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贊助和幫助全國各地高校組織的大學生支教活動(不直接組織支教活動),為大學生支教活動提供信息發布、聯絡協調、科學培訓、效果評估、風險控制、管理優化、策劃、資金支持、法律援助、媒體宣傳、宣傳表彰等方面的幫助和支持。
2.通過“人格塑造教育、目標激勵教育、科學方法教育、藝術素養教育、生活常識教育”五種教育,努力提高小學生“人格、目標、方法、藝術、常識”五種素質,培養孩子具有紮實的綜合素質、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優秀的性格品質和內在的發展動力。
3、通過資助、支教、培訓、長期接觸等方式關心和愛護殘疾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幫助家庭困難、品行良好、學習積極的小學生完成小學教育;發現和培養有特殊才能的孩子;資助經營困難的小學和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職業教育、特殊教育機構。
4.贊助大學生知行結合自主創業,進行具有良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前景的創新發明,開展符合國情的社會研究;組織有針對性、前瞻性、持續性的學術培養活動,幫助大學生具備清晰開放的思想、良好的公民道德和高水平的個人素質;積極推薦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高校畢業生獲得良好的就業機會。
基本政策:
——理念:科教興國,知行合壹。
口號:壹起在藍天下,大手牽小手。
-使命:至德、親民、止於至善。
宗旨:促進教育公平、均衡、科學發展。
——意義:培養壹代人,鍛煉壹代人,感動壹代人。
——原則:虛實結合,知行合壹,德才兼備,品學兼優。
-目標:搭建平臺,構建體系,樹立旗幟,雕琢
拿壹把尺子,搭壹座橋,掌握壹艘船。
發展規劃:
(1)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
-理論體系(執委會負責)
-培訓系統(執行委員會負責)
評估系統(執行委員會負責)
-規劃系統(執行委員會負責)
-組織系統(執行委員會負責)
-宣傳系統(執委會負責)
-籌資系統(咨詢委員會負責)
-金融系統(由和張負責)
(2)設立慈濟教育基金代表處;
慈濟教育基金總部設在北京,在全國中心城市設立了代表處,包括東北的沈陽、長春、哈爾濱,北方的天津、濟南,東方的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方的廣州、廈門,南方的武漢、鄭州、長沙,西北的Xi、蘭州、烏魯木齊,西南的重慶、成都。爭取當地資源,吸收當地經驗,把這項事業做好。
(3)建立支教對口基地制度。
——高校支教團隊現有聯系點。
——中國青基會在全國各地建立的希望小學。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深圳郊區的農民工子女學校。
——河北張家口、山西大同、內蒙古鄂爾多斯、黑龍江大慶、吉林延邊、遼寧遼西、陜西榆林、陜西銅川、陜西延安、陜西渭南、山東荷澤、河南南陽、湖南湘西、廣西百色、四川甘孜、四川阿壩、福建武夷山、寧夏西海固、西藏那曲、新疆和田、新疆喀什、雲南文山、貴州黔東南。
(4)建立支教行動計劃體系。
——“百名博士誌願者”項目:面向中西部。
——“千名大師誌願者”項目:面向中西部地區
——“彩雲之南”項目:面向雲南少數民族兒童。
——“知行合壹”項目:大學生創業。
——“小年行”項目:為地震災區兒童。
-"瓊瑤之花"項目:針對西部失學女童。
——“三江源”工程:為了藏族孩子。
-“天山之光”項目:為新疆的孩子們。
-“草原之光”項目:為內蒙古的孩子們。
——“星星之火”工程:為革命老區的孩子們。
(5)“慈濟教育項目”的宣傳:
通過圖片展、網站、書籍、報刊、公益廣告、文藝晚會、電影、紀錄片、電視采訪、慈善拍賣等方式。,我們將大力宣傳推廣“慈濟教育工程”,不斷擴大規模,深入挖掘內涵,切實提高質量,呼籲全社會有識之士支持和參與“慈濟教育工程”,這將是壹個多領域、多層次、多方式的“慈濟教育基金”。
(6)實施第壹期「慈濟教育計劃」:
2010年,計劃培訓或資助大學生5000人,支教小學100人,小學生100人。
在2010到2015的五年間,將啟動全國100所高校,培訓或資助100名大學生,教育100名農村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