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美特的電影版保留了電視版中的部分演員,並增加了亨利·方達飾演影片中最重要的角色,為影片增色不少。
這部電影從很多角度來看都是電影史上的經典。
第壹,這是壹部經典的群俠片。陪審團的12人在討論室沒有達成壹致的結果是不能結束討論的。評審團投票發言的過程很單調,不容易拍出來,增加表現力。所以這部群戲中各類人物的塑造極其重要,電影很好地完成了這壹方面。
第二,這是壹部經典的單場景電影。這類電影是在壹個場景中拍攝的,通常是壹個封閉的場景,比如《地球人》、《完美陌生人》等。影片除了開場過渡鏡頭,都是在封閉的討論室裏拍攝的。這就需要對場景調度和鏡頭分割有非常細致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可以展現導演的基本功。
第三,這是壹部合法的電影。並不是說到了訴訟就叫法律主體。這部電影的主題其實是壹個法律的闡述,聚焦於英美法系和判例法中最典型的“不容置疑”原則。只要能提出合理疑點,就不能給嫌疑人定罪。影片也圍繞這壹點展開論證,12評審團成員面紅耳赤,而在這個過程中,這種法理的意義也越來越明顯,影片的主題也在不斷深化。
第四,這是壹部經典的電影處女作。很多優秀的導演,第壹部電影就是巔峰,盧美特就是如此。12的怒漢是他的第壹部電影,壹上映就大獲成功,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可以算是著名的第壹部電影。
第五,這是壹部純男性演員的電影。要知道,電影的拍攝本身就是風險投資,降低風險的重要因素就是平衡各類觀眾的需求,努力超越觀眾的票房。要知道,電影是美國重要的娛樂產業,其市場運作體系非常成熟和明顯。家庭觀眾對票房的貢獻最為突出。而如果壹部電影本身就是壹個嚴肅的題材,而且只有男演員參與其中,那就意味著它的受眾很可能被大大縮小,造成票房失敗。對於好萊塢電影投資來說,在藝術追求上沒有創作者任性的余地,所以男女主角的選擇和大明星的票房號召力是首先要考慮的。所以電影能拍出來,壹方面是拍攝成本比較低,另壹方面也說明制片方對電影有足夠的信心讓它發生。
所以這部電影雖然歷經多年,但依然具有很強的觀賞性,不斷激勵著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在它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
最典型的有《12怒漢:大審判》俄文版和《十二公民》中國版。
這兩部電影都脫胎於美版12怒漢,但各有側重。原版美國版講的是美國的司法制度,而俄文版通過故事會的形式,把歷史、文化、民族融合、人性、理性,以壹種博大厚重的方式展現出來。再加上不斷穿插的意識流,情緒被進壹步放大。這種痛苦的判決,是人性的悲劇,也是民族的悲劇。畢竟承載著這個沈重、漫長而又沈重的俄羅斯民族,解決之道遠遠超出了法律和法理,是不可多得的傑作。
中國版對演技贊不絕口,但我覺得有點過了。不像俄語版那樣完全不合拍,基本是照搬原版,所以觀影過程更像是在看壹場表演考試。不過能拍出這樣的題材,集結這麽多優秀的演員,還是令人欣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