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性道德論文1《當代大學生?性道德?失蹤問題之我見”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思想的不斷解放,大學生結婚禁令的解除,我國大學生的觀念和行為出現了壹些令人擔憂的問題,如婚前性行為、性關系混亂、未婚先孕等忽視性道德的現象。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大學生的性道德教育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大學生性道德教育
所謂性道德,就是人類生活所特有的,由物質生活和經濟生活所決定的,維系人類延續和發展的,依靠人的內心信念和社會手段來評價善惡的性意識、性行為和性原則規範的總和。性道德是社會道德滲透在性生活中的行為準則,調節人的生理機能與社會文明之間的矛盾,是人們性行為的標準,也是衡量人類性關系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誌。大學生性道德是指維系和調整大學生男女關系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
壹,當代大學生性道德缺失的現狀
基於什麽?中國大學生生活狀況系列調查:性開放彌漫大學校園?資料顯示,如今的性話題在大學生中已經成為公開話題,不再是象牙塔裏的大學生?談論變性?近壹半的大學生贊成婚前性行為。前不久,國家人口計生委公布的壹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人工流產多達13萬例,居世界首位,其中25歲以下女性超過壹半,大學生成為流產?主力?。
從理論上講,愛情是男女雙方獲得特別強烈的生理和精神享受的壹種生理、心理和社會的復雜感情。是性與愛的統壹,其價值目標應該指向婚姻。然而,當代大學生通常將愛與性分開,這使得性失去了理性的引導,回歸到動物般的性需求。有些學生是存在的?愛的唯壹證明就是做愛?如只要雙方願意,就不應該受到道德譴責的錯誤觀念。更嚴重的是,壹些大學生無視性責任,認為與其在愛情中得不到任何回報,或者在愛情中受到嚴重傷害,不如直接發生性關系,不談感情。此外,壹些男同性戀學會直接選擇提供性服務的女性來釋放自己的性欲。還有壹些女大學生直接把自己的身體當成賺錢的工具。這看起來像個人嗎?私人?的東西,但這其實是壹種性道德的缺失。
二、當代大學生性道德偏差的原因
社會因素
隨著中西溝通交流日益頻繁,大量消極被動的西方人?性自由?、?性解放?、?拜金主義?思想通過各種文化傳播渠道傳入中國,對人們的性道德,特別是對作為青年主體的大學生產生了不良影響。建立在純愛基礎上的性,被純粹的性欲和金錢吞噬。社會環境的變化是大學生性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學校因素
性道德教育應該成為學校學生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教育者要對受教育者進行科學、全面、細致的性道德教育,加強性生理學、性心理學、性倫理學、性法學等綜合知識的教學,最終達到向公眾普及性知識的效果。然而,目前性道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處於缺位狀態。如果學生不能得到學校的正確引導,就會在非正規渠道,尤其是網絡上受到錯誤觀念的影響。新媒體?帶來了?黃色文化?導致學生出現性生理混亂、性心理失衡、性道德缺失、偏執性觀念、性倫理混亂和性行為失範。雖然壹些學校已經意識到這壹問題,並采取了壹些措施加以改善,但由於缺乏系統規範的措施,其影響效果並不理想。
(3)家庭因素
在中國許多傳統家庭中,性道德教育長期停滯不前。父母雙方都很忌諱和孩子說話?性?這個敏感的話題,受他們前輩傳統觀念的影響,還處於性觀念保守,性知識匱乏的狀態。這會導致面對孩子的性問題時出現消極回避、強烈幹預、焦慮等嚴重情況。家庭中缺乏有效的正確引導是孩子性道德缺失的直接原因。
(D)同伴因素
同輩群體又稱同輩群體,是由年齡、興趣、愛好、態度、價值觀和社會地位相似的人組成的非正式初級群體。同齡人群體在年輕人中很常見。他們交往頻繁,經常聚在壹起,對彼此影響很大,容易產生很高的心理認同感,最終獲得心理歸屬和價值認同。同輩群體為個人提供了壹個交流各種社會信息和觀點的平臺。在復雜的同輩群體環境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性觀念開放的大潮中逐漸迷失方向,迷失自我,性價值觀偏離正軌,被身邊的婚前性行為浪潮吞噬。
(5)自身因素
大學生正處於性生理和性心理快速發展的時期。壹方面是因為生理需要,渴望找到釋放的方式和渠道,另壹方面本身就是對的?性?充滿了好奇心,每個人都想探索和嘗試。導致部分大學生缺乏心理約束力和自制力,陷入性道德的誤區,進壹步促進了青少年性行為的泛濫。
大學生正處於性道德形成的重要時期,容易受到外界許多不良因素的幹擾和影響,大大降低了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在處理男女關系時,會出現性道德的缺失,性自律的弱化,自我意識和自我滿足感的增強,大膽高調的執行,無視道德和法律的約束?離經叛道?行為。
三、加強當代大學生性道德教育的對策
(1)增強?性?環境凈化是推進性道德教育的堅實基礎和可靠保障。
當代大學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會失範的侵蝕和網絡色情泛濫的摧殘,導致他們的性觀念、性意識和性道德嚴重畸形和缺失。因此,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特別重視,嚴厲打擊色情淫穢文化,實行綜合治理,聯合社會各界組織凈化社會風氣,堅決杜絕黑勢力的不良侵害,防止危險隱患的發生。讓全社會用心傾聽,用愛澆灌,用情傳播,讓祖國的花朵擁有壹個健康、純凈、幸福的世界。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是提高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校園文化是學校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其中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最能體現校園文化的本質內容。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性道德教育的實效性,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壹是註重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和監管。相關行政部門要重點打擊高校周邊?日租?、?鐘點房?等待著大大小小的旅館和客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學生生活環境質量,營造健康舒適的文化環境。第二,完善學生公寓管理制度。宿舍文化和同齡人之間的思想交流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應嚴格執行相關管理制度,深入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禁止異性留宿,並將宿舍文化建設作為性道德教育的重要平臺之壹。第三,建設校園網上心理咨詢中心。心理咨詢能起到很好的疏導和緩解心理壓力的作用,能科學全面地解決學生的性心理問題。此外,在新媒體網絡的支持下,學生可以在網上進行相關的心理咨詢,這可以更有效地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3)加強社會、學校、家庭和自身的教育是改善性道德缺失的關鍵環節。
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相互配合,共同發揮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性道德教育活動,采取多層次、全方位、多形式、寬領域、多渠道、立體化的綜合模式,加強性科學的普及、宣傳和教育。利用媒體的傳播力量,通過出版物、廣播、電視、網絡等渠道進行正面引導,全方位營造大學生接受性道德教育的新環境,使性道德知識對廣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此外,高校要著力培養高素質、綜合性教師,增設專業選修課和系列專題講座,加大人際交往技能、戀愛規則與規範、生活技能等知識的教學,讓大學生認識到婚前性行為、同居、性犯罪等不健康性行為的危害,學會如何真正戀愛、如何規範性交往禮儀、如何提高性交往的文明素質、如何樹立正確的婚姻觀、發生性關系後如何端正。
加強大學生性道德教育,端正態度,明確責任,找準重點,增強實效性,將其納入高校素質教育綜合體系,構建性生理、性心理、性倫理、性法學有機結合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性教育機制,增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社會、學校、家庭、同伴等綜合文化環境的組合優勢。
青年是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和接班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科學布局的新形勢下,只有認真探索性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激發個體積極廣泛參與性教育活動的自覺性,性道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參考資料:
張莉。青少年道德教育的隱憂&;思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
[2]孫平。我國大學生性道德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2006年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3]人民網-生命時報
[4]賈曉明。大學生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90
作者簡介:閆亮(1987-),女,漢族,山西省長治市人,遵義醫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汪國真(1971-),男,漢族,貴州省麻江縣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點擊下壹頁了解詳情> & gt& gt大學生性道德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