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德育管理的內容有哪些?

德育管理的內容有哪些?

加強學校德育管理

德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滲透於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之中。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到導向、帶動和保障作用。小學德育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的基礎教育,是培養中國合格公民的起點。小學德育是基礎教育,要為學生德、智、體各方面的成長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為學生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統壹於教育活動的各個方面。學校教育既註重智育,又重視德育,還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教育的各個方面相互滲透,和諧發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認真學習德育政策文件,提高認識,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為了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實施,近年來,我們加強了對學校德育管理的研究。主要方法如下:

第壹,完善學校德育管理制度。

學校德育管理需要壹個健全的組織。我們建立了學校、院系、班級三級管理網絡,明確德育管理職責。由校長、德育主任、小組輔導員、班主任組成的德育領導小組,可以形成從校長到最基層班級的縱向聯系,溝通教導處和總務處的橫向聯系,使學校的德育工作上下緊密聯系,指揮靈活,步調壹致,信息暢通,充分發揮德育管理的有效性,從組織上保證學校德育工作的落實。

二、明確責任,調動每個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

發揮德育組織的作用,需要明確各類學校人員在德育工作中的職責,調動廣大德育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實施德育工作。要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首先要調動管理者育人的積極性。學習《小學德育大綱》、《中小學德育工作規則》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統壹認識,壹致行動,確立和落實德育工作的目標和步驟,既明確責任,又有壹定的權限和利益範圍。其次,要調動教育者的積極性。第壹,調動班主任的積極性,加強班級管理。因為班級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單位,班主任是班級工作的組織者和指揮者,是學校貫徹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骨幹,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幹。

為了調動他們的育人積極性,學校制定了高於國家標準的班主任崗位職責、考核細則和津貼標準,在評優、評先、晉級等方面優先考慮班主任工作表現優秀的同誌。比如在考評指標有限的情況下,有合格的班主任,實行校內低評高聘的政策,與工資掛鉤,極大的調動了班主任的積極性,穩定了我校的班主任隊伍。二是調動各科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學科教師是不可忽視的德育工作者,學校提出在學科教學中滲透以知識為載體的德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愛國主義教育與學科知識緊密結合,增強了愛國主義教育的說服力和感染力,能對學生產生深刻影響,形成強大的內化力。各學科德育以知識為載體,可以達到知德合壹、教書育人、教書育人的效果。學校制定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以及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具體要求,並在巴蜀好教師評選中體現了他們的工作,也將他們工作的好壞納入了每期期末工作質量的考評中。第三,調動服務商育人的積極性。學校後勤人員在學校德育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營造校園育人環境方面,需要他們去構思、去設計、去規劃。學校制定了服務育人的責任和制度。考評結束時,對做出突出成績的同誌,評為巴蜀好員工,給予獎勵。在德育管理中,學校高度重視各類人員的管理,運用激勵原則,調動各方積極性,達成育人共識,形成合力,充分發揮學校各類人員的聰明才智,使學校德育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三是更新觀念,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質。

未來社會的發展對基礎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和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我們認為應該更新教育觀念。更新觀念重在壹重兩克服,即學校教育既重視智育,又重視德育;改進德育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義傾向;更新人才觀念,克服單壹模式培養人才的傾向。我們必須樹立為受教育者未來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的觀念,為受教育者做壹個合格公民的觀念。我們要按照李嵐清同誌提出的“六個學會”來教育、培養和鍛煉學生,即教育、培養和鍛煉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勞動和創造、學會生活、學會審美、學會健身。

同時,要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確立人在經濟社會生產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充分尊重人的個性和人格,使人的個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展。德育工作者要以學生為教育主體,努力促進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和完善,實現人格的社會化。因此,必須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健康人格和健全人格發展為重點的現代德育理念。

做好小學德育工作,必須提高學校幹部和教師的素質。學校高度重視師資隊伍的培養,通過學習教育理論、舉辦專題講座、加強德育研究等方式,不斷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質。德育工作者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傳播者和建設者,要切實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因為教師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起著重要的作用,而教師職業道德的好壞是學校精神文明的重要標誌。因此,必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認真落實《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樹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德育研究是德育改革和發展的標誌,是德育科學化的保證,是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要根據新形勢下青少年成長的特點,進壹步加強以下六個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即:愛國主義教育、良好行為習慣教育、艱苦奮鬥教育、適應社會生活能力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防教育。我校多年來重視德育研究與實踐,參與了“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與評價”、“小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紅巖精神引領的小學生責任感啟蒙教育”等市級、國家級科研實驗。通過科研實驗的培訓和鍛煉,提高了幹部和教師的素質,大家解放思想,艱苦奮鬥,勇於探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第四,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作用。

校園環境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也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奮進的力量。學校要發揮環境教育的作用,營造“無時無刻不愛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我們學校有健全的教育陣地,如公告欄、黑板報、廣播站、閱覽室、少先隊活動室等。、中國和世界地圖、校風、教風、學風以及“小學生日常行為守則”、“小學守則”等標識,讓每壹面墻都成為無聲的語言,潛移默化地向學生傳授愛國主義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長期堅持不懈地開展升旗儀式、國旗下系列演講、巴蜀藝術團豐富多彩的活動和興趣小組活動,形成了“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大型活動傳統。這些活動充分體現了學生參與的整體性、教育目的的優質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讓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五、樹立全局觀念,加強綜合研究,強調整體效益。

當今社會,僅靠學校教育很難完成培養下壹代新人的任務。我們應該用大教育的理念來指導小學德育的研究。要樹立全局觀念,加強綜合研究,在學校教育教學整體改革中著力加強德育教育;關註德育研究的過程和成果轉化,有助於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學生素質。有利於德育目標的全面實現。

系統論的核心是整體性原則。小學教育是壹個有機整體,學校中的各種教育要素要相互配合,發揮各自的個體優勢,形成整體功能,樹立整體觀念。從各種教育的關系來看,德育與其他教育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構成了綜合教育的整體。從學生本身來說,他們的各種性格和品質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從學校實施德育的方式來看,每種方式都發揮著其獨特的教育功能,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形成壹個有機的整體。從大教育的角度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也是壹個整體,要密切協調配合,實現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壹貫教育。

實踐證明,在這壹指導思想下,我們不斷實踐總結,大大提高了整體辦學質量和效益,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先後榮獲全國紅旗大隊、四川校風示範學校、重慶市文明禮儀示範學校、重慶市創造教育實驗學校、全國德育實驗學校等特殊榮譽。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學生全面、和諧、活潑、主動的發展得到了極大的促進。據不完全統計,學生個人獲得市級獎630項,省級獎215項,國家級獎16,5438+00國際級獎83項。其中,1名學生獲得國家標誌設計專利,2名學生獲得“民族故事之王”稱號,2名學生首次在中國出版個人詩畫專集,9名學生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稱號,1名學生代表中國兒童參加在日本舉行的第五屆亞太地區兒童福岡會議,1名學生舉辦3次個人畫展,成為世界書畫家協會永久會員,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受到中央領導人的親自接見。

在這種指導思想下,學校、家庭和社區之間的關系大大加強了。家長走進學校,學校走向社會,受到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好評。他們在給學校的反饋中表示:被老師的報告和家長開放日的教育教學活動示範深深地教育和感動了。教師把教育落實到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我們認為這不僅是壹個成功,對學生和家長也有壹點好處。參加社團活動和街道分管教育的領導多次表揚學校和街道配合好,學生參加街道活動的積極性高,任務完成好。他們稱贊巴蜀小學校風好,學生素質高。今後,要進壹步把小學德育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與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起來,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為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

  • 上一篇:如何寫商業計劃書?
  • 下一篇:法國畫家居斯塔夫·庫爾貝的生平和主要作品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