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2018修訂)

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2018修訂)

第壹章總則第壹條為了規範證券的發行和承銷行為,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根據《證券法》和《公司法》,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在境內發行股票、存托憑證或者可轉換公司債券(以下簡稱證券)的發行人、承銷證券的證券公司以及認購境內發行證券的投資者。中國證監會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存托憑證境外基礎證券發行人應當履行本辦法規定的發行人和上市公司義務,並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存托憑證的境內發行和承銷,適用本辦法關於股票發行和承銷的相關規定,本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公司股東在首次公開發行期間公開出售所持股份(以下簡稱老股轉讓)時,還應當符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第三條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依法對證券的發行和承銷進行監督管理。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和中國證券業協會應當制定相關業務規則(以下簡稱相關規則),規範證券的發行和承銷行為。證券公司承銷證券,應當按照本辦法和中國證監會有關風險控制和內部控制的規定,制定嚴格的風險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對定價和配售過程的管理,落實承銷責任。

為證券發行出具相關文件的證券服務機構和人員,應當按照行業公認的業務標準和道德規範,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對所出具文件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負責。第二章定價與配售第四條股票首次公開發行的發行價格可以通過向網下投資者詢價確定,也可以通過發行人與主承銷商自主協商直接定價等其他合法可行的方式確定。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2000萬股(含)以下且無老股轉讓方案的,可采用直接定價方式確定發行價格。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在招股意向書(或招股說明書,下同)和發行公告中披露本次發行股票的定價方式。上市公司發行證券的定價應當符合中國證監會關於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的有關規定。第五條對於股票首次公開發行,網下投資者必須具有豐富的投資經驗和良好的定價能力,並應接受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自律管理,遵守中國證券業協會的自律規則。

網下投資者參與報價時,應持有壹定數量的無限售條件股份或存托憑證。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可根據自律規則對網下投資者設定具體條件,並在發行公告中提前披露。主承銷商應當對網下投資者是否符合預披露條件進行核查,對不符合條件的投資者的要約予以否決或拒絕。第六條股票首次公開發行采用詢價方式定價的,符合條件的網下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可以自主決定是否報價,主承銷商無正當理由不得拒絕。網下投資者應遵循獨立、客觀、誠信的原則進行合理報價,不得協商報價或故意壓低或擡高價格。

網下投資者的報價應包括每股價格和該價格對應的擬購買股份數量,且只能有壹個報價。非個人投資者應以機構為單位進行報價。首次公開發行價格(或發行價區間)確定後,提供有效報價的投資者可以參與認購。第七條股票首次公開發行采用詢價方式的,網下投資者報價後,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將報價最高的部分從認購總額中剔除,剔除部分不低於所有網下投資者認購總額的65,438+00%,然後根據剩余報價和認購數量協商確定發行價格。被排除的部分不得參與網下申購。

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足4億股(含)的,有效報價投資者人數不得少於65,438+00人;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4億股以上的,有效報價的投資者人數不少於20人。剔除最高報價後有效報價的投資者數量不足的,暫停發行。第八條在股票首次公開發行中,發行人與主承銷商可自主協商確定投資者參與網下詢價的條件、有效報價條件、配售原則和配售方式,並根據預先確定的配售原則在已有效認購的網下投資者中選擇配售對象。第九條首次公開發行采用直接定價方式的,全部向網上投資者發行,不進行網下詢價和配售。

股票首次公開發行采用詢價方式的,公開發行後總股本在4億股(含)以下的,首次網下發行比例不低於本次發行股份數的60%;公開發行後,總股本超過4億股的,首次網下發行比例不得低於公開發行股份數的70%。其中,不低於網下發行數量40%的股份應優先用於通過公開發行設立的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公募基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以下簡稱社保基金)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以下簡稱養老金), 並應當向按照《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辦法》設立的企業年金基金和符合《保險資金運用管理暫行辦法》的保險基金(以下簡稱保險基金)安排壹定比例的股份。 公開發行基金、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基金、保險基金的有效認購不足的,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可將剩余部分配售給其他符合條件的網下投資者。

網下投資者分類配售的,同類投資者獲得配售的比例應當相同。公募基金、社保基金、養老金、企業年金基金、保險基金的配售比例不得低於其他投資者。

向戰略投資者配售股份的,網下和網上發行比例在扣除向戰略投資者配售部分後確定。

網下投資者可與發行人和主承銷商自主約定網下配售股份的持有期限並公開披露。

  • 上一篇:追債委托書
  • 下一篇:中國版《絕命毒師》會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