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晚,著名音樂人高在北京東城區因酒駕發生追尾事故,造成4車相撞,4人受傷。據警方驗血,他的血液酒精含量是醉駕標準的3倍。(法制晚報5月10)
娛樂圈的喧囂壹直是社會喧囂的壹面鏡子:不久前,名人吸毒,讓他們的形象掃地,公眾人物的道德水準也備受熱議;如今,音樂人高在酒後駕車的影響下打人,無疑是火上澆油,將這位明星的道德底線再次提上公眾議程。
酒駕早已成為社會公敵。暴力生活的悲劇性後果和“耍權炫富”的象征性想象,使得酒駕成為法治的靶子和輿論的靶子。在災難性的後果和慘痛的教訓下,酒駕也被寫進了法律。酒駕采取“重典思維”,從法律層面得到了呼應。9日,北京首例醉駕案因危險駕駛獲刑數月。
明星和酒駕司機的“聚結”,自然有吸引眼球的效果。除了娛樂,更有社會啟蒙價值。公眾熱切關註的無非是兩點:第壹,壹個明星能和“老百姓”壹起違法嗎?二是明星酒駕造成的直接傷害和負面引導。
高的酒後駕車已經危及到了公眾的安全。在“圍觀促正義”的語境下,承擔刑事責任是必然的法律反應。法律懲罰的嚴厲程度,關系到司法的公信,關系到人們對公平的向往。
明星酒駕,在法律處罰時與平民壹視同仁;但影響遠非普通人酒駕。由於明星占據著廣泛的社會資源,他們的角色期望不同於普通人,需要通過上移道德底線來讓渡自己的權利。換句話說,他們的道德意識應該高於普通人。畢竟,如果他們行為不端,負面引導不可小覷,壹些“粉絲”會盲目追捧,甚至跟風。但非迷茫,價值迷失方向,這無異於為社會道德秩序的建立埋下了隨時爆發的隱患。
高近年來壹直在聚光燈下,拍電影,做音樂,當評委。他很活躍,有很多粉絲。當然,贏得他名聲的是他直言不諱、充滿仇恨的個性。他痛斥混娛樂圈,感嘆“吸毒”太墮落;在藥家鑫壹案中,他也痛斥藥家鑫漠視生命,希望“替天行道”...來自道德制高點的高調坦誠的引導,讓他在久負盛名的稻田裏收獲了豐收。
高用的長矛刺穿了他的盾牌。
高因涉嫌危險駕駛已被刑事立案。車禍後,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達到了醉駕標準的三倍。事發後,高拒絕接受采訪,而是痛快地寫下七個字回應媒體:“對不起!絕不酒駕!”不僅僅是回應,更是道歉和承諾。
但這種事發後的道歉,因為來的太欠考慮,所以很可疑。孫興道歉了,莫少聰也道歉了。他們都說再也不會沾染毒品了。然而,妳也知道,這樣的承諾就像秋天的黃葉,隨風飄落,輕盈地飄著。
道歉對於問題明星來說是壹個必要的“修復”程序,如果他想在這個圈子裏生存下去的話。所以涉毒明星和酒駕明星,無壹例外都會在事發後做壹個看似“觸及靈魂”的檢討,並在日後做出相應的承諾和保證。偏見認為涉事明星只是作秀,只是危機公關,有心虛之嫌;但事實上,從以往的諸多案例來看,有多少明星在立下誓言後再次犯罪,讓人不得不高度懷疑問題明星的保證和眼淚。
以高為例,之前在美國就有過酒駕記錄,所以這壹次“絕不酒駕”的承諾很難讓人信服,也沒什麽好遮掩的。所以,人們有理由認為,問題明星壹拍腦袋、壹開口就來的“從不酒駕”、“從不涉毒”,並不是真正發自內心的告白,更多的只是壹種擺脫困境的策略,真相大概也僅此而已。
酒駕的高在評論前段時間姚嘉欣事件時,義正辭嚴地說:“既然安音樂學院的學生集體支持姚嘉欣,那以後音樂界就不接受他們了。漠視生命的人會熱愛音樂嗎?“作為壹個公眾人物,高積極表達他對社會公共事件的看法,譴責不公正,呼籲人類關系。這是公民意識的體現,客觀上讓演講者的形象高了幾個百分點。但是,酒駕就是典型的漠視生命的行為之壹。現在看來,酒駕的高至少可以說,作為壹個音樂人,他提前為自己的酒駕寫了壹個精彩的註腳——“高以後在音樂界不被接受。對生活漠不關心的人會熱愛音樂嗎?"
高用的矛刺穿了他的盾,產生了戲劇性的效果。藥家鑫固然可恥,但高事件也讓人們看到,充滿仁義道德的人不壹定是君子,就像騎白馬的不壹定是王子,也可能是唐僧。
不能容忍的不是酒駕。
著名音樂人高因酒後駕車發生追尾事故,導致四車相撞。警方的驗血結果顯示,他的血液酒精含量已經達到了酒駕標準的三倍。
這條新聞可謂是熱點新聞,其熱度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要素:壹是主角是娛樂圈名人,尤其是各種選秀節目的評委和特邀嘉賓,關註度高;二是時間處於北京乃至全國抓酒駕的風口浪尖上;三是因為在不久前關於姚嘉欣的熱點新聞中,高曾高調呼籲音樂圈封殺安音樂學院的學生,因為他們“集體支持姚嘉欣”——漠視生命的人會熱愛音樂嗎?
輿論因為第三條強烈聲討高。我觀察到,所有的評論都沒有以高在“姚佳欣”事件中的表現為例。因為人們從高性能中看到了比他酒駕更不能容忍的東西——雙重標準和“傳播自己不相信的東西”。
其實道理很簡單。如果壹個人不在意,經常吹噓自己皮膚白,別人也不會在意臉上偶爾出現的雀斑。人最討厭最討厭的就是把左邊的燈轉到右邊,手電筒只照別人不照自己。托馬斯·潘恩曾經說過:壹個人墮落到宣揚他不相信的東西,所以他準備做所有的壞事。
也許高自己的主觀意誌並不像人們罵他的那樣虛假和虛偽。可能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某個時間,他的內心真的是那樣想的,他通過微博表達出來了。至少在那壹瞬間,他的想法是那樣的,只是在念頭之間放松了警惕。但客觀來說,酒駕逆風造成了嚴重的車禍,造成了難以後悔的嚴重後果,甚至可能讓他原本的美好生活和未來化為烏有。可以說,在整個事件中,他是受害最深的,他其實也是受害者,卻沒有多少人同情。
為什麽沒有人同情他?這是因為他遇到的災難不是別人強加給他的,而是完全可以避免和躲避的。但是,因為放松了思想的剎車,他讓自己的“自信”傷害了自己——就像很多前半生所向披靡,後半生落敗的成功者壹樣。
我希望這只是壹場風暴,而不是壹場災難。希望經歷過苦難的他能從中吸取點什麽,帶給我們真正的音樂和尊重生命的感悟。
高宋嘯離藥家鑫有多遠?
著名音樂人高因涉嫌酒後駕車,於5月10被北京警方以“危險駕駛罪”逮捕。
壹提到高,人們總會想到“姚嘉欣”。高和姚嘉欣扯上關系,是因為高在微博中談了自己對姚嘉欣案的看法:“就算活著出來,也會被當街打死,死的不幹凈還會被賠償幾倍。”這些話對討厭姚嘉欣的人來說,還是挺好聽的,所以這條微博被轉發了5.6萬多次。但現在人們再提起這條微博,註意到的卻是微博的最後壹句話:“漠視生命的人會愛音樂嗎?”
當高在20多天前以咄咄逼人的、刺耳的聲音說出這個問題時,他當然沒想到,這個問題最終會轉而指向自己。
高的“漠視生命”早就出現在那條微博裏了,真的沒必要等“酒駕”來證明——壹個敬畏生命的人,怎麽會說出“當街自盡”“補傷口”之類的話?其實“對生活漠不關心的人會不會愛音樂”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對生活漠不關心的人怎麽可能不“愛音樂”呢?當然,高這句話的言外之意其實是“淡泊人生的人值得音樂嗎?”在這裏,高視“樂”為神聖而崇高,他之所以敢說這句話,是因為他認為自己生活在壹個道德高地。的確,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己生活在道德高地,這種錯覺有時會持續壹生。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人們才會突然發現,自己的內心也藏著壹個魔鬼。
我甚至覺得“漠視生命”和“熱愛音樂”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安誌不是因為太熱愛音樂才導致“漠視生命”的嗎?壹時找不到例子,但記憶中好像有這樣的例子。壹個非常熱愛藝術的人為了他的藝術殺了他的朋友。
不管妳愛什麽,哪怕妳愛藝術,也和極端自私冷漠不矛盾。不要把藝術視為神聖。壹個熱愛音樂和繪畫的人,至少在道德上和壹個熱愛打麻將的人是平等的。姚嘉欣和高的悲劇在於,在樂壇,他們“人品和學識都很優秀”,但在殺人和酒後駕車時,他們卻墜入了凡間而不是展現自己的本來面目——他們開車上路時已經不在“樂壇”了。
如果要從教育上找原因,有人可能會說要加強“生命教育”。但我懷疑,即使壹個人學會了敬畏生命,能阻止他去殺人嗎?我認為,壹個人“漠視生命”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自我判斷和自我約束的理性。高醉駕,姚嘉欣撞死人,都與他是否“漠視生命”無關。
第1條
在周五的班會上,我們看了壹部法制教育片。影片的大致內容是,壹個農村出身的男孩受父親影響,學會了賭博。壹開始他在農村賭博,後來他去城裏賭博,最後他要去偷錢,搶劫,* *並因賭博被關進監獄。
從這部電影中,我學到了很多。為什麽壹個花季少年在學習知識文化的時候要去賭博?為什麽壹個善良的年輕人最後成了罪犯?這些問題才是我們應該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