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馬古道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是漢藏長期友好互助的歷史見證。
茶馬古道上的茶馬貿易始於唐代,盛於宋代,盛於明代,衰於清代。
千百年來,茶馬古道促進了沿途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交融和發展,對中華文明的傳播和弘揚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歷史作用。
關鍵詞:茶馬古道;模式;原因
壹、茶馬古道的含義
“茶馬古道”又稱“茶馬互市”、“茶馬互市”,是中國古代漢藏之間的壹種貿易交流。
茶馬古道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可分為廣義和狹義。
“狹義的茶馬古道是指今天發源的雲南、四川等傳統產茶區。在傳統的茶葉貿易中,大篷車和其他載體被用來將茶葉運往藏區和其他傳統的茶葉市場,以換取藏區的毛皮和其他產品。
其範圍不僅包括雲南、四川、* * *三省,還包括青海、甘肅兩省。
廣義的茶馬古道是以雲南、四川為中心,連接中國西南地區的雲南、四川、* *、湖南、貴州、廣西等省區,以及周邊的甘肅、陜西、寧夏等省市和緬甸、印度、老撾等東南亞、南亞國家的傳統交通路線。
在地域範圍上,不僅涵蓋了歷史上的“蜀中毒道”、“牛道”、“寒道成桑”、“永昌道”、“藏彜走廊”,還包括了前人提出的“西南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的部分內容。"①
二、茶馬古道的成因及其貿易模式
(壹),茶馬古道形成的前提
茶馬貿易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有兩個前提:“壹是佛教傳播路線的改變。
中亞* * *教的興起,使佛教從西南傳入中國,是茶馬古道得以延續的精神支柱。第二是鹽業的運輸。古代鹽業創造了茶馬古道的物質基礎,隨後茶葉在唐代進入藏區。
* * *對茶葉的巨大需求,為綿延數千年的茶馬互市歷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②
(二),茶馬古道的成因
康藏地區屬於高寒地帶,海拔三四千米以上。
在這種極度寒冷的生活環境中,* * *的飲食主要是含有大量熱量的食物。
由於* * *地區缺少蔬菜,這些高熱量的食物很難消化。
茶傳入* * * *後,人們發現喝茶不僅能促進這些高熱量食物的消化,還能防止燥熱。久而久之,茶葉成為* * * *不可或缺的商品,但藏區並不產茶。
在內地,妳需要用內地需要的馬換妳需要的茶。
唐代後期流行飲茶,後傳入* * *,受到上層社會的歡迎。
“唐初皇帝信佛,導致禪宗興盛。
隨著吐蕃與唐朝關系的密切,禪宗僧人也進入西藏傳播佛教,自然會影響吐蕃僧人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
而“打坐的和尚,晚上不休息不吃飯,可以喝茶。”
人們背著自己,到處做飯喝酒,然後互相模仿,成為壹種習俗。"
由此,吐蕃社會的王侯、貴族、平民、僧侶三個層次都與茶的處境密不可分,甚至愛茶如命。壹天沒有茶,社會就不要了。"③
自唐代以來,歷代王朝都面臨著來自邊疆少數民族的軍事壓力。面對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威脅,中原政權組織了大量騎兵,這就需要大量戰馬。
青藏高原北部盛產馬匹,馬匹品種優良,健壯肥美,適應高原氣候環境,可謂戰爭佳品。
因此,中原政權用絲綢和茶葉來換取少數民族政權所需的馬匹。
由於中原政權和少數民族政權之間的戰爭不斷,戰爭需要大量的軍費開支,造成了國家的財政緊張。隨著茶馬貿易的不斷發展,茶稅的征收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壹。
同時,朝廷意識到控制茶葉可以限制周邊少數民族。
- !& gt
(三)、古代茶馬互市。
茶馬貿易大致可分為官方貿易、朝貢貿易和私人茶葉貿易。
(1),官方貿易
官商是以* * *為主導的茶馬交易的壹種貿易形式。
宋* * *在邊境設立“招藏商、收好馬”的茶馬司貿易。
它是宋朝時在亞洲建立的。
茶馬司成立後,對購買茶馬進行統壹管理,並制定具體實施辦法,有力地促進了茶馬貿易的發展。
到了宋代,* *通過茶馬互市,從甘肅、青海、* * *那曲獲得了大量馬匹。這些馬有的供軍隊使用,有的則填良田種桑,以滿足朝廷的軍民需要。
* * *貿易的另壹種形式是配馬制度,這是壹種向藏區征收馬稅,配以茶葉的制度。
送馬制度是明代茶馬貿易特有的制度。
(2)朝貢貿易
朝貢貿易是藏族首領向中央王朝進貢,以獲取茶葉、絲綢和更多珍貴禮品的壹種方式。
朝貢貿易以經濟為紐帶,是中央王朝有效治理藏區的壹種方式。
在封建社會,中央政府往往采取由厚入薄的朝貢政策,通過給予經濟利益來換取高層官員對封建中央王朝的臣服。
多壹事不如少壹事的政策,吸引了大批高層向中央進貢。
“咩廝羅和北宋* * *以朝貢和饋贈的名義進行了大規模的茶馬互市。
(3)私人茶葉貿易
私人茶葉貿易是私人茶馬貿易的壹種。
私人茶葉貿易是藏商與內地商人之間的壹種直接貿易。雙方交換所需商品,藏商利用商品貿易中的剪刀差獲利。
自唐朝以來,私人茶葉貿易就被禁止了。
到了唐代,* * *設立了專門的機構管理茶葉交易,並制定了禁止私人茶葉交易的相關法律,壟斷了茶葉交易,但由於巨大的經濟利益,私人茶葉交易還是相當繁榮的。”“雖然明朝制定了嚴格的法律禁止私茶貿易,但是明朝的私茶貿易壹直比較繁榮,尤其是後期廢除了貧馬制度之後,私茶貿易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
正所謂“茶馬互益,人人渴望。禁令越多,走私越多。”
第三,茶馬古道的意義
茶馬古道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古道,是中國兩個民族友好交往的見證。
千百年來,茶馬古道為發展漢藏經濟、傳播文明文化和佛教、鞏固國防、促進民族團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促進經濟發展
茶馬古道使這個地區的茶葉名揚海內外。
茶馬古道促進了茶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四川、雲南等傳統產茶區的名優綠茶得到了很大的發展,雲南思茅的普洱茶更是風靡壹時。
同時,茶馬古道有助於促進茶葉的出口,西南名茶以茶馬古道的名義遠銷韓國、俄羅斯和歐洲各國。
茶馬古道改變了* * * *落後的經濟發展方式,促進了* * * *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從而從根本上改變了藏區經濟相對落後的封閉狀態,逐步改變了輸血經濟的局面。
(2)促進民族團結
茶馬古道見證了中國兩個民族的友好交往。千百年來,兩個民族既實現了各自的需求,又促進了民族團結。通過茶馬古道,漢族人民與西南少數民族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發展。
通過各民族的長期交往,漢族居民不斷進入* * *地區與藏族人民共同生活,漢藏兩個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生產,共同生活,既促進了當地社會的進步,也促進了民族團結。
茶馬古道是壹張巨大的網,把西南少數民族和漢族緊密地團結在壹起。
它極大地促進了民族團結和各民族之間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互動、發展和融合。
茶馬古道為促進民族團結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註意事項:
①周人。茶馬古道的範圍與走向[J],中國文化遺產,2010(04)。
②羅世威。茶馬古道的歷史路線及其旅遊開發的現實意義[J],重慶師範大學學報,2003(03)。
③宋·樂嘉。川藏附近茶馬古道上的城鎮研究[J],Xi * *民族學院,2011(04)。
④陳光國。青海藏族史[M],青海民族出版社,1997,第172頁。
⑤匡臘生。宋代茶馬貿易制度探析[J],蘭州學術期刊,2008(05)。
⑥張永國。茶馬古道與茶馬貿易的歷史與價值[J],大學學報,2006(02)。
⑦張永國。茶馬古道與茶馬貿易的歷史與價值[J],大學學報,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