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辯論的要素是什麽?

辯論的要素是什麽?

辯論的要點:

壹場辯論必須包括三個要素,即話題、規則和辯手。在這裏,我們通過比較辯論和演講來分析這些因素。演講比賽也是壹項智力競技運動。從比賽形式上,我們可以把演講看作是壹種表演型的智力競技運動,而辯論則是壹種對抗性的智力競技運動。

辯論辯論是辯論的中心,整個辯論都圍繞著辯論展開。無論是辯論賽還是演講比賽,題目都是事先確定的,通常由比賽組織者擬定,抽簽選定。辯論還需要確定各方所持的立場。

辯論題目的對抗:辯論題目不同於演講題目,如“我有壹個夢想”、“為了孩子”、“把地球還給我”、“長江:1998”或“長江:2025”、“我愛羅家”、“我是武漢市民”、“妳好,澳門”。辯論必須設置沖突,形成對抗,這就好比壹場比賽只能有壹個終點,而足球必須有兩個相反的目標。雙方的論點必須是對立的或分歧的,這是辯論的前提。雙方對這種對立或分歧進行了對抗、討論、反駁和辯護。所以辯論總是需要雙方在對立和分歧中做出選擇。選項大致可以分為是和不是三種,比如“高薪是否能支撐誠實”、“計算機是否會取代書籍”;對與錯,如“人性本善或本惡”、“美是客觀存在還是主觀感受”;這樣那樣的,比如“愚公移山還是搬家”“社會秩序的維護主要靠法律還是道德”。辯論的這種對抗性也可以稱為“可辯性”。可辯題可能是壹場千年之辯,世世代代永無止境,比如“人性善”或“人性惡”的問題通過辯題,雖然不可能達成最終的統壹,但有助於人們加深對這壹問題的認識,豐富其內涵。在知識爆炸、信息爆炸、社會變革的今天,這樣的問題層出不窮。從這幾年的各種辯論來看,辯論涉及的問題非常廣泛,環保、安樂死、艾滋病、克隆人、互聯網、“女士優先”、發展汽車、進口消費品、流動人口、打假、反腐、教育等。

辯論的平等性:僅僅是對立不壹定值得商榷,以下話題值得商榷:壹、需要通過科學實驗和發現來決定的命題,如“UFO是外星人嗎”“神農架有野人嗎”等,值得商榷。第二,無可爭議的是,只有通過量化才能得出明確的結論。第三,屬於常識或者已經得出結論或者已經形成人們知識的命題也是無可爭議的,比如“地球是否圍繞太陽轉”。這些話題是無可爭議的,因為它們對辯論雙方都不公平。任何辯論都必須是雙方平等的,這樣雙方才能在平等論證的基礎上展開。但是,同樣的問題,如果設計得好,也是可以商榷的。比如在“人類是否應該為了防洪而保護環境”、“武漢大學是否應該建設世界壹流大學”這樣的爭論下,反對的壹方幾乎沒有擴張的空間。但如果把這兩個題目改成“長江防洪,上遊保護植被比下遊疏浚更重要”或者“抗洪:築壩還是疏浚河道”、“建設壹流大學:本科教育比研究生教育更重要”或者“教學比科研更重要”,可能就有爭議了。另外,意識形態色彩太濃的話題不適合辯論。

辯手經常問的壹個問題是:辯論對我們是好是壞?任何壹種競技體育總會有優點和缺點。就體育比賽而言,雖然比賽規則對雙方同樣適用,但天氣、場地、觀眾都可能給雙方帶來有利或不利的影響。比如足球,在客場比賽,面對對面的觀眾和狂熱的球迷,會處於劣勢。但是對於對方球員來說,心理壓力可能更大,因為是在自己家門口打。球迷的尖叫其實是對雙方球員的壹種幹擾。所以,優劣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辯論也是如此。從辯論賽的組織來看,除了規則對雙方同等適用外,辯論賽都是“中立”的,雙方勝算均等。當然,雙方在辯論範圍上有時會有壹些差異,公眾對辯論的認同會有所不同,民族文化傳統提供的思想資源也會或多或少。但這種差異不會對比賽結果產生根本性的影響。而且,如果處於不利壹方的辯手在辯論中發揮正常,表現出良好的素質,口才好,自圓其說,會更贏得評委和觀眾。這就像跳水壹樣,是高難度動作,得分難度系數也大。辯論規則中雖然沒有難度系數,但客觀上可能無形中存在於評委和觀眾的潛意識中。更重要的是,評委的評判和投票,不是基於是否認同雙方的立場和觀點,而是基於雙方能否自圓其說,以及在辯論中的綜合表現。事實上,處於不利位置的辯論隊獲勝的例子很多。比如在1994長虹杯全國電視辯論賽中,有壹個辯題是:“煙草行業對社會利大於弊”,中山大學對積極的壹方是不利的。但中山大學團隊把煙草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壹個產業,國家的發展基本上是以經濟的發展為出發點,巧妙論證,發揮其作用。另壹個更能說明這個問題的例子是:1993第壹屆國際大學生辯論賽半決賽辯題是“艾滋病是醫學問題還是社會問題”,復旦大學隊作為反方,采取了“艾滋病是社會問題,不是醫學問題”的立場。這場爭論是“片面而深刻的”,“艾滋病不是醫學問題”的判斷把壹個立場推到了極致,違背常識,幾乎無可爭議。如果把題目改成“艾滋病是社會問題,但卻是醫學問題”,給雙方發揮的空間,似乎更公平。然而復旦的辯手們居然贏了,這也正是:“滄海桑田,方得英雄本色”。

準確性:辯論必須準確,精心選擇,反復推敲。演講主題可以是模糊的、隱喻的和象征的。比如“我有壹個夢想”,這裏的“夢想”是什麽意思,可以由說話人自由想象和發揮。辯論是不行的,壹字壹句都要經得起推敲,不能有半點含糊。就辯論的參與者而言,需要對每壹個字、每壹個詞以及每個概念之間的關系進行仔細的分析。比如1998全國大學生辯論賽的決賽辯題是“高薪可以保持誠信”(Xi交大-上海外國語大學),這個辯題所包含的概念有“薪水”、“高薪”、“高薪”,通過對辯題的分析和推敲,辯論賽團隊從教練到每壹個辯手都要對以下問題有統壹的認識,並保持高度的壹致性:壹是基本論點,二是底線,三是基本戰線,四是思想境界。這幾點,任何辯手在場上都無權更改,必須緊密配合,相互呼應,尤其是底線。壹旦確定,就要防範。所謂基本戰線,就是確定幾個戰場,哪個是主戰場,哪個是輔助戰場。壹場辯論往往有幾個焦點,相互關聯,相互呼應。在辯論中壹定要抓住重點,揚長避短,發揮優勢,根據場上形勢及時轉移戰場。關於思想境界,往往容易被忽略。所以辯論的壹個通病就是糾結於細節。比如男女關系往往成為辯論賽的內容,如95國際大學生辯論賽:“女人比男人更需要關愛”(波恩大學-輔仁大學),98全國大學生辯論賽:“未來社會:女人比男人壓力大”(電子科技大學-同濟大學)。這種辯論不僅充滿時代感,而且視野非常開闊。然而,持捍衛婦女權利立場的壹方總是提出婦女生孩子的問題。更不幸的是,在這種情況下,反對的壹方很容易追隨積極的壹方,雙方似乎都對生孩子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結果雙方都在產房前打轉,互相糾纏。再比如,1997武漢大學第六屆紅楓杯決賽的辯論題目是“現代社會,競爭比合作更重要”,辯論雙方似乎都忽略了“現代社會”這個概念,只談競爭和合作,未能在這個“現代社會”的時代高度展開自己的論點。積極的壹面給人的感覺是,他們說的競爭和19世紀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沒什麽區別,弱肉強食。另壹方面,對立的壹方反復抓環境,這也是人類面臨的同樣問題。似乎合作是因為人類需要保護環境,有時又說合作是參與競爭的集體內部合作,偏離了辯論,缺乏時代感,降低了辯論的思想境界。

辯論的措辭必須準確嚴謹,但並不意味著辯論的參與者沒有主動界定的余地。定義明確,可以為我們自己的辯論創造有利的基礎。如上所述,將煙草行業定義為國民經濟的壹個行業是壹個非常明智的例子。但是,也不能為了爭論而任意定義。在“大學生兼職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話題辯論中,積極的壹方將學生視為兼職幹部,違背了人們已有的約定,失去了原有的有利地位。辯論中的另壹個常見問題是某個定義在辯論中糾纏不清。比如“流動人口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的爭論,為了說明利大於弊,積極的壹方主張流動人口應該包括流入和流出,壹方界定後,另壹方也跟著跑。是否采用這個定義的問題糾纏不清,讓觀眾覺得沒有意義。

辯論規則演講比賽由參賽者獨立完成,然後由評委進行評判。演講比賽的規則比較簡單,主要是限制演講的時間。辯論的規則顯然比演講更復雜,因為它更多的是壹種遊戲,而遊戲的遊戲過程是千變萬化的,所以我們要提前做壹些約定,制定更復雜的規則。辯論的規則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比賽的組織規則主要涉及隊伍資格、報名程序和賽制,包括比賽地圖的樣式和抽簽方法等。辯論賽組委會負責實施。目前賽制多為淘汰制。經過初賽、復賽、決賽,從八支隊伍中產生冠軍。1994長虹杯全國電視辯論賽采取小組循環賽、復賽、決賽的方式,從六支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冠軍。

二、賽場規則,涉及辯論方式,主要包括雙方人數、發言順序和次數、各階段時間等。從亞洲大學生辯論賽開始,就流行新加坡模式,四對四陣型。辯論過程包括陳述、質證、自由辯論和總結發言。後來北大模式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增加了質證,意在加強辯論的對抗性。1996,第二屆中國名校辯論賽邀請賽嘗試了壹種新的模式,即三對三陣型。除了保留上述辯論流程,賽前還增加了雙方教練的辯論方案介紹。體育場的規則由東道主監督執行。主持人和裁判不壹樣。他的職責主要是程序性的,沒有決定結果的實權。他主要負責在辯論賽開始前講解比賽規則和註意事項,並主持比賽全過程。對主持人的基本要求是公正和中立。為了活躍賽場氣氛,他(她)可以用最簡單的語言適當鼓勵辯手的表現,但他(她)不能使用批評性的語言,更不能對辯手的發言進行褒貶,絕對不能偏袒或為難辯手的壹方。1996紅楓杯決賽,壹名辯手在時間結束時未能完成準備好的答辯。結束發言後,主持人說:“這位辯手準備得很充分,時間不夠。”主觀上她是想幽默壹下,活躍壹下氣氛,卻不經意間調侃嘲諷了辯手,這是不應該的。在我們學校舉辦的辯論賽中,很多主持人似乎都無法掌控會場的秩序,尤其是當辯手的時間用完時,有些主持人往往無法果斷而幹脆地停止他的發言。作為主持人,妳要記住執法如山。

三、關於對參賽選手語言和行為的規範和評價,包括兩個部分。第壹,使用的語言是普通話(在中國的大學辯論賽中稱為現代漢語的* * *諧音,即以北京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本方言,以典型的現代白話文為語法規範的普通話),不能看準備好的辯論賽稿,不能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這些內容通常構成球場規則的壹部分,但要落實到評價中,這是評分的依據。二是評審規則,包括評審小組的組成和構成、評分標準和評分程序。演講和辯論都需要裁判,和裁判不壹樣。體育運動中的裁判有很多硬性指標,可以用來做出判斷和裁決。然而,評判演講和辯論的標準大多是軟性的,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評審團成員的主觀判斷。這種評價也不同於閱卷,沒有時間去比較和考慮。但相比之下,辯論雙方的變化更多,辯論的語速比演講的語速更快。觀眾和評委更難與辯論參與者同步思考,因此在評判時無法進行周密的考慮和深思熟慮,評判更加主觀,更多基於印象和感受,而非精確的測量和計算。了解這壹點對於制定辯論的戰略和戰術非常重要。

辯手辯手是辯論的主體,包括雙方,分為壹對壹、二對二、隊對隊兩種,如球類比賽中的單打、雙打、團體賽。但在乒乓球比賽中,是以單打和雙打的分來決定隊伍的,辯論賽的團體賽是壹起打。作為辯論的兩個參與者,應該來自同壹個層面,在文化、理論和道德修養、氣質和涵養上應該是平等的,否則辯論就不會形成對抗和高潮,也就不會真正展開,也就沒有觀賞價值。辯論賽的成功取決於辯手的素質,辯論賽是綜合素質的較量。這種素質可以分為三個方面:①知識素質,包括文化積累、知識結構和知識;(2)技能素質,包括邏輯思維、語言藝術、幽默感等。③人格素質,包括道德修養、心理狀態、合作精神、舉止氣質、儀表儀態等。

在這裏,特別需要強調辯手的人格品質。辯論和演講的重要區別就在於對手的存在,對手要打個水落石出,平等相待,友好相處,對對方的為人、性格、知識水平、文化水平、場上表現給予充分而真誠的尊重。絕對避免任何人身攻擊、貶低或諷刺的語言、措辭、手勢和動作。妳可以用手勢來幫助妳說話,但這還不到演講的地步,更不用說誇張的手勢了。做鬼臉,拍桌子,咬牙切齒,都是不光彩的。1995第壹屆中國名校辯論賽,我們學校壹位辯手陳述時,第壹句話就是“對方今天說了壹千個字,在萬裏之外跑題了”。這是什麽意思?如果是,難道對方不是根本沒有資格和妳爭論,根本不是妳的對手嗎?所以這說明對方根本不被重視,所以不適合。1997,我們學校辯論演講協會成立的時候,舉辦了明星隊辯論賽。總的來說,辯論不錯,但在自由辯論中,雙方都談到了法律問題。這時,反方的壹名辯手站出來說:“我是學法律的,……”,這似乎也是在以武力欺負人。俞武進先生在《辯論中的十種關系》中說,復旦大學隊在訓練中非常註意糾正選手的不當語言,不允許選手指責對方“篡改辯論”,而是要求使用“改變”等中性詞語,不允許選手用“偏見比無知更遠離真相”等詞語批評對方。做壹名辯手,首先要學會做人,展現出高等教育的氣質和涵養,接受現代文明的洗禮和熏陶,具備現代人的風度、禮貌和包容,場上場下都要彬彬有禮,而不是盛氣淩人、咄咄逼人。

  • 上一篇:《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6修訂)
  • 下一篇:五個精選的無規和違規工作總結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