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意見

公安執法規範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意見

法律分析: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建設成效顯著,但不文明執法仍時有發生。建議進壹步完善執法程序,細化執法依據和尺度,最大限度減少執法隨意性。壹些與會代表認為,應進壹步建立和完善執法監督機制,深化執法案件的全領域覆蓋、全要素管理和全過程監督,確保所有執法活動都受到嚴密監督。要註重發揮媒體和群眾的社會監督作用,讓權力始終在陽光下運行。有的與會者建議,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壹次公安機關執法規範化檢查,認真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差距,明確責任清單,限期整改,實現執法規範化建設的新突破和新成效。有與會者指出,警察依法執法的前提是知法。建議鼓勵警察加強自學,參加公安機關內部執法能力考試和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他們還應加強與高校法學院的合作,定期舉辦法律講座,使警察了解最新的法律法規,提高法律素養,提高依法辦案的水平。

法律依據:《公安機關組織管理條例》

第壹條為了規範公安機關的組織管理,保障公安機關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職責,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公安機關是人民民主專政的重要工具,人民警察是武裝的國家公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承擔依法預防、制止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保護人民,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維護社會秩序的職責。

第三條公安部在國務院領導下,主管全國的公安工作,是全國公安工作的領導和指揮機關。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的公安工作,是本行政區域公安工作的領導和指揮機關。

第四條公安機關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

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機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限和程序設立。

第六條設區的市公安局根據工作需要設立公安分局。市、縣、自治縣公安局根據工作需要設立派出所。公安分局、派出所的設立和撤銷,應當按照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批。

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和公安分局的內設機構分為綜合管理機構和執法服務機構。執法服務機構以隊為單位組織,稱總隊、支隊、大隊、中隊。

第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和公安分局內設機構的設立和撤銷,按照國家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審批。

第九條看守所、拘留所、戒毒所、拘留所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設立。

第十條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務分為警務職務、警務職務和警務技術職務。

第十壹條公安機關執行警務指揮職責的人民警察,實行警銜序列。公安機關領導成員和警務人員在內部綜治機構中的職務由高到低依次為: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局級正職、局級副職、縣級正職、縣級副職、鄉級正職、鄉級副職。公安機關設立的執法服務機構中的警察職務由高到低依次為:總指揮、副總指揮、師長、副師長、總指揮、副師長、中隊長、副中隊長。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的派出機構,內設執法勤務機構的市、縣、自治縣和不設區的市的公安局,可以根據工作需要,設置政治委員、指導員、指導員和其他負責政治工作的警察。

第十二條公安機關執行警務的人民警察應當執行警務序列。公安機關及其內部綜治機構的警察職務由高到低依次為:巡視員、副巡視員、調研員、副調研員、主任科員、副主任科員、書記員、書記員。公安機關執法服務機構警察職務由高到低依次為:壹級警長、二級警長、三級警長、四級警長、壹級警官、二級警官、三級警官。

第十三條公安機關從事警務技術工作的人民警察應當實行警務技術職務序列。警察技術職務的設置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公安機關人民警察的警銜根據職務、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和任職資格確定。

第十五條公安機關人民警察職務與警銜的對應關系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第十六條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資格條件。

第十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事先征得上壹級公安機關的同意。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機關副職領導職務的任免,應當事先征求上壹級公安機關的意見。

第十八條公安機關內設機構的警察、協警的任免,按照幹部管理權限,由本公安機關決定或者報請批準。公安分局領導成員和公安派出所民警的任免,由派出公安分局和派出所的公安機關決定。

  • 上一篇:高中歷史選修壹知識點
  • 下一篇:股東代表訴訟公司法有哪些解釋?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