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政策來看,針對重大疾病患者和重度殘疾人家庭的相關政策確實很多,而且比較全面系統。說到底就是幫助我們社會的弱勢群體過上無憂無慮的生活,得到醫療,分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下面分四個層次介紹。
從社會救助政策來看,主要有兩種補貼: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低保、臨時救助、殘疾人。此外,《社會救助暫行辦法》還規定了其他五項救助政策,即教育救助、住房救助、醫療救助、就業救助和受害者救助。
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強調的是,無論哪種救助,都必須符合政策規定的條件,其次,必須由本人提出申請;第三,只有在有關當局進行調查和核實後才能作出決定。第四,社會救助政策都是動態管理的。如果個人家庭狀況改善,貧困原因消失,社會救助政策就應該取消。
簡而言之,符合條件並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重大疾病患者和重度殘疾人,享受基本生活水平,保證日常需求;還有護理標準,用於支付護理人員提供護理服務的勞動報酬,但必須實際提供符合政策要求的護理服務。這裏強調,納入特困人員供養的重度殘疾人,不得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殘疾兒童除外)。納入低保的重度殘疾人可以申請兩項殘疾人補貼,即低保可以與兩項殘疾人補貼同時使用,但前提必須符合相應政策規定的條件。
首先要說的是,扶貧政策追求的目標是兩憂三保。“兩不愁”即實現農村貧困人口溫飽無憂的穩定實現;“三保”就是保證他們的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保障。歸根結底還是要能脫貧致富。顯然比社會救助政策的目標要寬泛得多,扶貧政策的具體內容也非常豐富。但無論如何,總有壹些患有嚴重疾病、重度殘疾的貧困戶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根本無法依靠產業就業幫助他們脫貧。對於這部分人,目前的政策是政府提供兜底保障。扶貧政策實施終止後,民政部門繼續納入低保範圍,由國家財政支付。目前基本保障的對象壹般都是貧困人口,低保戶的重點對象,也就是壹、二類保障對象或者A、B類保障對象。很多都是重大疾病患者,重度殘疾人。
就社會保險政策而言,最重要的當然是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前者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資金來源,後者保障醫療。基本目的是確保病人得到醫療。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有交完保才能享受相應的政策待遇。
扶貧政策實施以來,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出臺專門的部門扶貧政策,對貧困群眾參加社會保險給予了大力支持和政策傾斜。
壹是在社會保障和扶貧方面,地方政府將為未被劃出脫貧的貧困人口、低保戶、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繳納部分或全部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並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在提高最低繳費檔次時保持現行最低繳費檔次。其最終目標是減輕貧困人口的保險支付負擔。題主所說的重大疾病患者和重度殘疾人,基本都包含在以上三類人群中。此外,需要強調的是,繳費對象僅限於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參保人員,繳費標準為當地最低標準養老保險費。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不予減免。
二、醫保扶貧的政策措施主要有兩個:1。城鄉居民醫保繳費時,對醫療救助對象,包括貧困人口、低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部分重度殘疾人和重大疾病患者,由政府出資,給予優惠政策,繳納全部或部分保險費。壹般情況下,特困人員全額繳納,壹類、a類低保戶全額繳納,其余降級。真正的目的是幫助醫療救助對象減輕參保的經濟壓力,讓真正的貧困群眾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確保他們的病得到治療,不讓壹個貧困人口掉隊。2.在醫療費用報銷方面,在適用於所有城鄉居民的醫保和大病保險兩個普惠性報銷環節,對貧困人口報銷比例進行傾斜,適當提高報銷比例。在第三次報銷——也就是醫療救助報銷環節——所有的報銷對象都是貧困人口,也就是包括特困人員、低保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部分重度殘疾人、重大疾病患者、低收入家庭老年人。這裏必須強調的是,沒有納入醫療救助的普通城鄉居民,根本享受不到醫療救助保險待遇。此外,凡已參加城鎮職工社會保險的人員,不得享受醫療救助特別優惠報銷待遇。
以上系統介紹了我國針對重大疾病家庭和重度殘疾家庭的三類主要政策。在這三種政策體系中,救助政策和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
壹個很簡單的事實:無論是扶貧部門、人社部門還是醫保部門,在落實貧困人口相關政策待遇時,最重要的特困人員名單和低保戶名單都是由民政部門直接提供的,在民政部門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救助對象比例很大。更何況,今年是扶貧戰役結束之年,扶貧政策將逐漸退出社會生活。未來,民政部門、人社部門和醫保部門將主要負責貧困人口相關政策的落實。說得更直白壹點,由於低保政策是動態管理的,如果家庭經濟狀況好轉,低保就會取消,繳納養老保險、繳納醫療保險、給予醫療救助等專項報銷待遇也會取消。
除了以上,貧困人口包括重度殘疾人、重大疾病患者也可以申請住房救助、就業救助、教育救助、臨時救助,內容非常多。因為這幾類輔助不是重點,所以不詳細展開。
——————
作為壹名鄉鎮民政辦主任和鎮殘聯主席,很榮幸受邀回答這個問題。
由於職責有限,主要回答了農村重疾和殘疾的相關政策。
農村大病家庭除了聯合治療正常報銷外,還有大病保險、大病救助、臨時救助三項政策。
原來的新農合,現在叫城鄉居民醫保。城鄉居民醫保是普惠性的惠民政策。
為什麽是包容性政策?壹般來說,只要參加醫保,報銷的範圍和比例都是壹樣的。為什麽叫惠民政策?因為我們很多人只看到保費逐年上漲,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個人繳費的基礎上,國家的配套資金也在上漲。國家支持大約是個人捐款的兩倍。今年個人繳費280元,國家扶持550元。
從新農合到現在的城鄉居民醫保,雖然報銷比例,尤其是報銷範圍壹直在擴大,但是那些原來沒有納入報銷範圍的貴藥,現在基本都納入了。但是,對於壹些重疾患者,尤其是農村的普通家庭來說,仍然難以負擔重疾的醫療費用。為了解決這種現象,城鄉居民醫保中還有壹項政策——大病保險。
重大疾病保險
大病保險實際上是城鄉居民醫保的延伸。是國家專門從個人的保險賬戶中拿出壹部分資金為參保人購買的壹種大病保險。也就是說,只要是被保險人,就會自動擁有這份保險。
重疾保險與疾病無關,只與看病費用有關。各地的標準可能不壹樣。這裏具體說壹下:如果聯合治療報銷後剩余的合規費用超過1萬元,可以報銷重疾保險。
大病救助
從名字就可以看出,它的性質是救援。也就是說,只有符合條件的大病家庭才能享受。
什麽家庭可以享受大病救助?
首先,聯合治療和重疾保險報銷後,剩余的合規費用也必須超過1萬元。
其次,要經過村上的評定,重病患者家庭經過評定和公示無異議後確實是困難家庭。
暫時緩解
對農村突發大病等困難家庭,經村民代表評估後,可向民政部門申請突發臨時救助。
殘疾人分為七類,每類又分為四個等級。壹般來說,1級或2級被認為是重度殘疾。但由於殘疾類型不同,殘疾程度也不同。比如,相比聽力、言語二級,心智三級更低,但殘疾程度肯定比聽力、言語二級嚴重得多。所以雖然都是壹、二級殘疾人,但是保障的力度是有區別的。
針對重度殘疾人的相關政策:
兩項補貼
殘疾人兩項補貼分別指生活補貼和護理補貼。
我們這裏的護理補貼標準是:身體、精神、智力多級每人每月120元,二級每人每月80元。沒有聽覺,視覺和語言。
生活補助:持有壹、二、三級殘疾證人員每人每月60元。
這裏特別說明,殘疾人兩項補貼是對困難殘疾人的壹種生活保障,並不意味著所有殘疾人都能享受這兩項補貼。這個難點是個人先申請,再由村裏公示,由鄉鎮上報民政局。除此之外,還有壹些其他的情況是收不到的。比如五保戶不能領取兩項殘疾人補貼。原因很簡單。五保戶的保障政策已經很完善了。再比如孤兒可以領取照顧殘疾人的補貼,但是不能領取生活補助,因為孤兒每個月已經有生活費了。這些具體規定是根據當地政策制定的。
康復政策
有許多關於殘疾人康復的政策。
比如肢體殘疾人可以免費申請輪椅、安裝假肢,聽力殘疾人可以領取助聽器。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精神殘疾人每月給予500元藥費補助,非建檔立卡每月100元。
此外,對於那些居家生活的重度殘疾人,逐年給予日常生活無障礙改造。
就業政策
對於那些有壹定勞動能力的殘疾人,殘聯每年都會進行各種勞動技能培訓。比如配種,盲人按摩等等。
企業錄用殘疾人的,國家給予企業壹定比例的勞動保障基金減免。殘疾人工商登記的企業和經營有壹定的稅收政策。
重大疾病:除申請第壹次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外,可申請第二次重大疾病報銷,報銷比例不低於50%,最高可達95%。但是,各地政策不同。詳情請咨詢當地社保局。
對於殘疾人的政策,除了可以報銷的額外優惠政策外,還要有困難補助證明,二級以上殘疾證可以免交其應得部分。優惠政策請咨詢社保局和民政局發證機關。
我是壹名基層工作者。我來回答妳的問題。
中央的政策是法律法規的規範性文件,這些大的政策規定只是給出壹個大的方向,授權地方政府實施具體的救助行動,對這兩類家庭發放具體的補助。
那麽,當地有哪些政策呢?我處理了以下幾個方面:
第壹,對於有重大疾病的家庭。如果妳參加醫保(2021醫保每人每年交280元),那麽醫保系統會報銷很大比例的費用,包括大病統籌部分,在妳離開縣或市級公立醫院的時候直接報銷,不用去科室報銷。妳問的,我想,是這個以外的政策。事實上,有:
首先是臨時援助。本人向鄉鎮民政辦提出申請,村委會核實後逐級上報縣級民政局審批。
二是發起捐款。由當地村委會根據情況,向社會發起捐贈活動,幫助有困難的家庭。現在有很多XX基金在做這個。
三是申請低保。因重大疾病導致家庭生活困難的,可以申請低保。
第二,對於重度殘疾人家庭。重度殘疾是指殘疾證,根據殘疾等級(精神級1234,智力級122,身體級122,視力級122等)給予的補助。)是:
壹是對殘疾人的補貼。2020年我村80元/月/人。
二是殘聯系統的其他補貼。有創業補貼,康復補貼,無障礙補貼等。,但應根據殘疾人家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是每個殘疾人都有,每年補貼的具體金額也不壹樣。
三是申請低保。殘疾人家庭生活十分困難的,可以申請低保。
四是申請殘疾人困難補助。這個補助是低保申請成功就要發的,每月80元/人。
沒有低保的重度殘疾人家庭是拿不到這個補助的。
對於上述救助補貼,有關部門將對申請人的財產、存款、固定資產等情況進行審核,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綜合判斷。
扶貧
總之,現在國家在住房保障、醫療保障、教育保障、飲水保障等等方面都制定了惠及普通家庭的政策。
這是壹個草木皆兵的時代!
感恩祖國!感謝黨的領導!
重要通知:對於重疾家庭和重度殘疾人家庭,中央除了財政補貼,還會有各種福利政策,趕緊領取吧。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國家的強大,中國的社會福利體系越來越完善,特別是對於困難家庭,國家制定了壹系列政策,為這些家庭提供了充分的保障政策,很多人從中受益。
到底什麽是重大疾病?
重大疾病,簡稱重疾,壹般是指患者病情特別嚴重,會威脅患者健康,影響家屬生活。另壹方面,因為治療費用高,會給家庭帶來很多負擔。
壹旦壹個人得了嚴重的疾病,對個人和家庭的影響都是巨大的。
根據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患病程度,以下28種疾病壹般被歸為重疾。
根據發病率和對患者生活的影響程度,以下28種重大疾病較為常見:
惡性腫瘤或內臟器官相關:
惡性腫瘤-重度
嚴重潰瘍性結腸炎
主要器官移植或造血幹細胞移植
嚴重慢性呼吸衰竭
慢性肝衰竭失代償期
急性重型肝炎或亞急性重型肝炎
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
嚴重克羅恩病
心臟相關性
嚴重急性心肌梗死
主動脈手術
嚴重良性顱內腫瘤
心臟瓣膜手術
重度特發性肺動脈高壓
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神經相關性
嚴重腦中風後遺癥
重度阿爾茨海默病
重度原發性帕金森病
嚴重腦損傷
情緒完全失控
語言能力的喪失
嚴重運動神經元疾病
嚴重腦中風後遺癥
深昏迷
嚴重腦炎或腦膜炎的後遺癥
其他的
多處肢體缺失
雙耳失聰
嚴重三度燒傷
雙眼失明
那麽國家對患有重大疾病的家庭有什麽福利政策呢?
1.醫保方面,實行報銷制。
對於重疾患者,如果買了醫保,住院時可以報銷。新農合壹般能報銷40%,城鄉醫保能報銷50%,職工社保能報銷60%。
隨著2021醫保政策改革,以前只能住院報銷,現在門診和壹些重大疾病的常用藥都可以報銷。
2.大病救助。
除了保險報銷,患重疾的家庭還可以持住院手續、診斷書等材料到村委會填寫壹份重疾救助表,然後就可以領取國家的醫療重疾救助基金,金額約為1萬元。不過這個名額不多,村委會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上報,各地也有相應的社會救助辦法,可以參考。
3.網上募捐。
現在除了國家層面的補貼,壹些網絡募捐平臺也可以幫助患者籌款。治療過程中,患者家屬可填寫網上募捐內容,經平臺審核後轉發。然後會有身邊的人幫忙,這樣可以獲得壹些費用,用於患者的治療和生活。
有了這些國家政策,患重疾的朋友不要擔心,要有壹個好的心態。有國家和人民的支持,我相信壹切都會好的。黑暗會過去,光明會到來。
除了重大疾病,國家會有相應的政策,對於那些重度殘疾的家庭,也在享受國家的各種福利政策。
殘疾通常包括六個級別:
聽力殘疾、言語殘疾、視力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精神殘疾、多重殘疾。
重度殘疾壹般是指殘疾嚴重,無法獨立行動,需要家人照顧。
對於這樣的弱勢群體來說,靠自己生存是不可能的。除了照顧他們自己的家庭,國家還出臺了福利政策,保護他們的生活,幫助減輕家庭負擔。
1.重度殘疾人可享受護理補貼。
對於重度殘疾人來說,因為需要有人照顧,平時的開銷也不小。針對這種情況,政府出臺了相應的護理補貼。根據不同地區生活水平的不同,補貼額度也不同。
城市補貼金額為120元/月,農村補貼金額在80元/月。
2.重度殘疾人可以申請最低生活保障。
對於重度殘疾人來說,因為失去了基本的勞動能力,生活費還是有的。地方政府壹般都有重度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通常以補貼的形式給予重度殘疾人支持。這個數額的標準,城市低保575元/人/月,農村低保4754元/人/年。
3.重度殘疾人可以申請無障礙改造。
對於重度殘疾人,國家從多個層面考慮他們的生存和生活狀況。中國殘聯下發《關於做好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的通知》,各地積極采取措施規範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內容,並有相應的資金投入。壹般補貼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4.重度殘疾人免交醫保費,提前領取養老金。
在醫療保險方面,重度殘疾人可以免交醫療保險費,享受相應的醫療政策。而且在養老金方面,也可以提前5年申請養老金。
2.重度殘疾人享受各種生活保障。
(1)購買火車票享受半價政策:憑殘疾證,購買殘疾旅客車票可享受半價優惠;
(2)景區免票政策:本人憑殘疾證,可享受各大景區免票政策,同時重度殘疾人可有陪護免費入園。(攜帶相關證明到景區窗口)
(3)在公共場所設置無障礙通道和廁所:在火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會有無障礙電梯和通道,為殘疾人提供服務。壹些公共廁所也將配備無障礙廁所。坐公交車,會有專門為殘疾人提供的座位。
當然,這些政策只是社會福利政策的壹個方面。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重大疾病家庭和重度殘疾人家庭的相應補貼和福利政策會越來越多,大家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在此,我也希望:
(1)對於有嚴重疾病或重度殘疾的朋友,妳並不孤單。在國家和社會的大力支持下,妳壹定能和妳壹起解決很多困難,幫助妳度過難關,壹起走向美好的生活。
(2)對自己來說,要尊重那些平時身患重病或重度殘疾的人,在他們需要的地方給予他們充分的尊重,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關愛。
希望大家越來越好,希望生活越來越好!
這是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憲法》第45條規定,中國人民和中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喪失工作能力時,有權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
但是,憲法是我國的最高法源,其規定相對簡單、抽象。實踐中沒有直接引用,具體運用起來也有壹定難度。所以很多規定需要通過其他法律法規或者規範性文件,甚至壹些政策來實施。我們的《社會救助辦法》有比較具體的規定。
根據《社會救助辦法》的規定,下列人員可以申請相關醫療救助:
(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
(二)無依無靠的被撫養人;
(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有特殊困難的人員。
以上針對的是申請醫療救助的群體,基本都是所謂的弱勢群體,最後才是被官方認定為低保的家庭或人群。後面的條款有更具體的規定,比如對個人及其家庭無力負擔的基本醫療費用給予補助。建立疾病緊急救助制度,對無力支付急救費用的急危重癥患者提供救助。符合規定的急救費用由疾病應急救助基金支付。
總的來說,中央的規定比較抽象。畢竟每個省市縣的經濟情況不壹樣,很難確定壹個統壹的標準。當然,具體實施和細節需要由地方當局決定。很多省市縣都有相應的財政惠民補貼,對困難群體進行住房、就業、醫療等方面的補貼。如《杭州市西湖區困難群眾醫療救助實施辦法》明確規定了困難群眾醫療救助的具體情況、申請補助所需的程序和材料、補助金額標準等。
根據民政部和財政部近日聯合發布的《關於進壹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重大疾病患者和重度殘疾人已經是其他困難群眾。如果他們的人均收入超過當地低保標準,1.5倍以內就可以定義為低收入家庭,符合條件的可以納入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應救盡救。
無論是大病家庭,還是重度殘疾人家庭,都是不幸的。可以說,貧窮和富裕是壹場大病的距離,幸福和不幸是壹筆治療費的距離。
為了緩解大病和殘疾人家庭高額的醫療費用,以及勞動力流失給家庭帶來的負擔,國家出臺了相關扶持政策。比如基本醫療報告報銷、重疾二次報銷、民政救助、殘疾人“兩項”補助、重度殘疾人特殊救助等。主要疾病和嚴重殘疾解釋如下。
醫保是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第壹道“保護網”。無論參加職工醫保還是城鄉居民醫保,都可以享受普通門診和住院報銷以及重大疾病保險。
被保險人患重大疾病,門診和住院報銷比例相同,職工醫保85%,居民醫保三級醫院40%,二級醫院60%。
在法律規定的醫保支付範圍內,只要壹年內自付金額達到規定的起付線,被保險人自動激活重疾保險,超出部分由重疾保險按60%的比例報銷。
因重疾發生的醫療費用,經基本醫療保險和重疾二次報銷後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可以向民政部門申請民政救助。但現有的民間救助項目中,有針對特定人群、特定疾病的救助。
1,臨時助理。申請家庭成員患有嚴重疾病或者慢性病,導致醫療費用等支出過大,影響家庭基本生活的,應當按照臨時救助的有關規定給予及時救助。
2.醫療救助。申請家庭的家庭成員因患有嚴重疾病和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維持基礎治療。申請前6個月內家庭總收入扣除同期維持基本治療的自費醫療費用後,月人均收入低於低保標準2倍的,及時納入民政檔案,對特殊困難家庭給予醫療救助。
3.城鄉低保。申請家庭的家庭成員因重大疾病和慢性病需要長期維持基礎治療。申請前6個月內家庭總收入扣除同期維持治療的自費醫療費用後,月人均收入低於城鄉低保標準,家庭財產和消費支出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要求的,納入城鄉低保予以保障。
無論是申請臨時救助、醫療救助還是城鄉低保,都有特定的疾病,其中醫療救助只能由貧困戶申請,低保相對比貧困戶要求更高。
在傷殘等級中,壹、二級屬於重度傷殘,可以說是完全喪失勞動力。壹些重度殘疾人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還要長期做康復治療和藥物治療,加重了家庭的經濟負擔。為減輕重度殘疾人康復治療帶來的經濟壓力,重度殘疾人壹級傷殘可享受護理補貼1.2萬元,二級傷殘可享受護理補貼1.0萬元。部分重度殘疾人家庭困難,可享受每月200元的貧困補助。
除重度殘疾人“兩項”補貼外,重度殘疾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標準5倍的,已成年且喪失勞動能力的持證殘疾人,可享受家庭最低生活救助。
最後,還有針對殘疾人的各種優惠政策,比如有條件的鄉鎮、街道都有理療機構,殘疾人可以免費享受理療;精神殘疾有藥物補貼;肢體殘疾人可免費申請助行器、輪椅、假肢;聽力殘疾人可以免費申請助聽器;在康復機構接受治療的智障人士也可以申請補助等等。
這裏就不壹壹列舉了。殘疾人壹般由戶籍所在地的村委會(社區)管理。如果有符合殘疾人需求的補貼和優惠政策,工作人員會通知相關殘疾人辦理。
是的。具體問當地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