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10 14在itei的指導下,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北航數字社會與區塊鏈實驗室、清華大學信息國家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發布了《非同質權利白皮書——區塊鏈技術在數字權利中的應用》(以下簡稱白皮書)。
在了解NFR之前,讓我們回顧壹下NFT的基本概念。“非同質令牌”,即“非同質令牌”,本質上還是數字令牌。
在中國明令禁止發行、兌換和使用“代幣”的情況下,進行NFT交易顯然是違反法律規定的。而且基於數字代幣的跨境支付相當於為不法分子打開了外匯洗錢通道。另外,NFT缺乏完善的認證機制和規範的監管機制,自然沒有辦法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因此,考慮到國內數字經濟的安全和穩定,NFT必須有壹條合法合規的創新之路才能在中國健康發展。因此,NFR成為“NFT中國”的有益探索。
白皮書提出了NFR的基本概念,即“非同質權利”,是壹種數字資產或具有唯壹資產所有權的數字代表。它是在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計算機代碼的基礎上創建的,用於記錄基本實物或數字資產的數字所有權,並構成獨特的真實性證書。
通過對這兩個概念的解讀,我們可以分析從NFT到NFR的數字藝術作品的變化和不變。
首先,它們都具有非同質的特征。NFR和NFT壹樣,是不可復制、不可分割和獨壹無二的。所謂“非同質性”,是指鏈中存儲的數據是唯壹的、不可分的,都是完整的、獨立的個體。
第二,他們都使用區塊鏈技術。《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指出: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新的關鍵生產要素。因此,能夠保證數據真實性和可靠性的區塊鏈技術成為了數字經濟可信性的基礎。NFR和NFT壹樣,擁有區塊鏈的優勢。數據可追溯,公開透明,不可篡改。所有的交易都有時間戳記錄,所有權可以證明。即使作品被復制粘貼後在網絡上廣泛傳播,作品的所有權也不會改變。
NFR和NFT都是基於數字經濟的發展而誕生的。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的融合,不斷拓展了人類認知和成長的空間。然而,從NFT到NFR有創新的變化,這可以分為兩點。
第壹,本質變了。雖然NFR和NFT只有壹個字母的區別,但它們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T-"token "突出" token "的屬性,R-"rights "強調" rights "的功能。與本質上是數字符號的NFT不同,NFR是壹件數字藝術品。它不使用任何代幣,也不會有洗錢的漏洞。具有完善的法律監管框架和認證機制,合法合規,能夠有效保護投資者權益。
總的來說,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數字經濟也不是非法變現的手段。NFR和NFT最大的區別在於法律遵從性。正如白皮書所說:“NFR和NFT完全不同,代表著藝術和技術的全新結合。NFR的核心優勢在於它有壹個法律監管框架,並可以通過科技來實施,通過法律框架來賦能。”
與NFT的“以實助虛”不同,NFR是“以虛助實”。換句話說,我們開發NFR是為了幫助實體經濟在虛擬環境下拓展市場,增加市值,用數字賦能實體,而不是實體經濟被虛擬世界掏空。所以,作為壹件數字化的藝術品,NFR的價值不在於數字化的手段,而在於藝術作品本身所附帶的價值。
步入數字文明時代,國家層面針對數字經濟出臺了很多政策。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通信業發展“十五”規劃》中提出,未來是建設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的關鍵時期。
面對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發展問題,不能只發展實體經濟而忽視數字經濟。同樣,我們也不能只發展數字經濟而忽視實體經濟。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系就像壹個人的手掌和手背。它們相互依存,不可或缺。
顯然,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未來必然的發展方向。在壹切都可以數字化的時代,NFR的出現將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解答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矛盾。
和碩加密技術服務公司作為行業先行者之壹,也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新壹代數字藝術交流平臺——uton nfr。可以說,NFR是中國NFT的發展模式和路徑,是我們探索數字權益確認、存儲、轉移、流通的合規手段,為賦能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