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什麽是對沖基金?

什麽是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的英文名意為“Hedge Fund”,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美國。其操作目的是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以及買賣不同相關股票、對沖風險的操作技巧,在壹定程度上規避和化解證券投資的風險。

QuantumFund和QuotaFund:都屬於對沖基金。其中前者的杠桿率是8倍,後者可以達到20倍,這意味著後者的回報率會高於前者,但投資風險也大於前者。根據Micropal的數據,量子基金的風險波動值為6.54,而定額基金的風險波動值高達14.08。

基本內涵

人們將金融期貨和金融期權稱為金融衍生品,它們通常被用作金融市場中對沖和避免風險的手段。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金融市場上,壹些基金組織利用金融衍生品采取各種以盈利為目的的投資策略,這些基金組織被稱為對沖基金。目前對沖基金早已失去了風險對沖的內涵。相反,壹般認為對沖基金實際上是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品的杠桿作用,承接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模式。

源流

對沖基金的英文名意為“Hedge Fund”,起源於20世紀50年代初的美國。當時的操作目的是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以及買賣不同相關股票、對沖風險的操作技巧,可以在壹定程度上規避和化解投資風險。1949世界上第壹只有限合作的瓊斯對沖基金誕生了。雖然對沖基金在上世紀50年代就出現了,但在接下來的三十年裏並沒有引起太多關註。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金融自由化的發展,對沖基金才有了更廣闊的投資機會,並進入快速發展階段。20世紀90年代,全球範圍內的通貨膨脹威脅逐漸降低,金融工具更加成熟和多樣化,對沖基金進入蓬勃發展階段。根據《經濟學人》的統計,從1990到2000年,美國和英國出現了3000多個新的對沖基金。2002年以後,對沖基金的收益率有所下降,但對沖基金的規模仍然不小。根據英國《金融時報》2005年10月22日的報道,全球對沖基金的總資產已達1.1萬億美元。

在最基本的對沖操作中。基金經理買了壹只股票後,還買了壹個有壹定價格和時效的看跌期權。看跌期權的效用是當股價跌破期權限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以以期權限定的價格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對沖股票下跌的風險。在另壹種對沖操作中,基金經理首先選擇某壹類看漲的行業,買入幾只這個行業的好股票,按照壹定的比例賣出幾只這個行業的差股票。這種組合的結果是,如果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票的漲幅將超過同行業其他股票,買入優質股票的收益將大於做空劣質股票造成的損失;如果預期錯了,這個行業的股票不漲反跌,那麽差公司的股票會比優質股票跌得更多。那麽賣空的利潤會高於買入優質股票下跌造成的損失。因為這種操作方式,早期的對沖基金可以說是壹種基於對沖保值的保守投資策略的基金管理形式。

特性

經過幾十年的演變,對沖基金已經失去了原本風險對沖的內涵,對沖基金的稱號也名存實亡。對沖基金已經成為壹種新投資模式的代名詞。即基於最新的投資理論和極其復雜的金融市場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種金融衍生品的杠桿,承擔高風險。追求高收益的投資模式。今天的對沖基金有以下特點:

(1)投資活動的復雜性。

近年來,日益復雜和創新的期貨、期權、掉期等各類金融衍生品逐漸成為對沖基金的主要操作工具。這些衍生品原本是為了對沖風險,但由於成本較低。高風險、高收益的特點,成為很多現代對沖基金投機的有力工具。對沖基金將這些金融工具與復雜的組合相匹配,根據市場預測進行投資,在預測準確的情況下獲取超額利潤,或者利用短期中場波動產生的失衡來設計投資策略,以獲取市場回歸正常時的價差。

(2)投資效應高杠桿。

典型的對沖基金往往利用銀行信貸杠桿,在其原有資金的基礎上擴大投資資金數倍甚至數十倍,以達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對沖基金證券資產的高流動性使得對沖基金可以方便地利用基金資產進行抵押貸款。壹個資本只有1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通過反復抵押其證券資產,可以貸出數十億美元。這種命中效應的存在,使得壹筆交易後扣除貸款利息後的凈利潤,遠遠大於僅用65438億美元進行資本運作可能獲得的收益。同樣,正是因為杠桿效應,對沖基金在操作不當的情況下,往往會面臨損失過大的巨大風險。

(3)私募融資方式。

對沖基金的組織結構壹般是合夥制。基金投資者以資金入股,提供大部分資金,但不參與投資活動;基金經理以資金和技能加入,負責基金的投資決策。由於對沖基金要求高度的隱蔽性和操作的靈活性,美國對沖基金的合夥人壹般控制在100以下,每個合夥人的出資額在100萬美元以上。由於對沖基金大多是私人的,它規避了美國法律對公開發行基金信息披露的嚴格要求。由於對沖基金的高風險和復雜的投資機制,許多西方國家禁止其向公眾公開招募基金,以保護普通投資者的利益。為了規避美國的高稅收和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在美國市場運作的對沖基金壹般會在壹些稅收較低、管制寬松的地區進行離岸註冊,如巴哈馬群島和百慕大群島,並且僅限於向美國以外的投資者募集資金。

(4)操作的隱蔽性和靈活性。

面向普通投資者的對沖基金和證券投資基金不僅在基金投資人、基金募集方式、信息披露要求、監管程度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而且在投資活動的公平性和靈活性方面也存在諸多差異。證券投資基金壹般都有明確的投資組合定義。也就是說,在投資工具的選擇和比例上,有壹個確定的方案。例如,平衡型基金是指股票和債券在基金組合中大致平分秋色,而成長型基金是指專註於高成長型股票的投資。同時,* * *共同基金不允許使用信貸資金進行投資,而對沖基金在這些方面完全沒有限制和定義。他們可以利用壹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組合,最大限度地利用信貸資金,以獲得高於市場平均利潤的超額回報。對沖基金以其高度的隱蔽性和操作的靈活性以及杠桿融資效應,在現代國際金融市場的投機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對沖基金的運作

在最初的套期保值操作中,基金經理在買入壹只股票後,還買入壹只具有壹定價格和期限的看跌期權。看跌期權的效用是當股價跌破期權限定的價格時,賣方期權的持有者可以以期權限定的價格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對沖股票下跌的風險。在另壹種對沖操作中,基金經理首先選擇某壹種看漲的行業,買入該行業的幾只優質股票,按照壹定的比例賣出該行業的幾只劣質股票。這種組合的結果是,如果行業預期表現良好,優質股票的漲幅將超過同行業其他股票,買入優質股票的收益將大於做空劣質股票的損失;如果預期錯了,這個行業的股票不漲反跌,那麽差公司的股票的跌幅就會大於優質股票,賣空的利潤就會高於買入優質股票下跌帶來的損失。正是因為這種操作方式,早期的對沖基金被作為基金管理的保守投資策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金融衍生品作用的認識也逐漸加深。近年來,對沖基金因其在熊市中賺錢的能力而備受青睞。從1999到2002年,普通公募基金年均虧損11.7%,同期對沖基金年均盈利11.2%。對沖基金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是有原因的,它們獲得的收益並沒有外界理解的那麽容易。幾乎所有對沖基金經理都是優秀的金融經紀人。

價格/交易量被對沖基金使用的金融衍生品(以期權為例)有三個特點:

第壹,它可以用較少的資金撬動較大的交易,稱為對沖基金的放大,壹般是20到100倍;當交易量足夠大時,可以影響價格;

第二,根據Lorenz Glitz的觀點,由於期權合約的買方只有權利沒有義務,即在交割日,如果期權的執行價格對期權持有人不利,持有人可以不履行。這種安排降低了期權購買者的風險,同時誘導人們進行風險更大的投資(即投機);

第三,根據約翰·赫爾的觀點,期權的行權價格與期權標的資產(特定標的物)的現貨價格偏離越大,其本身的價格就越低,這給對沖基金後續的投機活動帶來了便利。

對沖基金經理發現金融衍生品的上述特征後,他們所掌握的對沖基金開始改變投資策略。他們將對沖交易的投資策略改為通過大量交易操縱幾個相關的金融市場,並從其價格變化中獲利。

目前對沖基金常用的投資策略有20多種,可分為以下五種方法:

(1)多頭和空頭,即同時買賣股票,可以是凈多頭,也可以是凈空頭;

(2)市場中性,即買入股價低的股票,同時賣出股價高的股票;

(3)可轉債套利,即低價買入可轉債,同時做空股票,反之亦然;

(四)全球宏觀,即自上而下分析局部經濟和金融體系,根據政治經濟事件和重大趨勢進行交易;

(5)管理期貨,即持有各種衍生品的多頭和空頭頭寸。

對沖基金最經典的兩個投資策略是“賣空”和“杠桿”。

賣空,即把買股票作為短期投資,是先把短期內買的股票賣出,等股價下跌時再買回,賺取壹筆套利。做空者幾乎都是借別人的股票做空頭(“多頭”,意思是買自己的股票做長期投資)。熊市采取做空策略最有效。如果股市不跌反漲,做空者賭錯了股市方向,就必須花大價錢回購升值的股票,吃進虧損。做空這種投資策略由於風險較大,壹般投資者不采用。

“杠桿”在金融界有多重含義。它的英文單詞的基本意思是“杠桿”。通常是指通過信貸的方式擴大自己的資本基礎。信用是金融的命脈和燃料,通過“杠桿”進入華爾街(融資市場)與對沖基金有“共生”關系。在高風險的金融活動中,“杠桿”成為華爾街為大玩家提供籌碼的機會。對沖基金從大銀行借入資金,而華爾街提供買賣債券和後臺等服務。換句話說,擁有銀行貸款的對沖基金反過來以傭金的形式將大量資金投回華爾街。

著名的對沖基金

最著名的對沖基金是喬治·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和尤裏恩斯·羅伯遜的老虎基金,它們都創造了40%至50%的復合年回報率。進行高風險投資,可能給對沖基金帶來高回報,也可能給對沖基金帶來難以預料的損失。最大的對沖基金不可能永遠在變幻莫測的金融市場立於不敗之地。

量子基金

喬治·索羅斯1969量子基金的前身雙穎基金由喬治·索羅斯創立,註冊資本400萬美元。1973年,該基金更名為索羅斯基金,資本躍升至12萬美元。索羅斯基金旗下有五只風格各異的對沖基金,量子基金是其中最大的壹只,也是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之壹。1979索羅斯再次給自己的公司改名,正式命名為量子公司。所謂量子,來源於海森堡的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與索羅斯的金融市場觀壹致。測不準定律認為,在量子力學中精確描述原子粒子的運動是不可能的。索羅斯認為,市場總是處於壹種不確定的、不斷波動的狀態,但通過明顯的折現和不可預測因素的賭博是有可能賺錢的。公司的平穩運行和超面值的價格是基於股票的供給和需求。

量子基金的總部設在紐約,但其投資者都是非美國的外國投資者,目的是為了躲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量子基金投資於大宗商品、外匯、股票和債券,廣泛利用金融衍生品和杠桿融資,從事全方位的國際金融經營。憑借索羅斯出色的分析能力和膽識,量子基金在世界金融市場逐漸壯大。由於索羅斯多次準確預測了某個行業和公司的超常增長潛力,在這些股票的上漲過程中獲得了超額收益。即使在市場下跌的熊市中,索羅斯也憑借精湛的做空技巧賺了不少錢。截至1997年末,量子基金已增至總資產價值近60億美元。65,438+0969年註入量子基金的65,438+0美元,到65,438+0996年末已經增加到3萬美元,也就是增加了3萬倍。

老虎基金

從65438到0980,著名券商朱利安·羅伯遜融資800萬美元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老虎基金管理公司。1993老虎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對沖基金老虎基金成功狙擊英鎊和裏拉,並在此次操作中獲得巨額收益。自此,老虎基金名聲大振,受到眾多投資者的追捧。此後,老虎基金的資本迅速擴張,最終成為美國最顯赫的對沖基金。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業績壹直在上升,在股票和外匯投資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公司最高利潤(不含管理費)達到32%。1998年夏天,其總資產達到230億美元的巔峰,壹度成為美國最大的對沖基金。

1998下半年,老虎基金壹系列投資失誤,從此走下坡路。1998期間,俄羅斯金融危機後,日元對美元匯率壹度跌至147: 1。預計匯率將跌破150日元。羅伯遜命令他的老虎基金和捷豹基金大量做空日元,但日元在日本經濟沒有任何起色的情況下,兩個月內飆升至115日元,羅伯遜損失慘重。單日最大虧損(1998 10.07)中,老虎基金虧損20億美元,1998的9月和10的6月,老虎基金在日元投機中虧損近50億美元。

1999期間,羅伯遜大舉投資美國航空集團和廢物管理公司的股票,但這兩家商業巨頭的股價持續下跌,老虎基金因此再次遭受重創。

從1998到12,從捷豹基金撤出了近20億美元的短期資金,從1999到10,從老虎基金管理公司共撤出了50億美元。投資者的撤離使基金經理無法專註於長期投資,從而影響了長期投資者的信心。因此,1999年10月6日,羅伯遜要求將其旗下“老虎”、“美洲獅”、“美洲虎”三只基金的贖回期從2000年3月31日改為半年度,但到了31日,羅伯遜在老虎基金。老虎基金倒閉後清算了65億美元資產,其中80%返還給了投資人朱利安?羅伯遜個人留下654.38美元+0.5億美元繼續投資。

對沖基金投資案例

在許多已知的對沖基金投資案例中,當金融市場的價格受到對沖基金的幹擾時,這些價格會繼續朝著對沖基金預期的方向下跌。與此同時,被攻擊的國家受損越嚴重,對攻擊的對沖基金越有利。結果是對沖基金和民族國家之間的財富再分配。從分配公平的角度來看,對沖基金的這種行為被認為接近壟斷,因此其收益接近壟斷利潤。經濟學家認為市場是壹種有效的資源配置機制。但是,壹旦對沖基金操縱價格,輸贏機會不對等,就會導致市場本身,包括貨幣體系的破壞,更不用說提高市場的效率了。從經濟學的價值觀來看,既然沒有效率,就沒有道德基礎。由於這種行為導致的財富再分配,贏家的收入不僅是以輸家的等量損失為代價的,而且是以輸家的更大損失為代價的,甚至是其貨幣體系和經濟機制的崩潰和失靈;從全球範圍來看,是凈福利損失。

1,1992狙擊磅:

從1979開始,尚未統壹貨幣的歐洲經濟統壹了各國的貨幣匯率,形成了歐洲貨幣匯率掛鉤保險制度。該制度規定,允許各國貨幣在歐洲“中心匯率”上下25%的範圍內浮動。如果壹個成員國的匯率超過這個範圍,其他國家的央行就會采取行動進行幹預。而歐洲成員國經濟發展不平衡,財政政策根本無法統壹。不同國家的貨幣受各自利率和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因此,有時,聯系保險制度迫使中央銀行采取違背其意願的行動。例如,當外匯交易劇烈波動時,這些央行不得不買入弱勢貨幣,賣出強勢貨幣,以維持外匯市場的穩定。

1989年,東西德統壹後,德國經濟增長強勁,德國馬克堅挺,而1992年,英國處於經濟蕭條時期,英鎊相對疲軟。為了支撐英鎊,英國銀行的利率壹直居高不下,但這必然會傷害英國的利益,所以英國希望德國降低馬克利率,以緩解英鎊的壓力。但由於德國經濟過熱,德國希望利用高利率政策給經濟降溫。由於德國拒絕合作,英國在貨幣市場上繼續下跌。雖然英德聯手賣馬克買英鎊,但還是無濟於事。1992年9月,德國央行行長在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到,歐洲貨幣體系的不穩定只能通過貨幣貶值來解決。索羅斯預感到德國人準備撤退,馬克不再支持英鎊,於是他的量子基金借了壹大筆英鎊,5%的存款買了馬克。他的策略是:在英鎊匯率下跌之前,用英鎊買入馬克,當英鎊匯率暴跌時,賣出壹部分馬克來還原來借的英鎊,剩下的就是凈利潤。在這次操作中,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做空了相當於70億美元的英鎊,買入了相當於60億美元的馬克,在壹個多月的時間裏凈賺了654.38美元+0.5億美元,而歐洲各國央行損失了60億美元。事件以英鎊匯率在654.38+0個月內下跌20%而告終。

2.亞洲金融風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拋售泰銖,迫使泰國放棄長期以來盯住美元的固定匯率,自由浮動,從而引發了泰國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危機。之後危機迅速蔓延到東南亞所有貨幣自由兌換的國家和地區,港幣成為亞洲最貴的貨幣。後來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試圖狙擊港元,但香港金管局有大量外匯儲備,當局大幅加息,使得對沖基金計劃未能成功。然而,高利率導致香港恒生指數暴跌40%。他們意識到,同時賣空港元和股票期貨,前者導致利率飆升,拖累整個香港股市,他們“肯定”會獲利。1998年8月,索羅斯聯手多家國際巨頭金融機構,大舉進攻香港匯市、股市、期貨市場,以慘敗告終。但8月份香港政府入市幹預,1998,使得對沖基金在外匯市場和香港股票期貨市場雙雙失手。

  • 上一篇:調查環境的目的和意義
  • 下一篇:二手房買賣法律糾紛?買賣雙方應該註意什麽?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