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幅畫描繪了戰士們將他們被處決的兒子的屍體擡進大廳的時刻。布魯圖斯的妻子作為母親傷心欲絕,兩個女兒驚恐地依偎在母親身邊。布魯圖斯表現出了堅決不可動搖的堅強性格,但畢竟被處死的是自己的兒子。此時,作為父親的他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普通人的痛苦之中。畫家特意讓他坐在壹個古羅馬英雄雕像的投影下,用模糊的光影既表現了布魯圖斯的形象,又刻畫了他復雜的內心世界。主人公的雕像是他的精神支柱,在模糊的人物運動中體現了躁動不安的心態,但也在不安中蘊含著堅定。他豎起兩根手指,表示* * *和國家的富強才是最高的法律。這是壹個非常感人的戲劇性場面,是壹個情與理、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沖突的場面。畫家在這裏為人類樹立了壹個誠實無私的國王形象。
畫家簡介
雅克-路易斯達維(1748年8月30日-1825年2月9日)是歐洲新古典主義繪畫的先驅和代表畫家,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時期統治了法國畫壇。他的作品多表現歷史英雄,構圖嚴謹,技法精細,畫風古樸莊重。他的代表性歷史畫有《霍勒斯兄弟的誓言》、《馬拉之死》、《拿破侖壹世》和《女王加冕》,他的肖像畫有《雷卡米耶夫人畫像》。
大衛出生在巴黎的壹個中產階級家庭。他9歲時,父親被殺,母親離家出走。他是被他叔叔養大的。16歲考上皇家繪畫雕塑學院,因為連續三年在比賽中沒有拿到名次差點自殺。直到1774獲得羅馬獎,1775去意大利學習藝術,受古羅馬和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影響,對古典主義產生興趣,1780回國,65438+。那壹年,他去了羅馬,創作了《賀拉斯兄弟誓言》,壹舉成名。這幅作品古典的英雄題材、莊重的色彩和嚴謹的構圖使其成為古典畫派的代表作。
1789年,大衛創造了布魯斯,對自己的親生兒子的處決,配合了當時的法國大革命,在大眾中產生了巨大的反響。1792當選為國協代表,成為公教委、藝委會委員。他在大革命時期為法國博物館的建設和盧浮宮的保護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成為法國博物館事業的奠基人之壹。
1793年,他創作了代表作《馬拉之死》,真實描述了馬拉在浴室遇刺的場景。他被任命為治安委員會成員,追隨羅伯斯庇爾,因此在1794年熱月政變後作為雅各賓派領導人之壹被捕。大衛的妻子和他離婚了,因為他太熱衷於革命。在監獄裏,大衛透過窗戶看風景,畫盧森堡公園的風景。由於他的學生趕來救援,他們在年底被釋放。這件事之後,大衛和他的妻子也去了第二次。
大衛出獄後看到這個國家的變化,感到震驚。革命的理想破滅,整個社會陷入黑暗和恐怖的深淵,這讓大衛心灰意冷,無可奈何。從此,他放棄了創作中的現實主義題材,沈浸在對古代社會的向往中,再也沒有畫過任何充滿革命激情的作品。他在那段黑暗的歲月裏停止了壹切社交活動,情緒十分低落,藝術生活也面臨枯竭。這時,畫家期望和平。在這種心態下,大衛在1798創造了薩賓女人。這幅畫包含了對妻子的感激,也表達了他對古代的向往。獲釋後主要從事教學和肖像創作,並師從多位後來的歐洲著名畫家,如安赫爾、格裏高利、格羅等。
經過五年的混亂,拿破侖在1797年上臺,他被重新雇用。他成為拿破侖壹世的首席宮廷畫家,為拿破侖創作了許多大型悼詞:拿破侖壹世和皇後的加冕儀式,授旗儀式。
1815滑鐵盧戰役後,波旁王朝復辟。他逃到布魯塞爾依附他的學生,在布魯塞爾靠創作肖像和風景畫謀生。當他在布魯塞爾時,他對創作的興趣又回到了古希臘和古羅馬的主題上。他於1825年在布魯塞爾去世,葬於布魯塞爾Ayffre公墓。他的心臟被獨自運回巴黎,安葬在拉切茲神父公墓。
在繪畫史上,也許沒有壹個畫家像大衛那樣深陷政治,癡迷藝術。他創作的反映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活動的油畫,雖然成為了那個時期的宣傳手段,但並沒有因為是大衛寫的而不合水準。那些恢宏壯闊的作品,成為繪畫史上的經典。
大衛的畫融合了不同的風格──從他年輕時嚴肅的新古典主義到拿破侖時代威尼斯畫派的色彩和光線。但在他當時及以後的古典題材作品中,對素描和刻板古物研究的重視,與威尼斯畫派的風格完全不同。他的肖像畫構圖出色,非常寫實。他是壹個偉大的畫家,出了幾個傑出的弟子,如安吉爾(讓·奧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爾)、《傑拉德》、《格羅》、《吉羅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