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常見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議論文常用的論證方法有哪些?

2019-08-13 10:44:22

文/馬琰

議論文寫作中,常見的論證方法其實有七種:舉例、歸納、比喻、比較、歸謬法、歸納法、演繹法。

首先,示例方法

例證法是議論文寫作中最常用的論證方法。即以具體事例證明作者觀點的論證方法。也就是通過“擺事實”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榜樣法的好處是“事實勝於雄辯”,在典型案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

要用好例子,必須註意以下幾點:

事實論據要圍繞論點設置,並與論點高度壹致。

引用的例子應該是典型的和結論性的。典型案例是指有影響、有說服力的著名人物或案例,校園、家庭、街道的瑣碎案例慎用。描述的例子要簡明扼要,不要太詳細。事例要豐富多彩,有事例後分析,不能有無證的事例。

例如,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壹文,開篇就引用了舜、、、關雎、孫臏、白熙熙等壹系列歷史名人來證明“天將降大任於斯,故須苦練其心,餓其身,空其身”的觀點...以獲得它所不能做到的”。

二、引用法

引用是壹種理性的論證。引用名言、古詩、俗語、諺語、警句、科學定理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壹種論證方法。

和舉例法壹樣,引用法也是議論文寫作中最常用的論證方法。

引用法的優勢在於引用的真理是世人公認的人類思想的結晶,能深刻反映事物的本質,因此很有說服力。

使用引用法時,應註意以下幾點:

引用的名言警句要有針對性,道理和論點內在聯系緊密;引用的理由應該簡明扼要。目的是讓讀者更加相信自己的話,切不可以主人自居;來解釋這段引文。不要在介紹完之後就下結論,以免給人膚淺的感覺。

第三,類比法

隱喻是用隱喻來證明壹種觀點的方法。在議論文中,為了使自己的論點更容易理解,更有趣,更容易被讀者認可,常常采用隱喻式的論證,把抽象變成具體,把困難變成簡單,把枯燥變成生動。

比如孟子的《我要的魚》。

開頭是“魚,我要它;熊掌,亦我所欲,不可兼得,“以熊掌代魚”的比喻引出“人生,亦我所欲;義也是我要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舍生取義者也有中心論點。

在使用隱喻時,我們必須註意以下三點:隱喻必須為讀者所熟悉,不得不常見;車輛不求相似,但求相似。車輛設置為更好地說明觀點;要對喻體進行細致的分析,將比喻與要闡述的觀點融為壹體,令人信服。

比如魯迅《拿來主義》中的比喻方法,就很貼切,很經典。

第四,比較法

比較法也是壹種常見的論證方法,分為類比和對比。

1,類比法

類比是借用作者安排的壹個或幾個相似的故事事例或情境,舉壹反三,以證明自己論述的觀點的正確性。

例如,周濟諷刺秦王的庸庸碌碌:

文章先寫“比美”,把妻妾客美等生活小事與國家大事相比較。所以巧妙地為作者後來提出的“諫而揭蓋”的觀點做了鋪墊。

2.對比法。

對比論證也是議論文寫作中最常用的論證方法,即對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進行分析比較,以達到確立正確觀點,否定錯誤觀點的目的。

比如司馬光的《修身養性》:

文章引用了七個人的事跡,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了“節儉能揚名立萬,鋪張浪費會毀了自己”,從而有效地教育子子孫孫踐行節儉,保持良好的家風。

無論是類比論證還是比較論證,作用都是讓作者的觀點更加突出、清晰、有說服力。

五、歸謬法

歸謬法又稱引申論證,是壹種常用的反駁方法。

用否定的論點得出錯誤的結論才是正道。用“糾錯”的方法達到否定對方論點的目的。

反證法多用於反駁文章。

比如魯迅的《論朋友的驚奇》。

再比如,文章《特殊性格的學生能有特殊的絕招嗎?:

如果有文學特長的人應該是特殊的,那麽有經濟特長的人是否也應該是特殊的?同樣地,管理人才也要招聘,政治人才、電腦人才都要招聘。

通過作者的推論,上述錯誤結論的荒謬本質是顯而易見的,這個錯誤結論是不攻自破的。

運用歸謬法時,要註意以下幾點。

邏輯性強,準確性高:歸謬法是根據結論的荒謬性來證明對方論點的荒謬性,而引申出來的結論必須與對方錯誤的論點有很強的邏輯關系,結論的荒謬性也是明顯的,否則無法證明對方論點的荒謬性。

嚴謹性強。運用這種論證方法,要註意推理過程的嚴密性和合理性。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諷刺意味濃厚,文章生動犀利,讀起來酣暢淋漓。

第六,歸納

歸納法就是從幾個個案中總結出它們* * *相同的屬性,綜合出它們* * *相同的本質,從而得出壹個普適的論點。是壹種從個別到壹般的論證方法。

比如安徽高考優秀作文《變則通,通則久》:

醫學院學生魯迅因為片中中國人的麻木而改變了奮鬥路線。他選擇棄醫從文,從拯救人的肉體到拯救人的靈魂,最終成為中國現代史上偉大的作家。曾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商業領袖”的李彥宏,在美國矽谷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就,生活優裕。然而,當他如日中天的時候,他放棄了美國生活,決定回國成立自己的公司。這種改變讓他成為了中國IT領域的領軍人物,也讓他創造了更加輝煌的人生。楊振寧,壹個很少關註物理的學生,敢於改變自己,但因為老師的建議而選擇了物理,並最終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史鐵生,壹個對未來失去信心的人,最終因為及時的改變,成為了壹個被所有人敬仰的作家。這些成功人士的例子告訴我們,要想成功,必須時時刻刻像水壹樣改變自己。

文章在列舉了魯迅、李彥宏、楊振寧、史鐵生的案例後,指出了他們的相似之處——“要想成功,就必須時刻改變自己,就像水壹樣”,證明了“變則通,通則久”的中心論點。

使用歸納論證時應註意:

多個選定案例的角度應該壹致。要緊緊圍繞所論述的觀點選取材料,抓住這些材料的內在聯系,才能概括出具有普遍意義的觀點;選取的案例必須具有典型性、公認性和說服力,這樣總結出來的觀點才能有說服力。

七、演繹法

演繹法和歸納法正好相反,是指從壹般到個別的論證方法。

即利用已知的壹般事實作為論據來證明個人觀點。也就是說,根據某種* * *所有確定的事物都具有的同壹屬性,推斷出這種事物中的某個個體事物也具有這種屬性。

比如浙江卷高考優秀作文《做路邊拍板》

坐在路邊鼓掌的不壹定是失敗者。“天子呼之不上船,自稱酒仙。”李白把酒、山、水、唐朝的長天氣裝進壹個杯子裏,吞進腸子裏,吼成壹聲劍氣。七分引月色,繡口吐時,半盛唐。李白壹個人坐在路邊鼓掌。他贊美盛唐和他慷慨激昂的壹生。他不僅贏得了現在,也贏得了歷史。

本文成功運用了演繹論證的方法,邏輯思維嚴謹,滴水不漏,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簡要分析如下:

大前提:坐在路邊鼓掌的不壹定是失敗者。

小前提:李白是壹個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結論:李白是成功的(“他不僅贏得了現在,也贏得了歷史”)。

在使用演繹法時,我們必須註意:

演繹法是演繹推理在議論文寫作中的應用,因此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應用時壹定要註意前提的正確性及其與結論的必然聯系,否則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

  • 上一篇:處理不給贍養費的最快方法
  • 下一篇:崇左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2020年註冊政策解讀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