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詞最早是由著名的かつしか.·易貝在1814年提出的它被用來描述三卷繪畫,作品的內容來自神話,歷史和日常生活。這個詞用來形容自由誇張的風格。這兩個詞在漢語和韓語中也有使用。這個詞最初用於卷軸。“漫畫”不是西方所謂的“卡通/漫畫”或“漫畫書/漫畫書”。也不是所謂的“漫畫/序列藝術”或者“繪本/圖形小說”【其實大多數人並不在乎這個詞用得是否恰當。“漫畫小說”這個詞也是美國壹家有漫畫系列的刊物的名字,高橋的《美人魚》系列就在這裏出版。
漫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的“鳥畫”,這是新禪寺常見的繪畫形式。用暗淡的著色來形容擬人化的鳥獸。現代漫畫包括《禪畫》(禪宗的啟蒙畫)、《大津》(流行的幽默畫,大津是地名)、《狂畫》(描繪奇怪事物的版畫)、《春畫》(描繪色情內容)等多幅日本傳統畫。19世紀,“鯰魚”再次出現(描繪社會動蕩和自然變遷)。1862年,歐洲諷刺漫畫出現。1877《團團的故事》出版,裏面用了很多泡泡對話和歐式手法。第壹部四格漫畫是1902出版的對話類型漫畫。1920年代以後,許多日本漫畫家受到美國風格的影響,也進入了公共領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漫畫並不像今天這樣受歡迎。正是手冢治蟲在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為漫畫雜誌畫畫。手冢治蟲嘗試了各種技術,包括傳統的日本技術。他非常喜歡電影,所以他所有的漫畫都是高質量的。手冢治蟲對動畫非常感興趣,60年代末曾在迪士尼學習(迪士尼的動畫《獅子王》1994被認為是抄襲了60年代手冢治蟲的《森林大帝》)。手冢治蟲沒有照搬迪士尼的風格,而是試圖理解人物繪畫和故事的關系。最後引入了明確的日本畫風,促進了漫畫產業的發展。六七十年代很多著名的漫畫家都是他的助手。
在海外,日本漫畫幾乎遍布亞洲。在臺灣省,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私人印刷的漫畫,非常便宜,隨處可見,也和原著很像。他們簡單的翻譯和幾乎不受阻礙的審查使這些漫畫忠實地保留了它們的原始風味。1992臺灣省的反盜版行動(亞洲其他地區也有)推動這些盜版者購買翻譯權,使其合法化。如今漫畫在臺灣省發展很快,有很多加盟書店和圖書館。少女漫畫、粉絲故事、日本主流畫師(如CLAMP)也發展起來了(據說少年漫畫因為義務兵役不流行)。臺灣省的本土漫畫也誕生了很多漫畫家,有些還被翻譯成了日文。壹些臺灣漫畫家還專門研究日本漫畫雜誌。
香港漫畫雜誌《家庭漫畫》每年都會翻譯漫畫新聞、評論、主題,但因為版權問題,在1993停止出版。如今,要求價值和質量不斷提高的動漫翻譯市場已經成為壹個日益龐大和合法的商業活動。在亞洲廣為人知的青少年漫畫,如《龍珠》或《藍師父》,在香港更受歡迎。
日本漫畫和雜誌在韓國越來越受歡迎。最近韓國盜版漫畫也銷聲匿跡了,紛紛向日本漫畫支付翻譯版稅。韓國市場大致分為兩類:少年漫畫雜誌和更多的青少年漫畫雜誌。戰爭題材也很受歡迎。
在泰國、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許多20世紀60年代的卡通已經被翻譯成當地語言。在馬來西亞各大城市都可以找到日文和中文的原版翻譯。壹些兒童漫畫(如機器貓)已被翻譯成馬來語。然而在馬來西亞,漫畫中的“性與暴力”是無法保留的。新加坡也是如此。為了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很多進口的日本雜誌都被刪了。
西方國家的漫畫發展相對較慢。大多數情況下,西方讀者是通過動漫了解漫畫的,而動漫更容易在主流渠道獲得。現在漫畫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國都很受歡迎,大部分題材都能賣的很好。在美國,近十年來,翻譯漫畫進入漫畫商店,帶來了壹些認識和文化氛圍上的小碰撞。書通常有三十頁左右長。在日本,它們被稱為“插頁”或“英文版”,而不是“漫畫”。亞當·沃倫和本·鄧恩等漫畫家也將動畫作為他們的主要靈感來源。壹些美國粉絲還會畫壹些動畫粉絲故事並出售。少數通俗易懂的漫畫作品已經被美國漫畫的“主流”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