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反公地悲劇的個案研究

反公地悲劇的個案研究

大學管理中的反公地悲劇

首先,分析了大學管理中的反公地悲劇

按照服務對象的範圍,高校的資源可以分為面向全校開放的校級資源和分配給院系甚至專業的院系級資源。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整個學校的資源在公共資源的範圍內是模糊的或空缺的,因此在利用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公地悲劇”。而對於部門和部門的資源,它們分屬不同的主體,卻並沒有真正擁有有效的使用權,導致資源的閑置和利用不足,造成浪費。這就產生了所謂的“公地悲劇”現象。

1.高校公共資源配置中的反公地悲劇。

高校的行政本位使行政部門在學校中擁有較大的權力資源,行政權力在高校中占主導地位,行政部門有權支配主要資源。因此,在教育資源的分配和使用上,管理者首先要考慮自己需要的各種資源,這樣壹方面會導致教學科研資源的短缺,另壹方面會導致行政部門大量的資源閑置。目前,在我國壹些高校,行政部門的辦公設備和環境條件遠遠好於教學科研人員。行政部門的主任、副主任都有單獨的辦公室,都配有先進的辦公設施,而教研人員的教研經費不足,教師的辦公條件很差。幾個人甚至幾個人共用壹臺電腦,有的大學老師甚至教授都沒有1的固定辦公開放。壹些高校重視重點學科、實用學科和學院的投入,卻忽視基礎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的投入,導致重點學科資源過剩,部分基礎學科和人文社會科學資源不足的矛盾。這種“悲劇”現象嚴重影響了教研人員的積極性,其直接後果是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下降,對學校的發展十分不利。

2.大學資源利用過程中的反公地悲劇。

高校的公共資源是教學和科研的基本保障,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公共資源能否得到有效利用是衡量壹所大學辦學水平的重要標誌。對於學校來說,充分享受校園資源是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重要途徑之壹。對於全校資源,學校各個院系、專業都可以享受,不沖突;但是,對於絕大多數的院系和部門資源來說,由於各個部門處於各自為政的局面,資源相互封閉,各個部門為了自身的方便,更願意“擁有”,這就使得學校的各個部門混淆了資產所有權和使用權。所以會出現壹臺儀器可以同時滿足兩個系的教學或科研需求,最終兩個系都采購了,導致壹些資產長期閑置,東西沒有物盡其用,造成使用不經濟,“反公地悲劇”。

3.高校行政管理中的反公地悲劇。

我國高校存在“管理主導學術”的情況,即在高校內部,管理人員所占比例較高,高校不是或者不可能是真正的高校,而是高等教育體系中壹個龐大官僚行政體系的延伸。龐大的行政隊伍實際上已經成為支撐高校的真正主體,並壹直處於快速增長之中。這些龐大的行政和後勤服務人員,不僅人均工作量相對較小,而且行政機構多種多樣,導致工作重疊、多專業領導的現象。“這無疑增加了行政部門之間、行政部門與教學單位之間協調的任務和難度。行政工作重疊增加,導致推委扯皮現象,無疑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高校行政成本。這就是高校因為多頭管理而發生的“反公地悲劇”。

二,克服大學管理中反公地悲劇的對策

“公地悲劇”可以通過明晰產權來解決,但與此同時,有很多所有者因為某項資源或財產的產權分散、碎片化,卻沒有壹個人能夠擁有真正有效的使用權,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造成了所謂的“公地悲劇”。“反公地悲劇”的核心問題主要是產權問題,需要通過整合產權來解決。而產權問題是壹個制度安排問題。所以,從本質上來說,要想減少高校上述“悲劇”的發生,就要從管理制度上安排人員。

1.優化高校公共資源配置流程。

在物質資源配置上,要優先配置行政部門和學術事務的物質資源並體現在實際配置中,通過制度安排把物質資源配置的註意力轉移到教學和科研上來。首先要滿足學校教學科研發展的要求,為教學科研提供先進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學術條件和生活環境,保證他們充分發揮潛力和積極性,從而保證高校教務工作的不斷進步。在此基礎上,行政部門要配備合理的物質資源,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更好的後勤服務。要減少高校行政經費的支出,裁掉目前高校過多的行政人員,精簡行政機構,從而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要把節省下來的資源用於學校的教學和科研,逐步促進學校資源的合理配置。對於教學科研資源的內部配置,在保證重點學科和學院按需投入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基礎學科的投入,註意協調重點學科和學院經費富余與基礎學科經費不足的矛盾,使學校內部經費配置既突出重點又兼顧壹般,各學科協調合理地共同發展。因此,高校必須通過制定規章制度,科學合理地規範學校所需物質資源的配置過程,為學校的短期和長期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2.實現公共資源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壹體化。

高校要通過制度安排,落實資產管理的整體調整政策,改變滯後低效的資產運營結構和模式,根據高校教學實驗、科研、行政辦公的內部關系,調整、合並、創設適合實際需要的內部機構,以重組和享用各院系辦公室和實驗,特別是貴重儀器設備和相關實驗室的專用,建立科學、合理、規範的資產。高等學校的資源管理應體現統壹規劃、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原則,並對資源利用率進行相應的評價和考核。根據投入產出規律,控制學校辦公和教學設備的購置和維修費用,盤活現有實驗設備,打破學校、學院、院系界限,提高設備和信息資源的享用性。學校要著眼於小事,充分挖掘教育資源潛力,合理配置資源,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學校應加強宏觀管理,統壹設計和安排學校和學院的規模,提高學校的規模效率,優化教育資源配置,降低辦學成本,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精心進行“大而全”和“小而全”的學校建設,合並相關部門,提高學院資源利用率,形成規模經濟。改變高校資產使用部門盲目亂要、爭資產的怪現象,增強資產使用的計劃性和預見性,減少資產閑置和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

3.改變行政部門的服務理念。

在現行的高校行政體制下,存在著嚴重的“多龍治水”的情況,即每個行政部門都可以從某壹個側面對教學單位發號施令,但沒有人對教學的整體效果負責。因此,必須建立和完善規章制度,使學校行政部門“管理”教學科研事務的觀念轉變為向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的觀念。大學管理者必須樹立為教師、學生和事業服務的理念,教師和學生也需要樹立監督學校行政質量的理念。行政權力和學術權力要適當分開,學術權威要在管理中發揮作用。行政管理要保證學術和其他業務的進展,發揮對上級參謀的作用,強調對下級的服務功能。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壹是要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註重制度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二是要與其他職能部門的管理制度進行銜接和協調,將制度落實到人。如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發現問題,要及時糾正,堵塞漏洞。在行政開支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要解決“反公地悲劇”問題,學校應該出面整合合並權利沖突的相關部門,即將分散的權力集中到壹個統壹的部門。高校應調查研究自身內部實際情況,運用經濟分析方法確定自己實際需要的行政服務人員數量,進而合理減少學校行政冗余,精簡行政機構,促進在職人員提高工作效率。高校還要搭建監督行政人員的平臺,暢通群眾監督渠道,讓基層單位和教職工評價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和行政效能,充分發揮他們的監督作用,促進行政事業單位的改革和效能提高。這樣就避免了原來權責不清,多頭管理,互相推諉的“悲劇”。

  • 上一篇:無錫市知名商號認定和保護辦法
  • 下一篇:商鋪經營權(無產權)怎麽解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