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依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五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對未成年人進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科學教育、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國家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和勞動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反對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和社會主義。
第六條保護未成年人是國家機關、武裝力量、政黨、人民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城鄉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未成年人監護人和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責任。
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教育和幫助未成年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第十五條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營造良好、和諧、文明的家庭環境。
* * *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員,應當協助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撫養、教育和保護未成年人。第二十五條學校應當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堅持德育為主,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註重培養未成年學生的認知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促進未成年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應當建立未成年學生保護制度,完善學生行為規範,培養未成年學生遵紀守法的良好行為習慣。第四十二條全社會應當樹立關心和愛護未成年人的良好習慣。
國家鼓勵、支持和引導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以及其他組織和個人開展有益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社會活動和服務。
第四十三條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設立專人負責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律法規,指導、幫助和監督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建立留守未成年人和困境未成年人信息檔案,給予關心和幫助。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對未成年人的委托照料進行監督。發現受委托人缺乏監護能力、怠於履行監護職責的,應當及時向政府有關部門報告,並告知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幫助、督促受委托人履行監護職責。第六十四條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應當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的宣傳教育,培養和提高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增強未成年人科學、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網絡的意識和能力,保護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第八十壹條承擔未成年人保護協調機構具體工作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職能部門,應當指定相關內設機構或者專門人員負責未成年人保護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或者指定專門人員及時處理未成年人事務;支持和指導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設立未成年人保護專崗。第壹百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應當依法履行職責,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第壹百零壹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應當指定專門機構或者人員辦理未成年人案件。辦理未成年人案件的人員應當經過專門培訓,熟悉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專門機構或專門人員中應有女性工作人員。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應當對上述機構和人員實施適合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考核評估標準。
第壹百零二條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門辦理未成年人案件,應當考慮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和健康成長的需要,使用未成年人能夠理解的語言和表達方式,聽取他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