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如需查詢公安機關電話號碼,應通過“114”和互聯網公安門戶網站進行查詢。如果遇到以上情況,請不要相信,及時報警。
①110是報警號,基本不會被呼出,只有在報警中斷時才會被用於回撥。
②部分犯罪分子掌握了設置號碼顯示的電信技術,要提高警惕。
③接到110的電話,不及時回復轉賬請求,多查。
④可直接回撥110進行查詢。
在這類案件中,有的來電顯示號碼是110,可以說出公民姓名;告知公眾與部分疫情防控案件有關,需要配合調查;電話記錄,向公眾核實姓名、身份證號、銀行賬戶、個人存款,告知公眾涉嫌犯罪的情況;甚至以核實公民財產合法性為由,讓公民將錢匯至對方提供的“安全賬戶”,從而完成詐騙過程。
不法分子以手機號碼“110”結尾冒充公安人員,或利用改號軟件接通電話,再冒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實施詐騙,利用了人民群眾對110的信任,迷惑性極強。110是壹個警務接待平臺,只受理公安職能範圍內的群眾求助、報警、舉報、投訴,不具備電話辦案功能。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辦案都有嚴格的法律程序,絕對沒有辦法讓當事人通過電話向所謂的“安全賬戶”轉賬,或者通過電話查詢賬戶資產。網民要謹防不法分子冒充“110”詐騙,註意保管個人身份信息,不要輕易泄露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不要輕易匯款或轉賬。
疫情期間,壹旦接到自稱是公安機關辦案的電話,壹時分不清。請這樣做:
1,您可以直接撥打您的電話110反映情況,110會為您辨別真假,有效防止詐騙。
2.掛斷電話。按照對方所說的辦理單位,通過114查詢真實的單位號,然後回電核實。因為妳手機上顯示的號碼經常被“改號軟件”改號,這樣的號碼就可以被撥回真實的單位,從而驗證之前案件電話信息的真實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法第壹條為了預防、遏制和懲治電信網絡詐騙,加強反電信網絡詐騙,保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第二條本法所稱電信網絡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借助電信網絡技術,通過遠程、非接觸方式,詐騙公私財物的行為。
第三條打擊和控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實施的電信網絡詐騙活動,適用本法。
境外組織和個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境內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或者為他人在中國境內實施電信網絡詐騙活動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依照本法有關規定處理並追究責任。
第四條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應當堅持以人為本,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系統觀念、法律思維,註重源頭治理和綜合治理;堅持* * *管理,群防群治,全面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加強社會宣傳教育;堅持精準防控,確保生產經營活動正常進行和人民生活便利。
第五條反電信網絡詐騙應當依法進行,維護公民和組織的合法權益。
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應當對反電信網絡詐騙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和個人信息予以保密。
第六條國務院建立反電信網絡詐騙機制,統籌打擊和治理。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確定反電信網絡詐騙的目標任務和工作機制,實行綜合治理。
公安機關牽頭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金融、電信、網信、市場監管等相關部門按職責履行監管主體責任,負責本行業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發揮審判和檢察職能作用,依法防範和懲治電信網絡詐騙活動。
電信業務經營者、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互聯網服務提供者應當承擔風險防控責任,建立反電信網絡詐騙內控機制和安全責任制度,加強新業務詐騙相關風險的安全評估。
第七條有關部門和單位在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中應當密切配合,實現跨行業、跨地區協調和快速聯動,加強專業隊伍建設,有效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活動。
第八條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加強反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普及相關法律知識,提高公眾對各種電信網絡詐騙手段的防騙意識和防騙能力。
教育行政、市場監管、民政等有關部門、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要加強對老年人、青少年等群體的宣傳教育,增強反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準確性,開展反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教育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
各單位要加強內部防範電信網絡詐騙工作,對工作人員開展防範電信網絡詐騙教育;個人要加強防範電信網絡詐騙的意識。單位和個人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協助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
公司向離職人員索要3萬元培訓費合理嗎?
個人認為是合理的,理由如下。
拋開3萬元的數額不談,因為賠償的多少與培訓內容有關。我們只談這個政策合理不合理。公司自己或者通過第三方機構對員工進行培訓。兩者都需要付出金錢和人員的代價。培訓的目的是為了進壹步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更好地為企業服務,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所以在培訓之前,企業會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