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法律諮詢服務網 - 法律諮詢 - 公路建設項目施工全過程的環境管理?

公路建設項目施工全過程的環境管理?

隨著公路建設的快速發展和環境保護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建立了公路交通環境保護體系,並制定了壹些環境保護法律和標準來指導公路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根據《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應當采取有利於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經濟、技術政策和措施,使交通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與交通建設相協調,這對加強公路環境保護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公路環保工作的重點在於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竣工驗收,即建設項目中的汙染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因此,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保護處於薄弱狀態,施工期環境管理不規範。

公路建設項目施工引起的環境問題是多樣的、嚴重的,其影響是廣泛的。然而,公路建設期的環境保護工作相對薄弱,環境管理在理論和實踐上仍處於探索階段。因此,加強施工期的環境保護工作和整個施工期環境管理的研究與實踐,對減少和避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破壞,對公路沿線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對公路建設項目全施工期環境管理的體系框架和模式進行了探索和研究。該研究將有助於完善現行公路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制度、程序和內容,從而更有效地指導公路建設項目的環境保護工作,減少或避免項目建設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時,研究為公路建設項目管理提供參考,進壹步完善公路項目建設程序,實現公路建設項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協調統壹[2]。

1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管理現狀

公路建設項目的實施是壹個復雜的技術經濟過程,涉及的主體眾多,環境因素復雜多變。施工過程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資源,不可避免的要用很多施工機械來削山、削橋、削隧道,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這不僅對沿線環境造成惡劣影響,甚至破壞,而且對高速公路的安全運營造成諸多潛在隱患。例如,渝富高速公路建設中忽視了水土保持工作,導致該項目通車7個月後多次發生滑坡事故。隨著環保意識的增強,人們逐漸認識到公路建設中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並采取了壹些相應的措施和方法,但仍有大量的工作有待進壹步開展。

11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註重工程的質量和進度非常重要,在施工過程中註重環境保護也非常重要。公路建設項目的建設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汙染和破壞,恢復受影響和破壞的環境成本很高,有的甚至難以恢復。廣西壯族自治區龍沖公路經過國家級華山風景區,但在改建過程中,公路沿線采石處於無序狀態。龍州縣至響水40公裏路段兩側僅有26個采石場(點),且均在公路兩側可視範圍內,導致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公路建設項目是無汙染的生態影響,對沿線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是廣泛的。施工期環境影響見圖1[3]。

12施工期環境管理處於弱勢狀態。

我國對公路建設項目實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環境管理以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竣工驗收為重點,但對項目施工階段和竣工使用階段的環境保護缺乏有效的環境管理手段。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缺乏環境管理、必要有效的保護制度和措施,未能解決施工期沿線項目的環境影響,導致施工期環境問題嚴重。實踐證明,在整個公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工作中,僅靠環境影響評價、“三同時”和竣工驗收,難以對公路建設項目實施有效的環境保護。這種公路建設過程中環境管理的薄弱狀態被稱為公路建設項目全過程環境管理的“斷鏈”現象。

13施工期環境監理試點工作的開展

針對建設項目環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2002年8月召開的全國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會議首次明確提出,要加強建設項目全過程監督管理,規範施工階段環境管理,解決過去“重審批輕管理”的問題。2002年6月5438+10月,國家環保總局、鐵道部、交通部等六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開展重點建設項目環境監理試點工作的通知》(環發[2002]141號),對建設在生態敏感區、生態影響突出的13國家重點工程開展建設期環境監理試點工作。公路項目建設期環境監理試點項目有三個:銀川至古窯子高速公路(銀古路)、三穗至凱裏高速公路(三凱路)和邵陽至懷化高速公路(邵懷路)。目前,公路項目建設期間的環境監理仍處於試點研究階段。

2.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的全面環境管理

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全環境管理是運用環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指導公路建設期的全環境保護工作,貫穿於項目的整個施工期。

21整個施工期的概念

公路項目的整個建設期是從施工準備階段到驗收階段的整個建設過程,如圖2 [4]所示。

施工準備階段是項目建設和生產的首要環節,其基本任務是為項目的正式開展和順利建設創造必要的條件。其主要任務包括征地拆遷、編制和完善施工組織設計、修建臨時設施(辦公、生產、生活等。)、施工便道的開通、勞動力組織和培訓、材料和機械進場、場地清理。

施工階段是項目實施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項目所有建設過程全面展開,其主要任務包括主體工程、綠化工程、環境工程、附屬工程和生態修復。

主體工程主要包括公路、橋梁、隧道、立交和公路渡口,具體工程可細化為公路工程的分項工程,主要有路基與結構(小橋涵)、排水系統、護坡與擋土墻、路面和交通工程。這又可以細分為表土清理與壓實、填方攤鋪與壓實、挖方攤鋪與壓實、挖方路塹與邊坡、路基排水設施、路基擋土墻與護坡、特殊路基處理等等。

綠化工程主要包括互通區、服務區和護坡的景觀綠化。

環境工程主要包括隔聲墻和汙水處理設施。

輔助工程主要包括收費站、加油站、服務區、管理站等基礎設施工程。

生態恢復主要包括臨時占地、棄土場和施工便道的植被恢復。

工程驗收階段是全面評估和檢查建設工程是否符合設計要求的重要環節。工程竣工驗收是指公路工程竣工後,經過壹段時間的試運行後,對工程建設的評價。這是對公路項目從決策、設計、施工到試運行的綜合評價,以判斷公路項目在建設過程中各階段預期目標的完成或實現程度。在公路環保方面,竣工驗收包括“三同時”驗收、綠化工程、生態修復工程和工程缺陷修復。

22整個施工期環境管理的內涵

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全環境管理是指根據有關法律、政策、設計文件和合同文件的規定,由項目承包商、監理、業主和政府共同參與,基於整個施工期的全面、連續、完整、科學的環境管理模式。

整個施工期環境管理的目標是充分保護施工區域和沿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使環境不受影響或少受影響,使施工過程中對周圍環境的破壞降到最低,最終建成生態公路和環保公路,從而保證公路工程與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整個施工期的環境管理主要是保護施工路段沿線的生態環境,控制環境汙染和對社會環境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生態環境保護包括植被保護、土地保護、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汙染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對沿線聲環境的影響、水環境保護和大氣環境保護。社會環境影響的控制主要包括對沿線人民生產生活的控制,以及對文物、景觀和基礎設施的保護[57]。

23整個施工期環境管理的必要性

施工全過程的環境管理是公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我國公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實踐表明,依法加強環境管理是控制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有效手段,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保護成功經驗。

整個施工期的環境管理是落實各項環保措施的需要。公路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是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階段進行的。在環境影響評價中,指出了施工中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並提出了預防措施和解決方案。在設計文件中,有環保章節和相關環保措施,也有環保工程設計。國家有關法規中有建設項目(包括公路建設項目)施工中應註意的環境問題和對環境保護的要求和規定。許多環境保護工作要在公路項目建設過程中實現和完成,因此有必要在整個施工期加強環境管理。

24整個施工期環境管理的可行性

政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企業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環境保護法規體系不斷完善,環境保護組織不斷加強,環境保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公眾環境意識不斷提高,這些都是公路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基礎和保障。

政府非常重視環境保護。

各級政府,尤其是環保部門,都在逐步加強建設項目施工期的環境管理。為貫徹落實《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和國務院第五次全國環境保護會議精神,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進壹步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國家環保總局、交通部等六部委在青藏鐵路、銀古高速公路等13個建設項目中開展了環境監理試點研究,以控制建設階段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企業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

建築承包商的環保意識不斷加強,環境管理逐步加強。環境管理的內容在施工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中得到了有效的落實。目前,壹些企業積極推行清潔生產,開展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系列工作,旨在規範自身環境行為,提高環境管理水平。

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

國家先後頒布了壹系列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交通部等部門也頒布了壹系列公路交通環境保護的法律和標準,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公路環境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環保執法力度也在逐步加大。

環境保護組織不斷加強。

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強了對公路環境的保護,公路區域的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改善。環境保護作為壹項社會性、公益性、多部門合作的事業,壹直受到公路交通系統、各級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局)相繼成立了由部門領導組成的交通環境保護領導機構。可見,公路建設項目全施工期環境管理的組織機構已基本形成。

環境保護科技水平不斷提高。

遵循“環境科技為環境保護服務,環境保護依靠科技進步”的方針,公路交通系統組織了科技攻關,取得了許多成果,壹些科研成果和實用技術得到了推廣,可直接服務於施工期的環境管理。

總之,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實施全程環境管理的條件已經基本具備。我們必須抓住有利時機,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促進環境、公路和社會的協調發展。

3“四位壹體”實施模式

根據施工期環境影響和環境管理的現狀,提出了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全環境管理模式,即承包商、監理、業主、政府“四位壹體”的環境管理。在這個環境管理體系中,施工期環境管理的主體是“四個”,即承包商、監理、業主和政府相關環保部門。“四人”共同努力,達到施工期環境管理的目的。他們“融入”環境管理的全過程,共同承擔環境保護的義務和責任。施工期“四位壹體”整體環境管理模式如圖3 [8]所示。

31承包商的環境管理

承包商的環境管理是指依靠承包商自身的力量,輔以其組織中的環境管理職能,將環境管理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建立“環境、質量、成本、工期、安全”五大管理目標,防止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承包商是工程實體得以形成的主體,能否將施工過程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與其直接相關。我國《公路工程國內招標示範文件》規定,承包人應遵守國家和地方有關環境保護和控制環境汙染的規定,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施工過程中有害物質對河流、湖泊、池塘、水庫的汙染,防止粉塵、汽油等物質對環境空氣的汙染,防止噪聲對環境的汙染,將施工對環境、空氣和居民生活的影響減少到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作為參與公路工程建設的單位,應遵守國家有關環境保護的政策、法規和標準,增強環保意識,做好施工期間的環境保護工作[9]。

32環境管理監督

環境監理是指建設單位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政策、技術標準、批準的設計文件、招標文件以及依法簽訂的監理和施工合同,委托具有相應環境監理資質的監理單位作為第三方,對項目建設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工程監理自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正式推行以來,在保證工程建設質量、提高工程建設水平、充分發揮投資效益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多年來環境監理並未納入項目監理,項目建設過程中缺乏有效的環境管理控制措施,影響了項目環境管理體系的實施,導致施工階段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加強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的環境管理,開展環境監理勢在必行。

33業主的環境管理

業主是基本建設的組織者、監督者、實施者和使用者。因此,業主在重視質量、進度和合同管理的同時,應重視環境保護,通過招投標管理加強施工現場管理,規範施工程序,加大環境保護力度。要求參與投標的施工單位在標書中有環保專項承諾,要求施工現場文明施工,拒絕接受環保不合格的工程。這些措施將對公路建設期間的環境保護起到積極的作用[11]。

政府的環境管理

政府的環境管理是指運用行政和經濟手段,限制建設活動對環境質量的損害,通過綜合規劃,協調項目建設與環境的發展,達到既發展公路建設又保護環境的目的。政府作為管理部門,應該從宏觀的角度進行管理、引導和教育,以適應加強環境保護的時代要求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管理模式。

4.關於建立施工期整體環境管理體系的思考

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中發揮了巨大作用。這些環境管理制度和工作實際上是項目前期和後期的環保制度和措施,而項目建設期沒有相應的環保制度,使得國家環保政策和環保措施的執行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施工期的環境管理沒有形成規範的、可操作的制度,不利於環境保護和項目本身的可持續發展。為了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實施有效的環境管理,針對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環境影響的特點,有必要建立施工期全過程環境管理體系。項目施工期的全環境管理體系是根據有關法律、政策和文件的規定,在整個施工過程的各個方面實施環境管理的體系。整個施工期環境管理體系是環境管理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是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的要求,也是加強項目環境管理的重要環節。建立整個施工期環境管理體系,規範和加強施工期環境管理,有利於將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控制在最低限度,落實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施工期全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將保障和支持公路項目施工期環境管理的開展,有利於整個施工期環境保護工作的程序化和規範化,對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全環境管理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5結論

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的全環境管理,是用環境管理的原理和方法來指導施工期的全環境保護工作,並貫穿於項目施工期的全過程。目前,公路建設項目施工階段的環境管理還不完善,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研究和實踐[12]。環境管理體系也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建設項目施工期的整體環境管理體系是建設項目環境管理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是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的要求,也是加強建設項目環境管理的重要環節。建設項目施工期全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將保障和支持公路項目施工期環境保護的發展,有利於建設全過程環境保護的程序化和規範化,對公路建設項目施工全過程環境保護的發展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

  • 上一篇:2005年6月5日至2008年8月國家新修訂和制定的環境資源法律、法規和規章,以及重大環境保護事件。
  • 下一篇:如何優化分論點,讓文章更加出彩?
  • copyright 2024法律諮詢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