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會員”不再等同於大眾過去認為的“折扣+積分+儲值”。目前會員制可以說既是企業的壹種態度,也是客戶的壹種情感表達。
從視頻平臺會員差異化播放,到音樂平臺會員付費版權,再到社交、知識付費,無數產品都走上了會員更加集約化的道路,包括正在嘗試進壹步挖掘用戶價值的知乎。
《歷史進程中的知乎成員》
相對於用戶規模的快速擴張,長期以來只獲得廣告和少量版權利益的知乎在商業化道路上壹直較為保守。2013年3月,成立兩年多的知乎,由邀請註冊改為面向社會公開註冊。不到壹年,其註冊用戶迅速從40萬攀升至400萬。
2016是內容付費成為新趨勢的階段。付費語音問答平臺“分答”讓眾多名人、各領域專家為用戶答疑解惑。邏輯思維成功後,知識付費代表羅振宇開始全力打造“get APP”,讓用戶在碎片化的時間裏高效獲取知識;喜馬拉雅FM創辦知識付費節,豆瓣推出包含詩歌、文學、心理學等多門課程的“豆瓣時間”...
知乎作為內容平臺,自然有這樣的天然優勢,也開始了商業化之路——知乎Live無限計劃。
“知乎Live無限計劃卡”將為用戶提供年度會員服務,會員期間用戶可在知乎無限制度過1000次以上精選生活。知乎創始人兼CEO周源明確表示,這將是知乎知識付費的表現。
知道生活無限計劃
智虎第壹次嘗試成功了。
根據壹年後的數據可知,Live自11個月前上線以來,已有2900場演出,主講人平均時薪超過11000元,參與人數超過300萬。更重要的是,其用戶的復購率達到了43%。
復購率高,說明用戶對知乎付費內容質量的認可,正是底層技術的支持,使得這些內容精準觸達用戶,獲得認可。知乎加強了機器學習、興趣引擎等算法人才的招募和培養,實現了千人千面的推薦機制。
2018年,知乎開始了第二輪商業模式探索。知乎於4月首次推出音頻付費產品“知乎讀書會”,並開始發售讀書會年卡會員,通過“名人讀書”的創新內容形式,鼓勵用戶培養閱讀習慣。
隨後,知乎正式將“知識市場”業務升級為“知乎大學”,產品體系由課堂+書籍+訓練營三部分組成,實現了從文字到音視頻再到網絡課程的整合。同時,知乎的“svip”開始發售,買家可以壹站式享受上述服務,同時獲得其他權益。
知乎的商業化之路看似壹帆風順,但就在那個時候,壹些問題開始出現。
由於知識付費剛剛被大眾接受,加上知乎從“免費知識分享社區”轉變為“付費平臺”的速度過快,壹些用戶已經開始對知乎的變化感到不適。除了對內容的褒貶不壹,許多用戶也開始對應用程序中的廣告感到不滿。
“鹽民選議員”
其實用戶對知識付費不滿意的原因有很多。
壹方面,碎片化環境下的快速學習,難免會有壹些急於求成的功利性。在“安慰劑效應”下,用戶陷入了成就感和焦慮感交替的矛盾循環中,因此也會對產品的現狀產生不滿。
另壹方面,每個人對知識的需求是不同的,不僅包括領域、行業、學科的差異,還包括知識深度的差異。這意味著知識付費平臺需要探索哪些內容可以納入會員服務,哪些內容應該在前期丟棄,這也是平臺面臨的共同挑戰。
目前,知識付費市場在經歷熱潮之後已經進入了更加冷靜的成熟階段,所有平臺想要順利完成商業化布局顯然不是壹件容易的事情。同時,不同類型的知識付費平臺的不斷湧現,使得知識付費成為買方市場,用戶有了更大的選擇權,增加了平臺聚集用戶的難度。
因此,為了應對市場不斷升級的困難和挑戰,知乎近期開始了會員服務體系的新壹輪調整,同時將知乎大學事業部更名為知乎會員事業部,進壹步明確了會員業務作為公司戰略發展目標的地位。
3月18日,知乎正式宣布推出全新的“鹽選會員”會員服務體系,以“嚴選書籍、課程、內容,讓知識賦能每壹個人”為核心理念。用CEO周源的話說,就是“讓人們容易得到可靠的答案,這件事就是知乎團隊的北極星”。它指導著我們當前的工作:無線城市、工具場景和商業矩陣。"
此前,知乎的“svip”和“讀書會會員”都是知乎大學推出的,但這個會員服務系統是知乎推出的。因此,本次“鹽選會員”圍繞知乎全平臺進行了內容和用戶服務的升級,其核心涵蓋了三個維度——付費內容、身份權限和社區功能。
知乎副總裁、會員事業部負責人張曾說過壹個現象:“目前用戶信息環境普遍存在信息泛濫、過載的問題,真正有價值的內容被大量低質量的垃圾信息淹沒,沒有得到有效傳播和價值匹配的收益。"
知乎的付費內容升級正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在知乎大學原有壹站式知識服務的基礎上,知乎增加了更多內容,滿足不同人群的知識需求,包括VOGUE、Focus、北京青年周刊等國內壹線雜誌,個人系統學習的私鹽課程和現場講座,600多位專家閱讀的10000多本電子書和內容等。
其次,有必要為會員的成長設計壹些激勵措施。除了折扣、優惠等直接利益驅動,激勵措施中精神驅動同樣重要,知乎會員用戶身份權益的升級就體現了這壹點。
知乎在原有會員權益的基礎上,增加了專屬會員表情和卡片掛件,以及專屬客服功能,及時解決用戶疑問。這些功能會讓用戶產生歸屬感和成就感,進而提升用戶在平臺上的活躍度。
另外,會員經濟的核心還是壹種社會需求。
歸屬感,彼此之間的聯系,成為壹群人中的意見領袖,都需要在社群中實現。如果壹個平臺是壹個社區,那麽會員資格就是在這個社區裏增加的壹個門檻,把壹部分人聚集在壹個更小的空間裏。這個小小的空間不僅會加強內部成員的歸屬感,更重要的是,對於想要在門檻之外獲得認同的普通用戶來說,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知乎這次也升級了社區功能權益。以往的會員服務更多側重於付費內容,而此次知乎在社區功能上增加了更多權益,如首頁關鍵詞屏蔽、評論區貼圖等專屬功能,將明顯提升用戶在知乎日常使用中的瀏覽和討論體驗,對用戶更具吸引力。
截止2019年底,知乎用戶超過2.2億,其中大部分是18-35歲追求自我提升的年輕人。這和視頻平臺或者電商網站的用戶是很不壹樣的。也正因為如此,知乎中的鹽選會員會成為大部分用戶獲得可靠答案的重要途徑。
CEO周源也表示,“會員應該是知乎內容消費的第二場景,應該與社區內容更深度的結合。我們希望將知乎的鹽選會員服務打造成為全網優質付費內容精選,並進壹步與社區平臺融合,進壹步豐富和完善知乎的商業模式。”
以免費服務爭奪用戶是業內常見的商業模式,但這只是前期適用的策略,絕非長久之計。
在當前信息過剩的環境下,崛起的新消費者有能力為自我提升付費,但他們只願意為對自己有價值的內容付費。理解用戶,識別用戶需求,而不僅僅是做產品的生意,這是目前每壹個互聯網產品的要求,也是其生存的必要能力。
在內容層面與用戶達成* * *理解,在服務層面加強與用戶的聯系,是知乎推廣YEATION會員的目標。知乎表示,2019年,知乎希望通過會員的引入和服務的優化,正式升級為雙擎驅動。
從這個角度來說,用鹽選會員不僅是知乎的壹個重要動作,也是對行業的壹次新探索。
目前知識付費已經進入深水區,轉化率逐漸降低,使得很多平臺開始走向“流量第壹”的道路——即通過裂變獲取流量,然後轉化為知識付費。但是,吸引流量意味著平臺需要不斷增加那些簡單功利的內容,用戶購買的內容質量不高,對平臺沒有忠誠度。
走新流量之路,還是走內容+服務的精耕細作之路?從智虎的角度來看,傾向於後者似乎是尋找知識新方向的更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