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怎麽去法院起訴?請各位大蝦幫幫忙!

怎麽去法院起訴?請各位大蝦幫幫忙!

首先寫起訴狀,帶上身份證和相關材料,去法院立案。記住立案是第壹要務,否則不會開庭。材料不全、證據不足的,法院不予立案。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壹條對公民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其經常居住地不壹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

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壹訴訟的幾個被告的住所地和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管轄的,由各人民法院管轄。

第壹百二十壹條起訴狀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壹)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和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和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

(四)證據及其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擴展材料:

訴訟是指國家司法機關,即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依法解決訴訟糾紛的活動。平等當事人之間發生經濟糾紛時,適用民事訴訟法解決。

1991 4月9日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2007年2012、2017三次修訂的民事訴訟法,是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依據嗎?。

訴是指訴說、申訴、控告的意思和行為。

訴訟是法律行為,訴訟是指由人民法院判決的法律行為。如;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就是“玩公務”。

訴訟程序是訴訟和司法過程中必須遵循的法律順序、方法和步驟。

訴訟的功能不僅限於發現過去發生的歷史事實,還包括通過訴訟的過程建立過錯與責任、罪與罰的關系,從而向公民傳達壹種如何做人、如何追究責任的信息。

如何起訴?

公民因婚姻家庭糾紛,或者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者與他人發生財產權糾紛,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下列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壹)對拘留、罰款、吊銷許可證和執照、責令停產停業、沒收財物等行政處罰不服的。;

(二)對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等行政強制措施不服的;

(三)認為行政機關侵犯了法律規定的自主經營權的;

(四)對符合法定條件的許可申請和行政機關頒發的許可證,行政機關拒絕頒發或者拒絕答復的;

(五)申請行政機關履行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法定職責,行政機關拒絕履行或者拒絕答復的;

(六)認為行政機關未依法發放撫恤金的;

(七)認為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其履行義務的;

(八)認為行政機關侵犯其他人身權、財產權的。但為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行政機關制定和發布的行政法規、規章或者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行政機關對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獎懲、任免決定;對行政機關依法最終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得提起行政訴訟。

公民可以在下列三類案件中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壹)告知處理情況;

(二)被害人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被告人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起訴狀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壹)當事人的姓名、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和住所,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和住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職務;

(二)請求及其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

(三)證據及其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起訴狀除上述內容外,還應寫明起訴狀提交的人民法院名稱、起訴的年、月、日,並由原告簽名蓋章。此外,應提供與被告人數相同的份數。

應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壹般來說,民事案件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案件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不動產案件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糾紛案件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因為關於管轄權的法律規定很多,這裏就不舉例了。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可以參考相關法律規定。

行政案件壹般由行政機關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人民法院管轄。復議後的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刑事自訴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轄。訴訟應當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人民法院提起。

壹般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為兩年;主張人身損害賠償、銷售不合格商品不聲明、拖延或者拒絕支付租金、丟失或者損壞寄存財物等案件的訴訟時效為壹年。提起行政訴訟的,應當自知道被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起;復議程序結束後,應當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提出。

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或者行政訴訟,應當依法交納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具體收費標準詳見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

訴訟要區分程序性訴訟和實體性訴訟。

  • 上一篇:去除翁童的嶽姓是光緒皇帝自己做的,不是慈禧太後做的。
  • 下一篇:電子商務法解決的主要問題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