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分:初中生法制教育教案2017 1。教學目的:加強法制教育的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養成學習、認識和依法辦事的良好習慣,切實樹立和維護學校的良好學風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二、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加強法制教育和宣傳,增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讓學生養成學習、理解和依法辦事的良好習慣,有效建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術氛圍和社會的穩定發展。
三、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法律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知道在某些情況下(如搶劫、敲詐勒索等)如何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四、教學重點: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參與討論案例,強化學生的法律觀念。
動詞 (verb的縮寫)教學過程:
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逐漸成為全社會的知識。但是,社會各方面的保護和幫助,只有通過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得到好的結果。很重要的壹個原因就是家長、老師、社會不可能壹直關愛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有自己的壹技之長,才能有效防止來自社會生活的侵害。因此,在加強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的保護的同時,未成年人特別是未成年中學生認真學習法律知識,依法自律,正確對待家長和學校的教育,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是非常必要的。
(壹)正確對待家長和學校教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未成年學生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未成年學生的獨立意識是非常可貴的,部分未成年學生缺乏對待家長和老師教育的正確態度。如果妳認為父母“跟不上潮流”。不聽父母的話,甚至動不動就頂撞父母,耍態度,發脾氣;我很反感老師的批評教育,認為我對不起自己。如果連老師和家長的正確教育都不接受,很容易在人生的道路上出現偏差。
(2)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未成年人應該明白,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最有效的自我保護措施就是尋求法律的幫助。依法維權,既能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又能維護法律的尊嚴。
(三)中學生預防侵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原則:
1,依靠法律
2、依靠組織,防止針對自己的違法犯罪行為。
3、依靠群眾,防止對自己不利的違法犯罪行為。
4、依靠智慧,與自己防範違法犯罪行為的勇氣作鬥爭。
第二部分:初中生法制教育教學計劃的指導思想2017。
據相關報告顯示,新世紀前10年以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低齡化趨勢,暴力犯罪突出,群體犯罪嚴重。各種社會群體因素對當前中學生造成了諸多不良影響。如:吸煙、逃學、尋釁滋事、群毆,甚至搶劫盜竊。
二、教育的目的:
讓學生更多地了解法律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知道在某些情況下(如搶劫、敲詐勒索等)如何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個教學過程:
1.簡介:學生都十七八歲。相信大家都會判斷對錯。但是,為什麽那麽多未成年人會因為壹時的迷茫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青少年犯罪率增加了。面對這個沈重的問題,我們是否應該深入思考?
2.解釋青少年犯罪的特點。
(1)犯罪趨於年輕化。
(2)社會閑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學生在校犯罪逐年上升。
(4)犯罪類型復雜。
3.學生討論: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4.總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1)社會因素
(2)家庭因素
(3)學生的心理因素
5知識競賽
& lt1 & gt;個案分析
主持人就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的法律案例提出了壹些問題,然後以搶答的形式,分別對案例進行了分析和回答。
& lt2 & gt盤算
學生自己做壹些案例,然後讓其他小組先回答。
6互相交流
學生和主持人壹起討論壹個案例,並發表自己的意見。
7安排工作
這個星期,每個人都要寫壹篇關於這次班會的周記,談談如何做壹個知法守法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