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幹貨,編劇基礎知識-專業術語(中英文)

幹貨,編劇基礎知識-專業術語(中英文)

技術術語是相對於日常用語而言的,壹般指某個行業專有名詞的介紹。大部分案例都是本領域專業人士所熟知的,國際慣例中也常用專業術語,主要是為了降低行業內的溝通成本。每壹行都有自己的術語,相當於行業內的俚語。

下面我簡單介紹壹些與電影和劇本創作乃至影視行業相關的簡單專業術語。希望也能幫助到壹些剛入行或者已經入行但不太熟悉的朋友(其實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的編劇)。也許它還能在妳需要逼自己的時候幫妳“逼”。說到底,妳不希望人們在談論戲劇時僅僅通過壹些詞語就知道妳是個外行吧?另外,中英文對照的意義在於方便壹些需要查英文資料,能夠準確搜索關鍵詞的朋友。第壹欄不足或有錯漏。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A.戲劇過程中常見的基本術語:

劇本(電影劇本):劇本的書。不用說了。

編劇:寫劇本的人,劇本的作者。

人物:故事中的人物。

主角:故事的核心人物,推動故事發展,在故事中做出關鍵戲劇性決定的人。

次要人物:故事中除主角之外推動劇情的人。

對抗者:故事中阻礙主角前進的人物。可以是壹個人,壹個組織,壹種自然力,也可以是主角內心的某個層面。

主題:妳想通過故事傳達的價值觀或道德主張。

體裁:包含壹定元素或有固定套路的壹類故事。分類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喜劇、悲劇、荒誕劇、紀錄片等等。

事件:因某種原因而觸發的、有特定發展過程並導致某種結果的壹系列事實。是講故事的單元讓劇本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相互關聯。

劇情:指劇本中表現人物關系的壹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

劇情點:指故事中的轉折點,是故事中意外轉向另壹個方向的節點。劇情點戲劇性張力的來源。

場景:故事事件發生的時空。壹般來說,在壹個時間和地點發生的壹個動作稱為場景,也稱為戲劇。

場景標題:每個場景以左對齊的格式並排書寫:內部或外部,位置和時間。

外部和內部(外部& amp;內景):用於在每壹幕的開頭標註場景的標題。

臺詞:指故事中的人物說的話。

潛臺詞:是指存在並隱藏在事件表層或對話之下的潛在意義,是觀眾根據語境感受到的人物潛在意圖。

對話:故事中人物的話語和情態是表達其情感和個性的方式。除了臺詞,還包括人物的情緒和表情停頓。

視點,POV):講述故事的人,壹般分為主觀視點和客觀視點。

背景故事:指劇情開始前的歷史,通常是塑造人物的往事和情感。

故事結構:相當於劇本的骨架和藍圖,是按時間、因果、空間講故事的基礎,是安排劇情和時間的基本支撐。常見的基礎結構是三幕結構和三幕結構的變體。

三幕結構:故事分為三幕:開頭、中間和結尾。

戲劇張力:是編劇在劇本中有意讓觀眾感受到的故事矛盾的設計和對戲劇的期待。

發展角色意味著為妳創造的每個角色提供壹個特殊的背景、個性、行動、品味和行動時間表。

人物原型:榮格心理學結合童話總結的人類類型。每壹個原型都代表了某種人性,這是人類普遍的無意識特征。壹般用作人物設定的大型建模基礎。

圓形人物:指心理上完全自我的人物,故事中有主動性和目標的人物。

扁平性格:指缺乏精神深度,以說教為目的而存在的人。

高概念:指營銷策略決定和引導創意的電影。這類故事通常結構和節奏簡單,有固定的套路,有和大眾壹起看電影的習慣。故事的核心就壹句話那麽簡單。

B.故事創作的方式:

人物型戲劇:故事的矛盾和張力由人物塑造,主角不斷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限制和障礙。這樣的故事叫做角色驅動的故事。比如雨人。

劇情劇:人物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外界壓力,主角被迫卷入事件。這樣的故事叫劇情驅動故事。比如釜山之旅。

平行講故事:是指在講述壹個故事時,通過壓縮故事,在幾條情節線之間轉換,激發觀眾的判斷和想象預測能力參與故事,有多個講述的視點。

C.戲劇中的常用工具:

節拍表:指在高概念電影創作中,根據觀影習慣總結出來的劇情節奏表。例如,腳本出現多少分鐘或多少頁。是科學有效的套路,劇情細節和轉折合理。專業編劇用它事半功倍。

弧線:用圖形的方式分析劇情走向或者人物之間的成長軌跡和交集。方法論的編劇會根據曲線調整劇本。

場景卡:給場景編號,並在索引卡上簡明扼要地寫下每個場景的概要。

板:安排場景卡片的面板,用來調整和切換事件和場景。善用故事板可以讓每壹個場景和事件成為更靈活的部分。

D.戲劇基本過程的術語:

步驟1:

Logline:也叫one-line,行話裏叫“壹句話的劇情總結”。這句話會暗示劇情沖突,故事主線,觀眾甚至主題。是創意的起點,也是整個劇本最濃縮的精華。很多有經驗的編劇都會從故事的前提入手。也是大部分公司檢驗編劇水平的標桿。

第二步:

劇情梗概/處理:最早嚴格意義上是指沒有對話的劇本,而現在在業內,通常是指圍繞logline的故事概要。用壹個簡短概括的故事來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需要註意的是,大綱不再分為短大綱和簡單大綱。

第三步:

打破壹個故事:在詳細寫大綱之前,找到故事中的重大轉折點,通常是場景之間的轉折點。壹般可以應用在拍片上。

第四步:

人物設定:人物背景故事的計劃,人物性格特征在故事中的走向。(這壹步可以根據故事是人物驅動還是劇情驅動靈活調整。)

壹般可以在這裏進入簡報/提案階段。

第五步:

推介:向潛在買家講述故事、推銷創意和展示計劃。

第六步:

大綱:將出現在劇本中的每部戲劇的清單。其實就是節奏表的完善。每壹個場景都是特定於壹個有始有終的故事線。大綱壹般是劇本開發過程中的第壹個付費環節。完成故事大綱後,就進入場景大綱。

第七步:

劇本初稿:基於已完成的故事解構和大綱代碼的第壹版劇本。

第八步:

重寫:對劇本的重要修改,包括重塑角色和創造新的角色或戲劇。

第九步:

劇本第二稿:收到制片方反饋後修改的第二版劇本。

步驟10:

鎖定:制片人檢查並批準大綱或劇本的最終草案。(肯定沒那麽好。我可能要重寫N稿無數遍,項目不黃也能走到這壹步。)

步驟11:

潤色:對劇本的精心修改,通常是整理調整,使每個場景更加緊湊,完善對話,或者調整為拍攝用的拍攝本。

步驟12:

拍攝劇本:將劇本調整成最終劇本進行拍攝。

後續就是在拍攝中根據實際情況的調整和修改。不要說任何關於催款的事...

E.電影制作和預算術語

電影制作的三個階段:

前期制作:拍攝前的所有活動,包括預算、敲定演員陣容、修改劇本、探索外景偵察、設置場景搭建、編制制作板(當時每個場景在哪裏拍)、聘請工作人員。前期制作階段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安排好壹切,讓電影開拍。

生產;從相機操作的開始到主要拍攝工作的完成位置。持續時間從四周到二十周或更長;大型影城的電影平均制作周期在80天左右。

後期制作;制作階段完成後,進入後期制作階段。當所有的場景都拍攝完成後,編輯開始制作這部電影。然後添加視覺效果,並進行聲音編輯和配樂。如果演員聽不清臺詞或者氣息不對,就得再錄壹次對話替換。Post會持續幾個月,通常是固定後十周左右。只有導演可以先剪。

電影預算可以分為“線上支出”和“線下支出”

上線成本:關系到壹部電影能否拍成的“巨款”項目,包括歌本版稅和導演、制片人、編劇、演員的報酬。

線下成本:與實際生產相關的成本。工廠工棚租金、景觀美化和服務費(家具和道具)、設備購買和租賃、場地費、卡車費、員工薪酬、偏遠地點生活費、餐費、額外律師費、音樂和剪輯費。

F.常用鏡頭的基本術語和功能:

焦點的改變:壹個焦點鮮明的人物走進壹群模糊的人群,可以透露出他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如果壹個角色從壹個模糊的背景移動到壹個清晰聚焦的前景,他的價值或優先級就可以被“澄清”了。

低角度相機:從壹個向上的角度呈現壹個角色會讓他/她看起來很有力量。這也叫“英雄投籃”。

高角度相機:俯視人物可以傳達出他/她是無力的,無足輕重的。

傾斜的荷蘭角:水平線傾斜,說明出了問題,或者生理心理失衡。

過肩射擊(Over-the-shot):表示角色處於易受攻擊的狀態。

抖動/手持拍攝:它可以投射出處於風暴中心和被淹沒的感覺,例如在繁忙的急診室或犯罪現場。

未完待續。

  • 上一篇:分公司是法人企業還是非法人企業
  • 下一篇:各種類型的企業有什麽區別?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