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年的經驗與教訓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十年的經驗與教訓

入世後,肇慶高新區適時轉型為外向型經濟產業園區,國際知名企業開始湧入,企業的優化鍛煉了高新區的“內功”。關於WTO如何影響中國的討論數不勝數,最被廣泛接受的觀點有:第壹,有利於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分工,促進經濟發展;二是有利於推動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肇慶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幾乎是上述論點的註解地。這片20年前還長滿甘蔗的土地,如今是珠三角最受歡迎的工業園區之壹。入世第二年,高新區搬到了大王,和全國情況差不多。當時高新區招的企業還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雖然GDP連年保持增長,但只是產業鏈的末端,平臺和水平都不高。WTO對政府行政的改變也很明顯,比如商務部的成立,宏觀調控的視野也從國內跳出了世界。汽車正逐漸進入普通家庭。中國入世後,有許多合資汽車廠,它們的質量提高了壹個檔次,價格也實惠了對於市民來說,超市多,價格選擇空間大。激烈的競爭讓超市促銷打折頻繁,最讓人開心。例如,市民鐘毅經常與壹群“師奶”朋友“合作”,在超市裏比較價格,選擇哪個更便宜。居民的消費觀念也在悄然改變:“我現在改去超市買菜了,環境好,價格和菜市場差不多。”

具體從以下三點可以看出:

1,市場空間擴大,投資環境改善。

2003年,中國實現進出口貿易總額851.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1%,居世界第四位。特別值得壹提的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美歐等成員已按規定取消87類紡織品配額限制,涉及金額40億美元,進壹步發揮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的比較優勢。同時,中國利用外資繼續保持世界領先地位,10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2003年實際利用外資535654.38億美元+0。外商投資結構進壹步優化,資本和技術密集型項目增多,服務業外商投資加快,跨國公司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采購中心和R&D中心增多,外商獨資項目占比持續上升,增資項目普遍,表明外商在華投資效益良好,信心進壹步增強。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完成營業額6543.8+07.2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0.1%。

(1)大幅降低關稅。

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關稅總水平從1992年的42.7%下降到2004年的10.4%。2005年將進壹步下降到10.1%,2008年將進壹步下降到10%。這壹減稅幅度大大超過了各國在烏拉圭回合中做出的關稅減讓水平。2003年,我國農產品關稅已降至16.8%。2005年,這壹水平將進壹步降低到15.1%。我國農產品關稅水平遠低於62%的世界平均關稅水平,而作為農業發達國家,美國農產品關稅水平為12%,歐盟為20%,巴西和阿根廷為35%。同時,中國承諾入世後取消出口補貼,國內支持上限低於其他發展中國家。因此,與中國的農業發展水平、綜合市場準入、國內支持和出口補貼相比,中國在農產品市場開放方面壹直走在所有世貿組織成員的前列。

(2)進口大幅增長。

2002年中國進口2952億美元,比2001增長21.2%;2003年進口額達到4128億美元,同比增長39.9%。2002年,中國進口汽車及汽車產品78.57億美元,比2001增長45.5%,其中進口汽車12.7萬輛,比2001增長76.8%。2003年中國汽車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91.00億美元,其中進口汽車1.7萬輛,同比增長34.6%。2002年電子信息技術產品進口額為8565438+億美元,比2006年的5438+0增長了40%。2003年進口13265438+7700萬美元,同比增長55.26%。其中,2002年進口手機17196800部,2003年進口手機2207萬部,分別增長82.5%和28.3%。

(3)進壹步開放服務市場。

從65438+2003年2月11,中國開通人民幣業務的城市增加到13。允許符合法定條件的外資銀行為上述城市的各類中國企業提供各種人民幣服務。此外,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於2003年6月頒布了《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及其實施細則。

2.完善市場經濟法律體系。

加入WTO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是通過將WTO規則和中國承諾轉化為國內法律法規來實現的。大規模清理法律法規,不僅促進了市場經濟法律體系的完善,也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提高了透明度和依法行政。

(1)大量法律法規修訂。

三年來,國務院近30個部門根據世貿組織有關規則和我國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需要,共清理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2300余件,全國人大、國務院及各部門修改325件,廢止830件,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和投資等領域。各地共清理地方性法規、地方政府規章等政策措施654.38+0.9萬余件,分別進行了修改和廢止。

(2)減少和規範行政審批。

中國國務院城市也全面清理、減少和規範了行政審批。目前,我國各級政府正在按照新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要求,規範審批行為,完善審批公示制度,完善信息反饋機制,建立行政審批責任追究制度。

(3)提高法律意見和咨詢的透明度。

為兌現法律透明的承諾,提高中國經貿政策制定和實施的透明度,中國國務院明確規定,今後各級政府部門制定的所有與貿易和投資有關的規則和政策措施必須在指定刊物上公布,未公開的不能實施。相關法律法規可以提前公布,征求公眾意見。為做好WTO的信息通報和咨詢工作,中國在商務部設立了中國市政府WTO信息咨詢局,在質檢總局設立了技術性貿易壁壘(TBT)和衛生與植物檢疫措施(SPS)咨詢點,定期向WTO通報情況,開展貿易政策咨詢。截至2004年4月底,中國* * *向WTO通報了439起案件,涉及18個領域和46個類別,既涉及承諾的履行,也涉及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商務部咨詢點書面回答問題700余個,電話回答問題數千個,質檢總局咨詢點回答問題500個。

3.促進了國內產業結構的調整。

以信息通信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繼續大規模向中國轉移。全球100強信息技術企業90%在中國投資,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國內汽車工業在競爭中加快了戰略重組和結構調整。2003年,汽車產量超過400萬輛。通過開拓服務貿易的新領域、新市場、新業態,促進了國內服務業的發展。以流通領域為例,連鎖經營、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模式和組織形式快速發展,零售業態日益多樣化,供應鏈管理、品類管理技術普及,企業間聯盟、兼並、重組步伐加快,流通企業競爭力進壹步提高。

損失:

當然,俗話說得好,有得有失。我認為在那個時候,我們在農產品的談判上沒有取得進展,這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的農產品出口。這是我們入世後應該實現而沒有實現的,應該得到而沒有得到的是我們失去的。此外,在紡織品出口方面,我們加入世貿組織的目的之壹是希望我們的紡織品能夠打開國際市場。企業在這方面也做了很多準備,但是之前的情況是中國紡織品出口連連受挫,這是我們入世後比較不利的壹個方面,我們當時沒有估計到。

此外,還有三個不應該的突出問題。

WTO後過渡期既是對企業適應國際競爭能力的考驗,也是對新形勢下政府宏觀經濟管理水平和參與國際經濟能力的挑戰。在處理過渡後時期方面有三個突出的問題。

第壹,缺乏了解。

在機遇突出、挑戰不明顯的情況下,壹些人把過去三年的情況誤認為入世後的必然情況,對後期過渡期可能產生的影響認識不足,存在粗心大意的現象。

二是人才短缺。

隨著貿易糾紛的增多,反傾銷等實用型法律人才嚴重缺乏。在過去三年中,為了提高各級政府官員對世貿組織規則和承諾的理解和認識,中國政府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政府官員培訓。但現在情況變了,需要從基於WTO基本原則和常識的大規模“暴風驟雨式”培訓,轉變為培養吃WTO飯的專業人才。

第三是能力落後。

在入世後的新形勢下,政府管理經濟和為企業提供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相對落後。各級政府和企業運用WTO規則保護自身利益的能力還普遍較差。

吸取的教訓:

從應對策略中,我們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

第壹,要從更長遠的角度和更深的層次來看待入世的影響,增強各級政府和企業應對後過渡期的緊迫感,為今後可能面臨的更大挑戰做好各方面的準備。同時,他善於總結轉型期的經驗教訓,勤於跟蹤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並整合各種資源,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壹套系統有效的應對策略。

二是根據近兩年來各地的實踐,對已經取得的成功案例進行把握和解剖,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推廣,如鼓勵和幫助企業打“洋官司”;制定WTO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實用型人才;加強對各地WTO工作機構的組織協調。

第三,加快對外開放,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競爭力。這是應付工作的基礎。應對工作的重點是加緊研究金融、農業、汽車、流通等重點敏感行業的對策。同時,要重視使用符合世貿組織規則的手段,積極防範貿易保護主義,切實維護國內產業安全。

第四,在中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的基礎上,統籌考慮,把握平衡,逐步增強參與能力,在世貿組織談判和日常運作中發揮更大作用,特別是努力推動多哈發展議程取得積極進展。

總之,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三年來,過渡期總體上是順利的,但嚴峻的挑戰還在後頭。隨著履行承諾進程的深入和過渡期的結束,加入世貿組織的影響將逐步加深,後期過渡期的應對工作將更復雜、更繁重、要求更高。同時,對中國來說,入世後的多邊貿易談判更加復雜。如何處理好與各方的關系,爭取有利的談判結果,發揮與其地位和實力相符的作用和影響,是當時中國面臨的又壹新挑戰。

經驗:自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我們可以從中學到很多東西。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通過履行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保持了促進國內改革的集中指導機制。這是中國調控模式最突出的地方。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經濟有三個方面的影響。壹是外貿環境更加開放,貿易總額快速增長,進出口商品結構延續入世前的趨勢,在量變的基礎上逐步完成其質變過程。二是外商投資政策和投資環境更加友好,使得FDI快速增加,對中國產業結構產生深遠影響。三是國有企業改革加快,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取得了較大發展。中國外貿環境更加開放,對外貿易快速增長,貿易結構正在由量變向質變轉變。壹國的進口保護措施主要包括關稅壁壘和非關稅壁壘。加入世貿組織後,中國根據“自由貿易原則”的要求,不斷提高開放程度,主要體現在逐步降低關稅和逐步取消非關稅壁壘。

  • 上一篇:浙江省文物保護管理條例的內容
  • 下一篇:重慶市土地房屋權屬登記條例(2021修正)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