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審議國務院關於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負責人在回答委員提問時表示,國務院要求在2014和2014年分批取消職業許可事項,今後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職業資格壹律取消;基於法律法規的準入資格,如果不是與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關,或者不適宜采取職業資格管理的,將建議按程序修改法律法規,予以取消。
這次國務院取消職業資格許可,是政府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激發市場活力,增加勞動自由度的明顯信號。必須承認,社會上的大部分工作都不需要“持證上崗”。壹個人是否勝任某項工作,是可以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實現的。比如,官方媒體舉了壹個例子:去年年初,保監會發布了《保險銷售從業人員監管辦法》,規定保險銷售人員必須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並通過考試取得國家通用資格證書。眾所周知,賣保險並不是壹個知識含量很高的工作。它要求從業者誠實可靠,熱情周到,口齒伶俐,吃苦耐勞。至於他們有沒有“大專以上學歷”,並不重要。這樣的職業資格認定剝奪了部分低學歷人群從事保險銷售的機會,有幹預企業自主經營權的嫌疑。實在沒必要繼續存在了。正是基於上述現實,國家做出了盡快取消“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準入類職業資格”的決定。同時,還將取消那些“與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關系不密切”、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準入類資質。
那麽,哪些職業關系到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呢?
例如,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環境安全和社會秩序而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明確指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是可以造成嚴重社會危害的四類。因此,我國的國防、公安、衛生(包括各領域的醫療、衛生和食品衛生)、交通(包括公路、鐵路、民航和海運)、郵電、建築、公共設施(包括供水、排水、供電、供氣、供熱、電梯等。)直接關系到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涉及的具體職業有警察、司機、飛行員、建築工、廚師、水管工、電梯工等等。
毋庸置疑,直接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各級醫生護士、各類治療師、護理人員、保健按摩、保健品生產經營等,從事的是壹種直接(或間接)涉及人民生命安全的職業。這種職業並不意味著具備誠實、敬業、熱情、耐心的基本職業道德,積累壹段時間的社會工作經驗就足夠了。更重要的是,他們絕對需要從業者具備壹定的相關知識、專業能力和職業認可度,以保證這類職業的基本工作質量。在整個職業生涯中,每壹個大健康領域的從業者都需要通過專業權威機構的檢查、監督和管理,才能接人上崗。為什麽?因為“健康”二字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任何壹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或丟失。
可以說,國民生命健康是壹個國家政府最關心的基本“民生”,涉及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領域不會也不可能被隨意拋棄和利用。
我國《勞動法》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準,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將中國職業分為8大類,1838小類(職業)。目前國家職業標準的制定以及相應的職業資格認證和考核活動都是在此範圍內進行的。
政府壹直對職業資格認證和評估活動進行監督。早在2007年,中國政府就發布了《關於清理和規範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經過前幾批清理規範,現有準入類職業資格仍有84項,不符合條件的將繼續取消。無論是已經取消的職業資格,還是不符合國家要求的,以及今後將要取消的,在大典近2000個職業分類中只占極小的壹部分。
規範與職業資格相關的各類活動,清理和取消那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對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沒有影響、準入門檻低、意義不大的職業資格,或者進行相應調整,是推進依法行政、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激發市場和勞動力活力的舉措之壹。同時,也是進壹步規範職業培訓和資格認證,保證專業技術含金量,整治各行業用工亂象的有效管理行動。相信經過庫存清理,職業培訓市場會更加清晰正規,適應時代需求。
藏象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正規訓練、專業領導、規範運營的指導思想和方向。政府監管不可避免,職業培訓規範化、法制化、合理化的發展趨勢是必要的。大健康產業領域的同仁們要認識到我們的工作與人民生命健康的密切關系,杜絕弄虛作假,堅持健康醫療培訓正確規範的方向,積極為健康醫療領域職業培訓的規範化、標準化、系統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