,帶著情境總結知識。考試的過程就是學生帶著知識走進情境,帶著知識解決情境問題。那麽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引導學生總結知識的前提是先呈現情境,設計任務,帶著任務閱讀總結,解決問題。

因此,在新課程的單元設計過程中,可以修改為情境任務——閱讀歸納——問題解決——反饋評價四個環節。

第二,以主題為基礎,將螺旋改為主題準備的頂端。

《道德與法治》課程大致可以分為三大主題:我-我與他人、集體-我與國家和社會;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來分。比如我的大主題,可以細分為我的學習,我的心情,我的自尊,我的生活等等。每個小主題都可以再細化;在我們的教材體系中,小主題存在於不同的單元,甚至不同的卷中,這反映了我們學生認知水平的螺旋式上升。而教材的編寫在資源和學生認知水平上的滯後,為我們的專題單元設計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所以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壹定要考慮這壹點,做好主題單元的教學設計。當然,這裏說的是新課學習,我們有必要采用這樣的主題模式進行復習課。這樣,對教師來說,從整體上掌握教材是很有挑戰性的。

新課程主題單元設計的步驟——以“學習”主題為例。壹般情況下,我願意采取“頭腦風暴”的方式開始壹個新的話題。也就是當妳看到“學習”的時候,妳會想到什麽事件、什麽詞語、什麽感受?學生交流,分類;提出不懂的問題,同行會解答;解的正確與否是通過閱讀課本和老師的教輔材料來論證的;構建知識體系。

教師引導學生拓展知識面,如學習-時空維度、感受維度、方法維度;特別指出,主體維度是指學習是主動的,與被動相關的主題詞是教育;這也是從國家層面;這裏我們把第壹冊和第五冊的內容聯系在了壹起。按照我們構建知識體系的壹般方法,應該在第四冊增加民權的內容。理想的狀態,如果我們在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這樣訓練,壹定會幫助學生大大提高思維能力。

這裏就不重復復習課的主題設計了。

第三,基於熱點問題,整合單元設計

時政教育是道德與法學科的重要內容。基於公民教育對學生的要求,我們應該學會用學科的知識去理解和分析社會現象。辯證理性看待社會問題;認同國家制度和文化;成長為負責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因此,基於社會熱點的單元設計可以提高學生的國民素養和綜合能力。

比如,我們可以用多種知識來分析新型冠狀病毒這種疫情的發生、預防和控制。

1.關於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最美逆行人、醫護人員、警察、外賣小哥、誌願者);2.親社會行為(捐贈物資、誌願者等。) 3.人與自然的和諧;4.基層群眾自治制度;5.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制度自信);6.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7.依法治國;8.大國有責;

這樣的例子很多。其實我們復習課也不壹定要用這個模式。在新課程的教學中,離不開社會熱點問題,這是壹個引導學生積累的過程。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都離不開基於情境、任務驅動、基礎知識和素質提升的要求。把握主線,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我們可以以單元為單位備課。單元學習,同學都可以!

  • 上一篇:詹妮弗·安妮斯頓簡介
  • 下一篇:北京公共場所禁煙何時實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