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第49章:君子和小人的智慧

第49章:君子和小人的智慧

當壹個社會的人普遍不相信君子和好人的時候,這個社會壹定出了大問題。本該是社會風範的政府官員,壹定經常讓公眾失望,他們不相信道德。

無論什麽樣的社會,公眾總是向政府官員學習,向領導人看齊。從政府官員和領導身上,很難看到君子和好人,也是被打擊和排擠的對象。難免沒幾個人願意相信君子和好人,也沒幾個人願意做君子和好人。社會誠信被不良作風淹沒。誰要是還堅持相信官場有君子,社會有好人,就容易被人恥笑。有人會說:‘大家都壹樣,都是為了名利。好人壞人在哪裏?只要有當官的機會,誰都會貪。哪裏有什麽君子小人?如果每個人都這麽想,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人性本惡,每個人都是壞的,極端的觀點會越來越普遍。

普遍不願意相信有君子好人,普遍不願意做君子好人,這是社會風氣不正的結果。不過,恐怕也沒必要說大家都壹樣,都是為了名利吧?至於當官的機會,大家都會貪,只能算投機。人性本惡,人人都壞的觀點只是某些人似是而非的觀點,絕不是真理。

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現代人普遍崇尚個人利益,為自己追名逐利是符合人性的。追求名利不是壞事,而是應該鼓勵的好事,是激發人們奮鬥熱情、實現社會進步的強大動力。君子小人壹般都是要追名逐利的,我們不能用追名逐利來區分好人壞人。人和人大不壹樣。追名逐利只能算是大多數人的人生選擇,很多人淡泊名利。在追逐名利的過程中,有的人循規蹈矩,有的人不擇手段,這是不壹樣的。追名逐利的結果被尊重和被鄙視,也是天壤之別。個人利益來源於道德,害人害己,這是君子和小人,好人和壞人的分界線。比如做生意,我們通常會說:君子有好財路,小人有錢沒心沒肺。道是規則,仁是德性,通過義來體現。君子按規矩辦事,不貪不義之財,不以損人利己為不義之財。小人只要看到利益,就可以不擇手段的發財,甚至不惜犧牲他人。看到別人有難,君子願意犧牲自己去救別人,小人避之唯恐不及,甚至趁火打劫。君子願意尊重和關心別人的利益,小人只想要自己的利益。在現實生活中,君子和小人的行為是有明顯界限的,好人壞人比比皆是。我們可以從壹個人的行為看出他是壹個紳士,壹個好人。我們可以從壹個人自私的行為看出他是個小人,是個壞人。

君子和小人是客觀現實存在的。只有小人堅持認為世界上沒有君子,因為他不承認世界上有比利己更重要的道德,不想遵守規則。俗話說,“有小人之心,有君子之腹”。小人不僅認為世界上沒有君子,也認為沒有好人壞人。如果有好有壞,每個人都是壞的,所有的人都和他壹樣。所以年輕人認為只要有機會,誰都會做壞事。只要能當官,誰都會貪。小人認為別人和他壹樣對道德漠不關心,會認為遵守規則就是傻子。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幹壞事;只要能當官,就貪。當他損人利己的時候,他認為別人也會這麽做,所以他不想當傻子,做壞事的時候心安理得,對自己的聰明沾沾自喜。除了被迫做壞事的人,做壞事的小人很難想到道德。他不再認為世界上有道德比私利更重要,他已經把遵守規則當成了傻瓜。

世界上必須有比利己更重要的道德,否則欺騙、殺人、偷貨都可以忽略不計,不需要任何法律和制度。有了道德,就有了來自道德的各種規則,也有人願意遵守規則,也有遵守規則的君子。

壹個循規蹈矩的君子,往往會被小人視為膽小老實的人。確實有很多膽小老實守規矩的人,不敢做各種損人利己的壞事。只要不敢做壞事,都是君子。在壹個道德就是法律和制度的社會,膽小的老實人不敢做壞事,好像什麽都沒丟。他們往往比自以為勇敢聰明的小人活得更好。做壹個君子,讓大多數膽小的老實人不至於吃大虧。只有在道德不是統治的社會裏,膽小老實的人才普遍受到壓迫。當然,君子從來都不是膽小老實的人。他們壹般比反派更無畏於事物和死亡。很多君子只遵守符合道德的規則。他們為了自己的道德利益,往往敢於挑戰強大社會的法律法規,因為真理不能向巨大的邪惡勢力低頭。

君子願意遵守規則,但比小人聰明,從道德上看到了自己想要的更大利益。在追名逐利中,君子和小人是不壹樣的選擇。君子更愛追名逐利。他喜歡被大眾尊重,想用創造和奉獻從榮耀中獲得快樂。他也會追求利潤,但更願意為了榮耀犧牲利益。小人愛逐利,他喜歡財富和權力,他想從占有和掠奪中滿足自己的欲望。他也會追求功名,但為了小便宜不惜犧牲榮耀。君子的名利來源於創造和奉獻,更容易被大眾認可,大多能做到長久占有。反派的名利來源於占有和掠奪,更容易被大眾所厭惡,且大多無法實現長期占有。君子深知戒欲道德的好處,有機會就能自覺不做壞事。當了官,就能守住不貪的底線。小人只知道放縱自己的欲望,絕不會放過損人利己的機會。他們需要受到法律和制度的嚴格約束。必須用符合道德的法律和制度來方便君子,約束小人。

君子小人都想追名逐利,但有人願意淡泊名利。願意淡泊名利的,是聖人賢人。他們比紳士更偉大。聖人必須有偉大的智慧和能力。他可以適應任何時代,任何社會,在物質和精神上實現完全的個人自由,可以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幸福生活,不計較世俗名利。當他出於對苦難的同情而願意為公共利益犧牲,並認為為公共利益犧牲就是幸福時,他就成了聖人。

有小人,有君子,有聖賢,有聖人,壞人和好人有天壤之別。人怎麽可能壹樣?人性的本質根本不是惡,而是源於自然的欲望。欲望往往是好的!生存繁衍是善的基礎,是愛的源泉。當欲望受到能力和環境的限制,無法從智慧中實現時,就轉向邪惡。邪惡是缺乏智慧和愚蠢的結果。沒有邪惡的人,只有愚蠢的人才是邪惡的。真相是,人性本善,人心難測。

雖然源於自然的欲望使人性趨於善,但由於能力和環境的限制,以及缺乏向善的智慧,人性很容易走向惡。

人與人之間的先天差異體現在最基本的欲望上,我們對食欲和性欲的要求是不壹樣的。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性功能強,這是不爭的事實。我們的身體有強有弱,反應有快有慢,這是壹種先天的能力差異。我們所處的自然和社會是好是壞,我們往往無法自己選擇。這是環境的先天差異。當我們的欲望在我們的能力和環境所能滿足的限度內時,我們就不需要作惡,行善也很容易。當我們的欲望超出我們的能力和環境時,我們可能會做惡,做好事並不容易。

古今很多哲學家只看到了惡源於欲,以為欲去則惡根斷。因為人類有淫欲,所以主張沒有性欲;因為人類有利己的欲望,所以主張不私。我不知道我失去了欲望,斷了我的好根。哪裏有愛,哪裏有幸福,哪裏有愛情?提倡斷絕欲望的宗教和教義,都是在把人類引入歧途,都是為了讓人們更加煩惱、痛苦和仇恨。人類不可能沒有欲望。為了生存,它們必須有食欲,為了繁殖,它們必須有性欲。欲望不壹定導致邪惡,愚蠢才是壹切煩惱、痛苦、仇恨的根源。有了各種欲望,就會有各種喜歡、快樂和愛,智慧就來源於喜歡、快樂和愛,現代科學和民主的果實就來源於智慧。欲望本來就是基於生存和生活的本能需要,本能需要不應該單方面理解為占有。占有往往是惡的,很難體現欲望的本質。

欲望是原始的愛!愛權力,愛金錢,愛名譽,愛性,沒有錯。我不知道,從智慧中實現愛,以犧牲他人為代價滿足欲望,是惡。

智慧是懂得愛!愛情是完成壹切的太陽,道德和善良是愛情的光輝。對愛情了解越深,就越有智慧擺脫能力和環境的束縛。愛的智慧是愛的知識和愛的規則。我們應該學習增加能力的知識和克制欲望的規則,用知識和規則來提高自己的能力,改善環境,這樣我們就可以不作惡,輕松地達到我們想要的壹切。沒有人生來就喜歡作惡,每個人都樂於自己想要的壹切從自己的能力和環境中可以輕易實現。君子和小人都是他的能力和環境造就的。我們從愛的知識中發展了現代科學,使自然環境更適合我們生存。我們從愛的規則中發展了現代民主,使社會環境更適合我們的生活。通過學習各種愛的知識和規則,善於把愛的知識和規則運用到個人和社會生活中,就能消除煩惱、痛苦和仇恨。愛的知識越多,愛的規則就越好,壞人就越少。當每個人都有知識,都遵守規則的時候,就是壹個人人都是君子,人人都是好人的社會。

智慧不是壹直有的,對愛的理解也是受能力和環境制約的。人類只能在現有能力和環境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對愛的更深理解。對愛情有了更深的理解,才能增長能力,改變環境,不斷進步。我們應該努力發展科學,讓人們用愛的知識增加能力,不想作惡。我們應該深化和完善民主,用愛的規則使人們控制欲望,不作惡。

在壹個普遍缺乏愛的智慧的社會裏,很難有讓人用知識增長能力的條件。科學落後,自然環境惡劣,只能優先用規則改善社會環境,從規則中讓人們用道德、法律、制度控制欲望。社會的普遍規律是道德,道德主要靠自律,適合能力和環境能滿足欲望的人。人心難測,別人很難確切知道自己的個人欲望到底有多大。任何壹個人的道德都不能讓別人產生懷疑,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只有建立在高於道德的法律和制度之上,才更現實。法律和制度主要依靠強約束,適合能力和環境難以滿足欲望的人。

民主是人類最成功的發明。指的是最容易讓欲望膨脹,讓構成社會核心階層的官員不方便作惡的權力。當官的不能以權謀私,就傾向於用權力來維護道德,這樣社會上的小人物就不敢作惡,社會風氣自然會好轉。要改變君子少小人多,好人受欺負,壞人當道的社會現象。民主制度是最明智的選擇。

  • 上一篇:做律師怎麽樣?
  • 下一篇:東莞學校有哪些專業?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