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澎湃新聞看到,微閱公司訴李公司壹案,根據公告,於7月4日在四川省綿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在此之前,知名短視頻賬號“李自凱”停播近壹年。在李停手之前,國內所有社交平臺已經積累了超過6543.8+億的粉絲,國外的視頻網站也有超過6543.8+06萬的粉絲,是壹個合適的規模。在這場與微閱公司的激戰中,雙方都損失慘重。
讓我們先來看看他們各自的法律主體:
唯念公司-杭州唯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機構,以劉為大股東,其他大部分股東為投資機構。
李公司-四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大股東為威年公司,持股565,438+0%,李持股49%。為法定代表人兼執行董事,劉為監事。
2021 11 1,威年公司表示,提出其與李的股權方案及合作方式方向,並在股東同意的情況下,就相關股份安排及合作費用簽訂了協議方案。其曾多次與李就股權等權益問題進行溝通,但均無進展。這是媒體的壹篇報道。從壹些賬戶的所謂轉述中,我們知道微閱公司以“股東知情權”向李自凱索要財務數據。而李則主張對方先違約,認為微年公司私自將李品牌的客戶由四川文化變更為杭微年,屬於違約行為,要求微年公司轉回代其持有的1%股權。
讓我們等待法院對這壹爭端作出裁決。
主播和MSN組織之間的那些糾紛:
與主播有關的壹個案例:
2017,J實名註冊賬戶,2019,與MCN某機構簽訂經紀合同。合作期間,雙方* * *使用同壹個賬號,對應的短視頻由J. MCN不定期登錄賬號查看粉絲數、留言等情況。2020年,雙方解約。合同終止後,MCN機構修改賬號密碼和名稱,刪除賬號內的原視頻,上傳公司旗下其他藝人的主播視頻。J期間多次向平臺申請變更手機號,但MCN不同意變更手機號,平臺因此凍結涉案賬號,導致雙方產生糾紛。因此,MCN以享有賬戶所有權為由提起訴訟,要求J立即停止侵權行為;確認該帳號屬於MCN組織。
廣州互聯網法院對本案的判決:
——駁回原告MCN組織的全部訴訟請求。法院的核心理由是,賬號屬於網絡虛擬財產,具有人身屬性。MCN組織基於其對直播賬戶的投資,享有賬戶中的財產利益,MCN組織與主播之間關於賬戶使用、收益分成、權利轉讓的約定應得到尊重,而MCN組織不享有所有權。駁回原告MCN組織的全部訴訟請求。說到虛擬財產,除了上述賬戶,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網絡虛擬交易賬戶中的資金也屬於賬戶主體的財產。雖然虛擬財產法院的執行並沒有那麽普及,但是我們也看到了有力的案例。以下兩種情況是:
1.福建法官誰執行Tik Tok的錢包:
這是壹則法制新聞:福建將樂縣人民法院執行法官發現,被執行人吳某從事網絡直播賣貨,可能在直播平臺有收入來源。執行法官立即聯系平臺工作人員,協助法院凍結、劃撥被執行人錢包內的收入。日前,協助單位已將案件執行款65438+萬元全額劃轉至法院賬戶代管賬戶,案件執行成功。
2.處決Tik Tok錢包的上海法官。
上海某傳媒公司與網絡名人周因服務合同糾紛對簿公堂。法院判決生效後,被執行人不履行判決,傳媒公司無奈向青浦法院申請執行。執行法官認定,周擁有654.38+0.2萬粉絲,是網絡名人。他判斷周某可能在直播平臺有收入來源,立即通過平臺官方客服聯系法務部工作人員。經協調溝通,周某錢包內收入被凍結劃撥,青浦法院依法向北京微播視界科技有限公司(平臺)發送了《協助劃撥存款通知書》、《執行裁定書》等材料。10 10月18日,平臺將案件執行款500余萬元全額轉入法院賬戶托管賬戶,案件執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