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刀會起義,以往的歷史文章往往從階級鬥爭的立場上肯定它是壹場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革命鬥爭,認為它“不僅在經濟上打擊了外國侵略者,而且在政治上否定了外國侵略者在中國的特權”。(註:《小刀起義紀實》,編譯,第24頁。但是,對壹個歷史事件的判斷,不僅要看它的公布和領導人的言論,還要看它在當時乃至後來的影響和社會後果。
小刀會起義時,根據清朝的記載,廣東、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都有農民起義,與小刀會相似,但這些起義都局限在某壹縣,影響不大。小刀會起義就不壹樣了。雖然其規模與廈門、潮陽、漳州三地的黑社會起義不相上下,但其社會後果和對近代上海乃至近代中國社會的巨大影響卻遠超這些起義。
刀會起義導致了中國海關權力的喪失。刀社起義前,關稅協定和100%到50%的稅率是不合理的,但海關管理權仍在中國手中。在刀會起義期間,江海山口遭到搶劫和破壞。江海關的稅收是清軍江南大營俸祿的主要來源,它的破壞無疑是對清政府的重大打擊。
然而,海關的存在與稅收有關。1853年9月9日,英美兩國領事以“海關管理已陷於停頓,我方無義務遵守海關規定或繳納關稅”為借口,自行頒布《船舶通關暫行規則》六條,拒絕向中國納稅,由領事館代為征收。次年6月29日,英、美、法三國領事強迫吳簽訂《海關征稅規則》第九條,規定三國領事任命韋德、卡爾、史密斯為稅務司,組成“海關管理委員會”,蔣海關管理權落入英、美、法三國手中。這個系統後來擴展到其他貿易港口。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正式任命英國人李泰國為海關總稅務司。從此,中國的海關完全被西方列強控制。
刀會起義造成了中國在租界的行政權和司法權的喪失。刀會的起義打破了上海市民的平靜生活。起義期間,由於敵我交戰,大量房屋被毀,富商被搶,或被勒索攤派。吳制“燒殺搶掠,從小南門到大小東門,放火燒之,歷時壹夜,富貴百年,壹掃而空。”(註:姚·:《避開大氣之後》,編譯,第1037頁。為了逃避戰亂,士紳百姓紛紛逃入租界,租界壹度人滿為患。英美法殖民侵略者壹直試圖擴大租界,認為刀社起義是壹個難得的機會。壹位西方商人幸災樂禍地說,是刀會起義“幫助”了租界“繁榮”。(註:華北新聞號。199.英、美、法三國領事以“上海地方行政已經解體,毫無權力可言”為借口,要求擴大租界的權力,以保護租界內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是為了維護租界內的“殖民秩序”。
1854年7月5日,清政府承認英、美、法租界在上海的土地憲章,允許外國在租界內擁有行政權、警察權和司法權。中國人被指控涉及英美人的刑事案件,由有關國家的領事處理,所有涉及全社會的警察案件由兩國領事分擔。(註:華北新聞號。197.)此後,英美租界和法租界相繼設立了類似於政府機構的工部和公共局,導致上海地方政府在租界喪失了部分權力。孝道會起義還造成了“上海地方商業陷於停頓”(註:高龍百麗:《江南傳教史》,編譯,第941頁。)中外貿易下降。商業的中斷和貿易的下降不僅影響了西方列強,也給中國的對外進出口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刀會起義期間(當然也和太平天國起義有關),上海的進口貿易徹底瓦解。“通往鎮江以上整個長江流域的路徑和通往大半個浙江的路徑都被淘汰了,上海進口商品在那裏的消費市場被關閉了。
即使是上海附近那些沒有被騷擾的地區,因為恐慌,購買商品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起義阻斷了上海及周邊郡縣的絲茶出口,導致絲茶大量積壓滯銷。由於進出口貨物被封鎖,為了扭轉這種不利的貿易局面,列強向中國大量進口鴉片,導致鴉片走私活動日益猖獗。(註:馬史:《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上冊),上海書店,第514頁。)
刀社起義至今已150年。重新審視這次起義,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沒有為近代上海社會的發展留下任何積極的東西。盡管起義給近代上海乃至近代中國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和嚴重的社會後果,但幸運的是,由於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列強奪取了中國的關稅權利,擴大了刀社起義建立的租界,這些權利早已被中國人民收回。今天的上海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變得更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