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做假身份是犯罪嗎?

做假身份是犯罪嗎?

做假身份是犯罪嗎?需要具體分析。以下是對它的分析:

只要當事人使用的是偽造的身份證,肯定是違法的,但違法未必符合量刑的標準。如果當事人使用偽造的身份證進行壹些違法行為,那麽情節相對較輕,很可能按照行政處罰決定。如果行為非常嚴重,已經造成了嚴重惡劣的後果,很可能構成犯罪。

1.偽造身份證違法嗎?

使用偽造的身份證肯定是違法的。

根據《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應予立案。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壹種犯罪行為。只要行為人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原則上就構成犯罪,應當追究刑事責任。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指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考察某種危害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應當在準確評價其社會危害性的基礎上,分析其是否具備本罪的全部特征。情節輕微,社會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比如出於個人愛好,復印真實居民身份證做復印件,並沒有使其流入社會而只是被個人收藏;認為自己的身份證字跡不清,擅自用聚脂薄膜打開證件的封條並塗上深深的油漆,或者認為證件的名字寫錯,擅自塗改,都不應認為是犯罪。

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即使沒有從事犯罪活動,也要承擔法律責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六條明確規定,有下列行為之壹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二百元以下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壹)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取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身份證的。

第十七條規定,有下列行為之壹的,由公安機關處二百元以上壹千元以下罰款,或者十日以下拘留。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壹)冒用他人身份證或者使用偽造的身份證的;

(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冒用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沒收。

第十八條規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有本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所列行為之壹,進行犯罪活動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可能構成犯罪嗎?

《刑法》第二百八十條第三款規定,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是指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本罪是行為犯。只要實施了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的行為,無論結果如何,原則上都構成犯罪。造成嚴重後果的,加重處罰。

本罪的客體是國家身份證管理系統。身份表明壹種關系,即與他人或組織的關系;居民身份是指與國家、某壹地區、行政轄區有確定的聯系,所以國家通過居民身份證制度將這種關系形式化,使公民在辦理涉及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權益的事務時,居民身份證可以起到證明身份的作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越來越頻繁並趨於大規模,居民身份證制度的作用尤為重要,是戶籍制度無法替代的。幹擾居民身份證的行為將極大地影響國家對居民身份證的制作、使用和監督的正常管理活動。

所以,如果當事人使用偽造的身份證,已經屬於違法行為。被公安機關查處的,要對當事人進行行政處罰,沒收當事人的違法所得,對當事人進行罰款。情節輕微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沒收當事人違法所得,並處罰款。

法律依據:

居民身份證法第四章

第十六條、有下列行為之壹的,由公安機關給予警告,並處200元罰款,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壹)使用虛假證明材料騙取居民身份證的;

(二)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身份證的。

第十七條、有下列行為之壹的,由公安機關處以二百元至壹千元罰款,或者拘留十日,有違法所得的,沒收違法所得:

(壹)冒用他人身份證或者使用偽造的身份證的;

(二)買賣或者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的。

(三)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和冒用的居民身份證,由公安機關沒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條之壹在按照國家規定應當證明身份的活動中,使用偽造、變造或者盜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護照、社會保障卡、駕駛證等依法可以證明身份的證件,情節嚴重的,處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 上一篇:為什麽清朝在中法戰爭中取得了南關戰役的勝利,但仍然簽訂了不平等條約?
  • 下一篇:商業資本不能涉足佛道嗎?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