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振興經濟,俄羅斯的大國地位將得以復興。
7.俄羅斯外交的總體框架
獨立和建設性的外交政策。
外交政策基於國家利益,而不是意識形態。
致力於建立符合當今世界現實和利益多樣性的多極國際關系體系,聯合國應該成為調解國際關系的主要中心。
爭取平衡、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既註重發展與西方國家的關系,也註重發展與東方國家的關系。俄羅斯作為歐亞大國的地緣政治地位決定了其外交政策的平衡。面向東西方的“雙頭鷹”外交。
與世界各國建立夥伴關系的順序是:外交的優先方向是繼續發展與獨聯體國家的關系;傳統的重點是發展與歐洲國家的關系;對美關系是外交的壹個重要方面;發展與亞洲國家的關系,特別是與中國、印度和日本的關系,是俄羅斯外交的壹個極其重要的方向。發展與朝鮮、古巴、中東等傳統盟友的關系,對俄羅斯意義重大。
在俄羅斯周邊建立睦鄰區,努力消除和防止緊張和沖突的根源。
在解決優先任務時,特別是在處理與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關系時,堅決捍衛國家利益,努力通過對話與合作解決分歧;努力尋求共同利益,避免對抗。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批準了外交部制定的俄羅斯聯邦外交政策綱要。在2006年6月27日舉行的俄羅斯大使和常駐代表會議上,俄羅斯總統指示外交部對外交政策進行全面分析。這項調查及其建議將作為俄羅斯領導層在所有相應方向執行外交政策時采取行動的參考。這份介紹的發表是俄羅斯外交政策開放性的又壹例證,也表明了俄羅斯願意利用理論基礎探索國際現實問題中的所有實質性領域。
《外交政策概論》是為了鞏固俄羅斯社會已經形成的關於國家外交政策基本問題的廣博知識。俄羅斯聯邦議會兩院的專門委員會、俄羅斯社會科學研究機構和政策研究中心、非政府組織和企業家協會參與了《外交概論》的起草工作。引言還參考了外國專家的意見。
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基礎是維護國家穩定、安全發展和促進加強國際關系的原則。這些宗旨源自俄羅斯聯邦的國家安全概念,並明確反映在俄羅斯外交政策概念中。該國外交政策的基礎是憲法和聯邦法律。國際法準則和俄羅斯簽署的國際條約也是俄羅斯法律體系不可分割的壹部分。
俄羅斯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由俄羅斯聯邦總統制定。外交部負責制定和執行外交政策。總統令將相關職能委托給外交部。近年來,俄羅斯的外交政策變得更加靈活。靈活的外交政策可以避免沖突,探索與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並采取互利的解決方案。俄羅斯的外交政策是反對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和民族分裂主義,以及任何破壞國際穩定和阻礙國際合作的挑釁行動和計劃。在國際關系中,俄羅斯聯邦主張防止任何性質的軍事對抗,包括核武器對抗。因此,2003年,俄羅斯和美國簽署並批準了《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俄羅斯在八國集團範圍內與世界發達國家保持互利關系,這為國際社會所有國家之間的發展、友誼和保護全球文化和自然遺產創造了真正的機會。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和經濟結構的壹體化(如加入巴黎俱樂部、倫敦俱樂部、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並申請加入世貿組織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使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新的作用。
俄羅斯外交政策的重點之壹是與獨聯體國家的關系。在這方面,俄羅斯努力最大限度地考慮所有獨聯體國家獨立發展的利益,同時也考慮到所有獨聯體國家人民解決實際問題的願望。俄羅斯沒有推卸和平調解蘇聯境內沖突的責任。
俄羅斯外交政策的壹個重要方向是發展與歐洲的關系。俄羅斯遵循1999年簽署的《歐洲安全憲章》,參與建立歐洲大陸新型關系體系。作為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和黑海經濟合作組織的成員,俄羅斯積極參與這些組織的活動。
俄羅斯遵守所有歐洲國家努力構建的無邊界的* * *方式,避免內部封閉和相互猜疑。所以俄羅斯反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擴。1997俄羅斯與北約簽署俄羅斯與北約關系、合作和安全基本文件。在此基礎上,北約-俄羅斯常設聯合委員會(現稱20國委員會)成立,加強了雙方對維護國際關系穩定的責任感。
俄美關系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兩國之間的定期政治接觸有利於加強戰略穩定和全球安全。
俄羅斯的外交政策也同樣重視亞洲地區。加入上海合作組織(SCO,2001)是俄羅斯邁出的最重要壹步。這種合作加強了各國在軍事和安全領域的相互信任,也促進了政治、經濟、貿易和文化領域的合作。參與東南亞國家聯盟和東盟論壇的活動也加強了俄羅斯在東南亞的合作夥伴關系。
傳統上,與中東國家的關系在俄羅斯聯邦的外交政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03年,俄羅斯、美國、聯合國和歐盟制定了旨在逐步解決巴以沖突的中東和平路線圖,並提交給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領導人。俄羅斯認為,聯合國安理會應該在解決伊拉克和其他沖突中發揮主要的調解作用。俄羅斯還向阿富汗提供人道主義援助,並參與非洲的人道主義活動。
與拉美國家的關系也是俄羅斯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21世紀初,國際形勢尖銳復雜。俄羅斯的目標是鞏固20世紀在國際事務中取得的積極成果,這些成果為俄羅斯國內發展和在國際事務中取得進壹步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俄羅斯已與178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海外機構包括140個大使館、12個駐各國際組織代表處、74個總領事館和4個領事館。俄羅斯聯邦外交部總部有3,300名工作人員,在俄羅斯各地設有36個辦事處。在莫斯科,俄羅斯有140個大使館,包括歐洲委員會和馬耳他主權軍事教團的代表處。用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的話說,2006年,“俄羅斯因素”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顯著增強。《美國思想家》等西方媒體的評論可能更直接,“北極熊終於醒了!”65438年2月20日,拉夫羅夫召開年度新聞發布會,總結俄羅斯今年的外交成就,展望俄羅斯未來壹年的外交計劃。這是他在短短兩周內第三次對俄羅斯外交政策發表結束語。縱觀這壹年的俄羅斯外交,可以說收獲頗豐,再現輝煌。
8.中俄友好城市
見表1-1。
表1-1中俄友好城市
繼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