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助力耐火材料和焊接行業數字化轉型
演講者專家
袁磊唐山英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精彩摘錄
當前,工業互聯網加速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加速了全球化進程和經濟結構的變化。“十四五”規劃已經為傳統產業改造指明了方向,提出“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突出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
以耐火材料行業為代表,傳統制造業目前的生產面臨幾個痛點。壹是勞動強度大,產品質量差。現在的傳統制造業仍然存在大量的人機交互,生產線上需要大量的人工參與,勞動強度很大。人工參與很難保證產品的質量。行業內產品平均良品率只有70%左右,工作環境也很惡劣。二是數據失真,實時性差。數據孤島現象非常嚴重。在每個流程和環節中,數據都是獨立記錄的,人工登記信息往往會導致記錄錯誤。這些數據到達管理層時已經延遲了幾天甚至半個月,所以決策者在生產決策過程中就會出現偏差。三是勞動力結構差,用人成本高。據相關統計,在我國傳統制造業中,40-60歲的人群比例接近70%,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大部分從業人員集中在中專和高中。另外,從業人數的下降和工資水平形成剪刀差。消費互聯網吸引了大量18-35歲的壯年勞動力,引發了傳統制造業對人的巨大需求。但是,即使工資水平逐年上漲,招工難的問題依然顯著。
當前要針對制造企業的痛點,用“智”和“數”賦能生產。去年,我們實現了第壹條全智能耐用材料生產線的設計、建設和調試,對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數字化升級,實現了全流程每壹臺機器設備的數據提取、傳輸、存儲、呈現和分析。今年我們和客戶進行了效益分析,發現降本增效提質效果顯著。第壹,成本降低。以前同等產能的車間需要28個工人,現在降到了4個,產品合格率提高了20%。可視化產品在線監控生產線,產品合格率大大提高。二是提高效率。通過優化生產線,能耗降低10%,原材料利用率提高10%,管理質量大幅提升。比如生產中,客戶原料車間的壹種原料觸及警戒線,他及時完成了大量采購。此後兩個月原料每噸上漲近500元,節約成本接近300萬。
在焊接行業,也面臨壹些痛點。壹是整體供應鏈不規範,導致焊接精度差。二是即使使用機器人,也多處於“示教再現”的工作模式,焊縫偏差往往需要反復示教機器人軌跡,工作量大。第三,不同機器人的系統完全獨立,缺乏底層應用開發,數據收集和利用困難。基於此,我們構建了激光焊縫跟蹤系統,可以在焊接過程中實時采集和跟蹤焊縫信息,同時實時采集模型的所有運動數據,實現自動焊接到智能焊接。
我認為未來的工業大數據是利用5G技術搭建的生產數據管理系統平臺。應該是壹個“親民”的平臺,適合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發展階段。它是壹個有機體,就像人壹樣,5G、雲存儲、雲計算等數字技術作為它的大腦來進行計算;設備組管控系統類似神經,傳遞數據,機器人和視覺產品采集深度數據,是它的手和眼。要構建工業大數據有機體,將智能裝備、大數據、互聯網有機結合,與耐火材料、焊接等傳統行業深度融合,進壹步助力行業轉型。
小貼士:
點擊鏈接免費獲取演講記錄。
/#/form/article/f 45d 55 C5 ebf 04 b 679 defc 394802 c 7047/344767/1430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