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中外合資企業員工解散補償金怎麽結算?我是無固定期限合同,我是工傷,因為工傷影響了我的加薪和加班,而且

中外合資企業員工解散補償金怎麽結算?我是無固定期限合同,我是工傷,因為工傷影響了我的加薪和加班,而且

經濟補償金按照解除合同前正常工作期間平均工資12個月計算。因工傷致殘的,也有權獲得工傷賠償。

用人單位解除、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當根據勞動者的工作年限,每年支付壹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前12個月正常出勤期間的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各種補貼和津貼、獎金以及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但不包括加班工資。我的工資比當地職工平均工資高3倍,而且是按照當地職工平均工資計算的。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

員工因工負傷由公司按照工傷保險的規定進行補償,在計算解除合同的經濟補償金時沒有特權。但被鑒定為五級至十級因工傷殘、解除勞動合同的職工,享受由所在單位支付的壹次性工傷就業補助金和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壹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具體標準按照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規定執行。用人單位未參加工傷保險的,其就業補助金和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壹的,勞動合同終止:

(五)用人單位營業執照被吊銷、責令關閉或者被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第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壹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的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壹年支付壹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壹年的,按壹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地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為勞動者月平均工資的3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期限最長不超過12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國務院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第二十七條《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金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補貼等貨幣收入。勞動者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月數計算平均工資。

工傷保險條例

第三十六條因工致殘的職工被鑒定為五級或者六級傷殘的,享受下列待遇:

(壹)根據傷殘等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壹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是:本人工資五級傷殘18個月,六級傷殘16個月;

(二)保留與用人單位的勞動關系,由用人單位安排適當工作。如果難以安排工作,雇主將按月支付傷殘津貼。標準為:五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70%,六級傷殘為本人工資的60%,由用人單位為其繳納按規定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用人單位應當補足差額。

經職工本人提議,職工可以與用人單位終止或者解除勞動關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壹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用人單位支付壹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工傷壹次性醫療補助金和壹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十七條因工致殘的職工被鑒定為七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下列待遇:

(壹)根據傷殘等級從工傷保險基金中支付壹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13個月,八級傷殘11個月,九級傷殘9個月,十級傷殘7個月;

(二)勞動就業合同期滿,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就業合同,工傷保險基金支付壹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用人單位支付壹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工傷壹次性醫療補助金和壹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制定。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民法適用問答(第1,2013期)。

動詞 (verb的縮寫)勞動爭議案件中確定經濟補償金計算基數是否應包括加班費。

有法院反映,部分用人單位加班已經成為常態,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壹般由最低工資和加班工資構成。如果不將加班費納入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可能會導致用人單位支付的經濟補償金過低的問題。我們認為,第壹,經濟補償金是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後,為了彌補勞動者的損失或者基於用人單位承擔的社會責任而給予勞動者的補償,因此經濟補償金應當以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為基礎。第二,加班費是指勞動者提供額外工作所獲得的報酬,不屬於正常工作時間的報酬。三、摘自原勞動部《關於貫徹

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為了降低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和經濟補償金的計算標準,惡意將應當計入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項目計入加班工資的,應當將“加班工資”部分計入經濟補償金的計算基數。

  • 上一篇:執法大隊的執法人員主要做什麽?
  • 下一篇:最精彩的狗名100有哪些有趣的狗名?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