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網貸的廣告都會用粗體字標註“最低日利率萬分之二”、“年利率6%起”、“年化利率7.2%起”。他們熱衷於用最低利率吸引客戶,卻很少暗示最高利率。其實外人很難知道有多少客戶享受到了最低的利率,但是消費者對網貸高利率的投訴數量卻長期居高不下。
以美團為例,APP顯示日利率0.02%起,年化利率7.2%起,但很多消費者申請的利率比這個水平高很多倍。
2020年6月起,石先生使用美團借款。雖然他從未逾期,但每筆貸款的年化率為34.92%,日率為0.097%。因為每月還款額只有幾百元,他壹開始也沒註意這個利率。後來無意中得知朋友向美團借錢的利率是20%以上,才發現自己的利率太高了。無論是朋友的20%多,還是石先生的34.92%,都是所謂最低利率7.2%的好幾倍。
360貸款APP標榜“1,000元借款12個月,日費低至1毛2(起7.2%年化綜合利率)。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有超過1700的投訴稱360借條是“高利貸”,因為這些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利息都超過了30%。
壹位消費者出示的信息頁面顯示,他向360借款5500元,年化綜合利率高達35.94%,接近往年法律規定的36%的高利貸標準。
服務費和擔保費是利息的幾倍。
目前常用的互聯網貸款主要分為兩個渠道。壹種是自營渠道,即消費者通過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的自有線上渠道直接申請;另壹種比較常見的方式是通過360借條、妳貸等線上平臺申請。這些網絡平臺實際上是借貸機構,主要幫助銀行、消費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獲得客戶和逾期款項。他們中的壹些人還會在這個過程中引入擔保公司和保險公司來增加他們的信用。消費者直接從銀行貸款,可能不被批準或者流程很麻煩。這些借貸平臺的存在,客觀上幫助消費者更便捷地獲得貸款。
當然,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消費者通過助貸平臺申請貸款,不僅要支付銀行的利息,還要支付服務費、保險費、擔保費等費用。這些都是貸款成本。網貸綜合利率之所以這麽高,就是因為這部分成本的存在。
消費者趙先生稱,2021年8月在妳貸平臺申請貸款2200元,分12期還款。資金到賬後,他發現前三個月的還款賬單上不僅有192.39元的本息,還有57.2元的咨詢服務費和170.06元的貸後服務費。算下來,趙先生支付給銀行的利息只有108.68元,年化利率只有4.94%,但兩筆服務費合計6865438元+0.78元,是利率的6倍,直接將這筆貸款的年化綜合利率提高到35.93%。
趙先生說他不知道這些費用是什麽。因為我從妳的貸款app上找不到合同,所以我還是在付款記錄裏了解了更多的細節。還款記錄顯示,其本息由某村鎮銀行代收,咨詢服務費和貸後服務費流向陜西某融資擔保公司。
消費者投訴平臺關於大象優品APP的投訴量已經超過10000。其中,收取擔保費問題成為投訴“重災區”。有用戶稱,小象優品借款654.38+00000元,分12期還款,每期還款945.33元,還款* * 11343元,利息1343元。同時賬單顯示,該筆貸款還有12期的另壹筆擔保費***2256元。粗略計算,其綜合年化利率已達36%,擔保費遠超利息。
提前還款比及時還款要貴。
很多消費者表示,申請網貸時沒有註意到實際利率很高,明確知道要提前還款也不是那麽簡單。
在各大投訴平臺上,關於360欠條提前還款的投訴非常集中。消費者認為360借條提前還款的費用太高,甚至比按期還款還貴。
據了解,當客戶查詢需還款金額時,360借據上不僅顯示總利率、年化綜合利率等信息,還用壹行小字提示“提前還款的,按實際使用的最大天數計算費用。”最高不超過年化36%。“這意味著,如果客戶實際利率低於36%,且實際使用時間較長,則提前還款的金額多於按期還款。
有用戶反映其貸款未償還本金為25805.49元,剩余還款期數為7期,按期還款總額為30126.81元。系統提示,提前還款30320.4元,比按期還款金額還要多,接近200元。
阻礙大家提前還款的不僅僅是高昂的費用,還有時間。有些平臺還會要求提前還款預約,排隊,想還就不還。
張先生2018在捷信消費金融借款75000元,想在今年2月壹次性提前還款。結果系統顯示他要到6月份才能還款,現在只能繼續按月還款。
如果想盡快提前還款,也有壹個辦法,就是多交。根據張先生提供的資料,捷信消費金融對提前還款有很多附加要求。對於2065438+2007年2月29日之後簽訂的合同,在未購買靈活還款服務包、靈活擔保服務包或相關服務包的情況下,如果在還款到期日(不含還款到期日)前至少三天申請提前還款,則提前還款只有在連續還款三期後才生效。如果在還款到期日前3天內申請提前還款,需要繼續還款4期,提前還款才能生效。
捷信消費金融最新的消費貸款價格表顯示,10產品的貸款年利率(單利)為19.080%-23.04%,另壹款客服年利率(單利)為11.720%-65438+。客戶不購買相關服務套餐,就不能盡快提前還貸,還要繼續承擔這麽高的利息。
專家:沒有法律標準限制網貸收費。貸款機構需要監管。
蘇寧金融研究院孫楊指出,那些流量巨大的放貸機構背後有數百家金融機構,但作為整個貸款流程的初始環節,放貸機構並沒有納入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
今年2月7日,無錫市吳昕區發改委就消費者投訴大象優品擔保費過高壹事作出回應,稱大象優品屬於無錫元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不是經過審批和監管的地方金融機構,其貸款助貸業務不屬於行政許可業務。目前國家還沒有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規定擔保費收取的上下限,通常由擔保人和被擔保人協商確定。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潘鶴林指出,目前確實有助貸中介機構收取各種助貸費用,有些是合理的,比如擔保費,有些是中介收入,所以收費比例彈性比較大。目前對於中介費的限定比例還沒有具體的規定。法律只是要求在收費上更加透明,比如在貸款前明確告知貸款人收費項目,但仍然缺乏具體的法律標準來限制各種收費。
“對於貸款幫扶費,今後應加強立法設定,限制收費名目,控制貸款中介費總額,設定收費上限。比如最近有聲音說可能會有政策把貸款援助的擔保費定在2%。當然不是只針對壹種費用,貸款機構也是如此,所以要限制貸款費用的種類。”潘和林說:
雖然關於貸助的直接監管規定還沒有出臺,但是2019以來出臺的很多規定也會對貸助業務產生影響。
比如將於今年5月1實施的《中國銀監會關於規範銀行服務市場監管價格管理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完善服務外包和服務合作的價格管理。在與第三方機構的業務合作中,銀行可以根據決策的獨立性、客戶的法律關系和利益歸屬,區分服務外包和服務合作,並按規定實施價格管理。銀行應在外包服務協議中明確價格條款,禁止外包服務商向客戶收取與外包服務相關的服務費用。銀行應當充分了解互聯網平臺等合作機構向客戶提供的服務內容和價格標準,約定服務價格信息的披露要求、三方在爭議解決中的責任和義務等。並禁止合作機構以銀行名義向客戶收取任何費用。要持續評估合作模式,及時終止與服務收費質價不符的機構合作。
孫楊表示,貸助現在是互聯網貸款的主要形式,未來很有可能會有監管政策出臺。他建議銀行盡量幫助有場景和產業鏈的貸款,避開有純資金需求的,同時大力發展自營業務,通過深度數字化轉型降低自營業務成本。
消費者應該堅持量入為出,合理使用小額信貸和其他服務。
目前借貸平臺和互聯網貸款的繁榮,方便了生活,也在壹定程度上緩解了眼前的支付壓力。但在高利率的壓力下,消費者如果頻繁使用消費信貸,疊加使用,很容易過度負債,信用信息受損,給生活帶來諸多困擾和風險。3月14日,中國銀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過度借貸營銷誘發風險警示》,提醒消費者遠離過度借貸營銷陷阱,防範過度信貸風險。
銀監會提醒消費者,要堅持量入為出的理念,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規劃自己的收支。合理合法使用信用卡、小額貸款等消費信貸服務,了解分期業務、貸款產品年化利率、實際費用等綜合借款成本。,在不超過個人和家庭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消費信貸產品的消費支持作用,養成良好的消費還款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負債觀、消費觀和理財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