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工資表中包含的內容是否合法?

工資表中包含的內容是否合法?

法律主觀性:

工資表包括哪些項目?雖然具體條目不同,但總體結構相似。第壹部分是月收入,包括各種工資、獎金、補貼。按照從去到去的順序,第壹項壹般是基本工資,在壹些企業也叫底薪、月薪或保底工資。是指員工進入企業後,企業為其正常履行職責以現金形式支付的勞動報酬,標準由企業自行制定。是員工經濟福利中比較穩定的壹部分。比如員工在不違反公司規定的情況下休年假、產假、病假,這個金額不受影響。接下來的幾項收入是非基本工資,也是月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據記者了解,2010在“多勞多得”的原則下,大部分人的收入超過了基本工資。包括工齡工資、崗位工資、等級工資、加班工資、績效工資等。還包括各種獎金和補貼,如考勤獎、交通、住宿和通訊補貼、假期補貼、安家補貼、子女支教補貼等。當然,不同的企業制定的非基本工資是不壹樣的。根據自己企業工資發放的實際情況,給工資條設置壹個“模板”,同壹企業每個員工領取的非基本工資數額也不壹樣。以媒體工作者的工資條為例,收入的重心主要體現在績效工資上,即稿費、編輯費等。對於公務員群體來說,工資條更復雜。壹位做公務員的同學向記者出示了他的工資條,上面幾乎囊括了上述大部分收入項目,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真的很耀眼。網上還有壹位大學老師出示了自己的工資條。他的非基本工資項目包括科研津貼和博士生導師津貼。第二部分扣款很多網友表示看到工資條上的壹系列扣款都會感到心痛,所以幹脆不看了。其實這是壹個誤區。除了那些因為曠工、任務不達標、失誤等“不幸”和“本不該”的扣分。,作為重要部分的“三險壹金”抵扣,其實是“定期儲蓄”的好事,背後是企業為員工支付三倍於這個數額的福利。據了解,大部分人自從有了工資收入後,對此感到困惑。前幾天記者拿著工資條向部門領導詢問“三險壹金”的扣除標準時,也感覺到了認知上的差距,於是形成了這個草案。在北京,壹般來說,企業為員工繳納的社會保險是“五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因為後兩項不是個人繳納,所以個人扣除的只是前三項。養老保險個人繳費標準:本人上年度平均工資的8%,全額計入個人賬戶。也就是說,如果妳去年的月平均工資是5000元,那麽妳每個月的養老保險扣款就是400元。因為地區社保繳費基數每年根據當地職工月平均工資變化,個人繳納的金額在當月或下月也會發生變化。此外,個人繳費工資基數通常會設置上限和下限。對於北京市大部分企業職工,下限為上壹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上限為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部分困難企業繳費基數為40%。2009年,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為4037元。如果妳的月工資低於2422元,仍然按照193.78元繳納。高於1211元的,只按968.88元支付。醫療保險個人繳費標準:個人上年度平均工資的2%+3元,繳費基數上下限與養老保險相同。同樣,以月收入5000元為例,個人每月應扣除醫療保險費103元。北京城鎮職工最低51.44元,最高245.22元。需要註意的是,相比養老保險的強制繳費年限15,醫保規定男性必須繳費25年,女性必須繳費20年。失業保險個人繳納標準:個人上壹年度平均工資的0.2%(農村職工暫不繳納),企業按照本人上壹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總額的1.5%繳納失業保險費。只有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的參保人員,才有資格領取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個人繳納標準:個人和單位壹樣,各承擔公積金總額的50%。月繳存額上限為上壹年度北京市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分別乘以當年單位和職工的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繳存比例壹般為12%。還有壹種福利扣除沒有普及,就是企業年金,也是單位和職工個人共同繳納,總額壹般不超過企業上年度職工工資總額的1/6。值得壹提的是,無論以上哪種福利扣除,其實單位同時扣除的更多。計算個人繳納的“五險壹金”,暫時剔除醫保加的3元,總比例為8%+2%+0.2%+12% = 22.2%;公司繳納比例約為20%(養老保險)+10%(醫療保險)+12%(住房公積金)+1%(失業保險)=43%,其中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的繳費基數為公司所有參保人員的繳費工資基數之和。如果加上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單位為每個員工繳納的總額大約是個人工資扣除的3倍。第三部分稅收扣除國家規定,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其他與受雇或者受雇有關的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賺的越多,交的越多,但是很多人不知道這個比例是多少。據記者了解,全國個人所得稅采用的是分級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個稅=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應納稅所得額=應付工資-個人繳納“五險壹金”-30%交通補貼-20%通訊補貼-起征點。以北京為例,從2008年3月開始,北京個稅起征點提高到2000元,按照超過的數額分為九個等級。第壹級是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500元,稅率為5%,速算扣除為0元;第二級是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00元至2000元,稅率為10%,速算扣除25元;第三級是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元至5000元,稅率15%,速算扣除125元;第四級是應納稅所得額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稅率為20%,速算扣除375元;第五級是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4萬元,稅率為25%,速算扣除1.375元;第六級是應納稅所得額超過4萬至6萬元,稅率為30%,速算扣除3375元;第七級是應納稅所得額超過6萬元至8萬元,稅率為35%,速算扣除6375元;第八級是應納稅所得額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稅率為40%,速算扣除為10375元;第九級是應納稅所得額超過100000元,稅率45%,速算扣除15375元。需要註意的是,2009年國家稅務總局發函規定,企業支付給員工的交通補貼和通訊補貼總額的30%和20%作為個人收入代扣代繳,企業年金也要納稅。特別規定,適用於在中國的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工作的外國人;在我國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工作的外國專家;在中國境內有住所,在中國境外工作或者受雇取得工資、薪金所得的個人;財政部確定的其他人員可享受額外費用減免。附加扣除標準為3200元。也就是說,個稅起征點提高到了5200元。企業年金企業年金也是企業和個人雙方繳費,按月或按年轉入企業年金受托人指定的“賬戶管理人”設立的個人賬戶,再由投資管理人進行投資管理。每個企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每個員工的實際情況,繳納不同比例的企業年金。普通員工4%左右為普通,8%和10%為高。需要指出的是,企業繳納部分屬於個人所得稅的應稅所得,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第四部分,顧名思義,就是打到銀行卡上,去掉各種費用,真正能拿到的工資收入。

法律客觀性: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六條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本人支付工資。勞動者因故不能領取工資的,其親屬或者他人可以委托其領取。用人單位可以委托銀行支付工資。用人單位必須書面記錄員工工資領取的金額、時間、領取人的姓名和簽名,並保存兩年以上備查。用人單位在支付工資時,應當向勞動者提供其個人工資清單。

  • 上一篇:成語大全四字成語無邊無際
  • 下一篇:河北省廊坊市民事律師費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