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他們到底應該怎麽做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以德國的抵抗思想為例。要理解德國的抵抗,就不得不提到壹個人,那就是19世紀初德國重要的經濟學家弗利爾·裏希特·李斯特。妳為什麽談論他?因為他的理論已經代表了工業革命時代德國反擊英國的思路。
工業革命
李斯特對亞當·斯密的挑戰李斯特和亞當·斯密都是享譽世界的經濟學家,但他們所代表的國家不同,他們的經濟觀點自然也不同。代表英國的亞當·斯密認為,從經濟政策的角度來看,國家只需要提供壹個公平的法律環境,其他各方參與越少越好。如果個人能直接去世界市場(國富論)是最好的。當然,斯密的意思是國家應該少幹預市場,因為市場是由壹只“看不見的手”控制的,不需要國家過多幹預。簡而言之,就是保證足夠的市場自由。
另壹方面,代表德國的李斯特認為亞當·斯密只看到了個人和世界市場兩個極端,而忽略了國家作為中間力量的作用,而國家在經濟政策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李斯特的意思是,國家必須對經濟有壹個總體規劃,並且是壹個重要的調控者。
當然我們也知道,斯密的《國富論》是1775年出版的,而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的政治制度》是半個世紀以後的,所以他們的理論有些不同。值得壹提的是,這兩位經濟學家的交鋒,後來體現為兩國的政策交鋒。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他們的理論對政策的影響這麽大?
德國著名經濟學家——弗裏德爾·裏希特·李斯特的肖像。
為此,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曾經說過:
“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思想家的思想,無論對錯,其實都比大多數人想象的要強大。這個世界真的是由少數精英統治的。那些自以為可以避免被經濟學家思想影響的實幹家,往往是已經過世的經濟學家的奴隸。那些當權的狂妄之人所信奉的,其實只是幾年前壹些末流文人的狂妄思想的壹個片段。"
看了凱恩斯的記述,大概就能知道理論對政策的巨大影響了。理論是人們認識世界和發現問題的基本框架,政策只是用來解決理論(國際政治)所認定的問題。但是,我們要註意的是,亞當·斯密和李斯特的理論絕不是用來為政策背書的。如果真是這樣,隨著政策的變化,他們的理論也就沒有了價值,更不用說成為所謂的傳世經典了。
但總的來說,他們的關註點其實是壹樣的,只是出發點不同,所以自然會有理論上的沖突。而他們理論的政策效果,其實是理論和時代* * *震動的結果。我們來詳細解釋壹下他們的理論。
亞當·斯密,英國著名經濟學家
亞當·斯密《自由貿易論》英國原有的重商主義理論和貿易保護政策,在財富只能通過貿易積累的時代是有效的,但在工業革命開始後,工業生產開始成為財富的重要來源,以前的貿易保護政策與當前的趨勢背道而馳。
當然,任何政策背後都有既得利益。當時英國的既得利益者是管理土地、被國王授權在海外從事壟斷貿易的貴族。而此時的實業家還沒有崛起規模,不會影響國內政策,只能遠遠觀望。
這樣的政策遭到了亞當·斯密的嚴厲批評。以英國在北美殖民地實行的貿易壟斷政策為例。斯密認為,貿易壟斷人為擡高了北美的貿易利潤,會使原本不會投入這壹領域的資本也被投入,從而使英國經濟過度依賴北美殖民地。
那麽,除了依賴,還有什麽重要的影響呢?當然,史密斯指出,這也會使英國政府本能地想盡壹切辦法加強對北美的控制,從而帶來政策變形,引發北美的反彈。這樣,英國就會陷入非常危險的境地。
英屬北美殖民地示意圖
從史密斯的陳述中,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遠見。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比他的《國富論》晚壹年,也就是1776年,他的書出版於1775年。
那麽問題來了。在史密斯眼裏,英國在經濟政策上應該正確做什麽?答案很簡單,就是把壹切交給市場,讓他書中描述的“看不見的手”指揮各種經濟資源的流動。這樣就會達到壹個比較平衡的狀態。但是,政府不能幹預。
此外,偉大的地理發現和海洋貿易將人類的主要地區連接到世界市場。現在的市場不再是基於國家,而是基於世界(全球);所以如果壹切都交給市場,就像斯密說的那樣,那麽國家就不應該設置貿易壁壘,這樣世界市場就被分割了。各國應形成自由貿易網絡,讓“看不見的手”引導全球經濟運行。
斯密的論點為大英帝國主導的全球自由貿易秩序提供了最高的正當性。因為從理論上講,這樣的秩序不是為了英國的單壹利益,而是為了全人類的共同利益。
好了,看完了斯密的《自由貿易論》,我們再來看看李斯特的《國民經濟論》。
美國獨立戰爭
李斯特的“國民經濟理論”和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的出現,說服了當時很多德國人。雖然他們也可能覺得英國的自由貿易政策打擊了自己的經濟,但他們無力反駁史密斯的理論。畢竟當時他是權威。所以直到李斯特出來對抗斯密,人們的觀念才開始轉變。
有意思的是,李斯特壹出來就抨擊斯密的理論是所謂的空洞理論;他的理由是只從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角度出發,從而忽略了國家這個重要的“中間人”。因為世界會有戰爭,而斯密的理論只有在各國持久和平的條件下才行得通,但這種理想主義的狀態是靠不住的?所以壹旦戰爭爆發,那個國家必然是最重要的核心力量。這個時候,僅僅從個人和世界市場這兩個極端的角度去看,是不現實的。
當然,這裏要註意的是,李斯特雖然這麽說,但並沒有否定市場的作用。相反,他充分認識到市場的作用,並認為這是配置資源的最有效手段。同時,從世界市場來看,自由貿易是人類整體經濟最有效率的方式!
第二次工業革命各國成就示意圖
但壹旦考慮到國家層面,李斯特就更在意了。為什麽?很簡單,誰是世界市場自由貿易的中心?如果英國壹直扮演著這個重要的角色,那麽其他國家就會壹直受到我們所說的“降維”的打擊。為此,李斯特提出了壹個非常重要的“三步走計劃”:
壹是利用自己的農業優勢,先進行自由貿易,通過農業積累足夠的資本;
第二,采取保護主義經濟政策,利用積累的資本促進國家的工業發展;
第三,產業發達後,回歸自由貿易政策;
為了盡快實現這些理論,李斯特還積極參與現實政治活動。但當時德國不是壹個統壹的國家,內部有很多獨立的小州,不可能形成合力發展工業經濟。此外,還有許多小國仍然相信斯密的理論,對英國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結果,這使德國處於更加不利的狀態。
於是,李斯特開始聯合壹些人,強烈呼籲建立德意誌關稅同盟,打造屬於德國的經濟空間。最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終於在1834成為現實,他成為了該組織的第壹任秘書長。值得壹提的是,“德國關稅同盟”的建立對德國的經濟發展,乃至後來的統壹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到了19世紀後期,德國和美國的經濟都崛起了,而且都在工業上超過了英國。
總結:英國的自由貿易對其他歐洲國家造成了我們所說的打擊。在德國反擊英國的過程中,從理論到實踐,貫徹了李斯特的國民經濟學路線,最終成功實現了對英國的反擊。當然,我們不得不承認,工業革命之後,德國對壹夜暴富的英國的態度還是比較積極的。當然,這個時間間隔可能有點長,但無論如何,最終還是來到了工業強國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