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證券發行上市保薦管理辦法(2020年修訂)

證券發行上市保薦管理辦法(2020年修訂)

第壹章壹般原則。修訂背景

《保薦辦法》實施以來,對規範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提高中介機構執業水平和上市公司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隨著法律環境和市場環境的變化,《保薦辦法》的部分內容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完善,特別是新《證券法》實施後,《保薦辦法》的相關規定需要做好銜接,註冊制也對中介機構的專業能力和執業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對《保薦辦法》進行修訂。二、修訂的主要內容

(1)與新證券法的銜接

壹是調整保薦業務程序的相關規定。明確證券交易所對保薦業務的自律監管責任,要求保薦機構配合交易所進行審核,並相應調整上市保薦安排。

二是調整保薦代表人資格管理。取消保薦代表人資格預審準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相應調整暫停、撤銷保薦代表人資格被認定為不適當人選等監管措施。

(二)落實註冊制改革要求。

壹是強化發行人責任。明確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配合保薦工作的相關要求,並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

二是壓實中介機構的責任。細化中介機構執業要求,明確保薦機構對證券服務機構專業意見的核查要求,督促中介機構各司其職,共同提高保薦業務質量。

三是加強保薦機構內部控制。要求保薦機構建立分工合理、權責明確、相互制衡、有效監督的內控機制,將保薦業務納入公司整體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範圍,建立健全廉潔從業風險防控機制,加強對保薦業務人員的管控,並制定相應的處罰措施。

四是加大對中介機構的問責力度。豐富監管措施種類,擴大人員問責範圍,加大處罰力度,強化內部懲戒,提高違規成本。

此外,優化輔導安排,為下壹步制定輔導監管細則預留空間,完善聯合保薦章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同時,將分散在其他規則中的保薦業務相關規定統壹納入《保薦辦法》,如補充《科技創新板中關於持續督導期的規定》、《境外企業上市指導與受理的規定》等。第三條證券公司從事證券發行上市保薦業務,應當按照本辦法的規定,向中國證監會申請保薦業務資格。

未經中國證監會批準,任何機構不得從事保薦業務。第四條保薦機構履行保薦職責時,應當指定品行良好、具備組織實施保薦項目專業能力的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保薦工作。保薦代表人應當熟悉法律、會計、財務管理、稅務、審計等專業知識。與保薦業務相關,最近五年內有36個月以上的保薦業務經歷,最近65,438+02個月內連續從事保薦業務,最近三年內未受到證券交易所等自律組織的重大紀律處分或者被中國證監會采取重大行政監管措施。

中國證券業協會制定保薦代表人自律管理標準,組織非準入水平評價測試,確保和提高保薦代表人的專業能力。第五條保薦機構及其保薦代表人和其他從事保薦業務的人員,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和中國證監會、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有關規定,遵守業務規則和行業規範,誠實守信,勤勉盡責,盡職推薦發行人證券發行上市,持續督導發行人履行規範運作、信守承諾、信息披露等義務。

保薦機構及其保薦代表人和其他從事保薦業務的人員不得利用從事保薦業務謀取不正當利益。第六條保薦代表人應當遵守職業道德規範,珍惜和維護保薦代表人的職業聲譽,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保持和提高職業能力。

保薦代表人在從事保薦業務過程中,應當維護發行人的合法利益,對發行人的信息予以保密。保薦代表人應當嚴格遵守獨立履行職責的原則,不得因迎合發行人或滿足發行人的不當要求而喪失客觀公正的立場,不得指使、協助或參與發行人及證券服務機構實施違法或欺詐行為。

保薦代表人及其配偶不得以任何名義和方式持有發行人的股份。

保薦代表人、保薦業務負責人、核心負責人、保薦業務部門負責人及其他保薦業務人員應當獨立、客觀、審慎,與接受其服務的發行人及其關聯方無利害關系,不存在妨礙其作出獨立專業判斷的情形。第七條同時發行的證券,發行保薦和上市保薦應當由同壹保薦機構承辦。保薦機構應當依法對發行人的申請文件和證券發行與募集文件進行核查,並向中國證監會和證券交易所出具保薦意見。保薦機構應當保證出具的文件真實、準確、完整。

證券發行規模達到壹定數量的,可以采取聯合保薦的方式,但參與聯合保薦的保薦人不得超過兩個。

證券發行的主承銷商可以是保薦機構,也可以是其他具有保薦業務資格的證券公司與保薦機構相同。

  • 上一篇:北京市車輛管理所電話北京市豐臺車輛管理所電話
  • 下一篇:中國對壹只大鷹來說有多大?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