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觀察應該是有效的。
提高教師的觀察意識是有效觀察的基礎。教師在觀察時要多思考這樣的問題:孩子喜歡玩什麽遊戲?孩子愛去哪裏玩?孩子在遊戲中需要哪些素材?這些問題可以讓我們真正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遊戲水平。這是教師觀察意識的確立,也是教師組織好遊戲,改善觀察行為的有效前提和基礎。
案例1:繁忙的點心店
遊戲壹開始,倪書豪就自告奮勇去當小吃店的“經理”。只見倪書豪有條不紊的安排同組的小朋友進入零食店扮演相應的遊戲角色,她開始扮演“女主人”的角色。“顧客”翟和小楊來到了甜品店。倪美好熱情地招呼他們,遞給他們菜單,問他們想吃什麽。慢慢地,點心店的“顧客”逐漸增多,“服務員”也開始顯得有些忙碌...於是,“經理”倪書豪和“廚師”王書彥聚在壹起商量怎麽辦。過了壹會兒,王書彥找到壹張白紙和壹支馬克筆,開始畫畫。看到這種情況,我走過去問王書彥:“妳在幹什麽?”他說:“我們點心店的顧客太多了,我準備寫壹張‘招聘啟事’的海報,招幾個服務員。”
在這個角色遊戲中,通過觀察,老師發現孩子作為角色有很強的交流能力。所以,當孩子在遊戲中遇到困難時,老師並沒有馬上沖過去幫忙,而是選擇繼續觀察。果然,沒過多久,孩子們經過討論,想出了壹個好主意。
教師明確每次觀察的內容和要求,是有效觀察的基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的表現稍縱即逝,教師在每次觀察時壹定要事先心中有數,即明確觀察的內容和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在觀察孩子的同時,有針對性地支持孩子。
案例二:開肯德基店
角色遊戲開始了,周斐然拿著早上帶來的“肯德基”盒子在老師身邊走來走去。後來老師問她:“妳在做什麽?”她大聲說:“我要玩肯德基!””我問,“哪裏可以玩?”她指著鋼琴旁邊的空地:“這裏,這裏很好!" "我說,"好吧。"她有點激動:“哦!開‘肯德基’!”他壹邊說,壹邊從抽屜裏拿出許多盒子,把它們攤在桌子上。
過了壹會兒,老師又走過來了,她趕緊給老師介紹:“這是雞翅,這是漢堡,這是薯條。”她的臉上閃耀著驕傲的光芒,吸引了許多同伴前來參觀。
孩子玩遊戲有很多未知,這就需要老師善於捕捉和發現有價值的教育點。
教師的指導應該是有效的。
準確的自我定位是教師有效指導的前提。教師應該是遊戲活動中尊重兒童意願的支持者和促進者。遊戲活動中教師的支持性指導不同於小組遊戲活動中的主導性指導,即從臺前到臺後。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關註幼兒在遊戲活動中探索和學習的全過程,在了解每個幼兒發展水平的基礎上,正確引導和幫助不同層次的幼兒,使他們得到發展。
善於把握幹預時機是教師給予有效指導的保證。並不是教師指導的頻率越高,兒童遊戲的積極性就越高,也不是教師參與兒童遊戲越積極,兒童遊戲發展就越快。教師要把握關鍵時刻介入遊戲,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做出正確的判斷,滿足孩子的發展需求。
案例三:小醫院
在“小醫院”的角色遊戲中,“醫院”的人很多。他答應戴上聽筒,穿上白大褂,擺出壹副醫生的架勢,而余就是壹個配藥的醫生。突然傳來壹個爭執的聲音:“醫生,妳吃錯藥了!這是什麽藥?好像不是咳嗽藥。”聽到這裏,我走過去問:“怎麽回事?”“王小姐,余,她混錯藥了,這樣不好,會死人的。”余錢佳不服氣地說:“我不知道,這裏的藥太多了。”我壹看,真的好多了。各種藥品堆在壹起。我問余,“妳能識別這麽多藥嗎?”“我會的,我都知道。”我隨手拿了壹瓶藥水,問她:“這是什麽藥?”她想了很久,但沒有回答。我對她說:“我們可以在上面做個記號,這樣人多的時候就不會吃錯藥了。”聽了我的建議,他們停止了爭論,開始認真地在藥品包裝上做標記。
孩子們在遊戲中扮演主要角色。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學會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當孩子實在解決不了的時候,老師可以及時介入,給予孩子壹定的支持,和孩子壹起討論,讓老師和孩子更好的交流,豐富遊戲內容,促進遊戲情節的發展,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和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