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是指按照壹定的社會標準(法律、道德、政策等)合理對待人和事。)和適當的秩序,這是制度、制度和重要活動的重要道德品質。公平包括公民參與經濟、政治等社會生活的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分配公平。正義就是正義,包括社會正義、政治正義和法律正義。公平正義是每個現代社會追求的理想和目標。因此,許多國家在盡可能增加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同時,非常重視機會和過程的公平。建立壹個公平公正的社會需要全社會的長期努力。要提高全體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律素質,使人們有向往公平正義的意識,有參與公平正義的能力,有依法追求公平正義的行為。
公平正義是衡量壹個國家或社會文明發展的標準,也是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之壹。2005年,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指出:“公平正義就是妥善協調社會各方面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有效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要滿足公民對社會公平正義的訴求,提升公民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必須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良好的物質條件。在當今中國,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的根本途徑仍然是發展社會經濟,為實現更高水平的社會公平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同時,該制度是為了實現社會公平。公平是權利的平等制定“規則”公平不是平均的,公平也不是平等的。在人際關系中,公平只是制定規則權利平等的根本保障。
在法律層面,公平正義的治國理念主要體現在各級司法機關必須堅持公民權利平等和司法公正,有效防止司法腐敗。各級司法機構必須堅持三個原則:壹是合法合理原則;第二,及時性和效率原則;第三,程序正義原則。
建設壹個公平正義的社會,不僅需要政府有正確的、前瞻性的治國理念,還需要全社會長期的共同努力。
胡錦濤同誌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深刻指出:“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涉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人民才會感到舒心,各方面社會關系才能和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得到充分發揮。”這對當前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高舉公平正義旗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什麽是公平正義?現代意義上的公平是指壹種合理的社會狀態,它包括社會成員之間的權利公平、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結果公平。所謂權利平等,就是公民的權利不因職業、職務的不同而不同,其生存、居住、遷移、教育、就業等合法權利得到同等的保障和尊重。所謂機會平等,就是公民能夠普遍參與社會發展,分享社會發展帶來的成果。所謂過程公平,就是公民參與經濟、政治和社會活動的過程公開透明,不允許有人通過控制過程來謀取不當利益。所謂結果公平,主要是指在分配中兼顧全體公民的利益,防止兩極分化過寬,以利於* * *和富裕的實現。正義與公平的內涵有所重合,但更多指向的是社會的是非觀和榮辱觀。它呼籲社會誠信,譴責不良作風,與各種社會醜惡現象格格不入。公平正義是古往今來人們衡量理想社會的標準之壹,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價值取向。就當代中國而言,公平正義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處於關鍵地位。沒有公平正義,社會的誠信友愛、安定有序、生機勃勃就無從實現。因此,高舉公平正義的旗幟,從我國社會各個層面體現和推廣公平正義的治國理念,應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在政治和行政層面上,公平正義的治國理念主要體現在各級黨政組織要充分尊重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認真聽取和妥善處理公民的利益訴求;在謀求發展和建設時,要綜合考慮群眾的長遠利益和現實利益,在最廣大人民的共同利益和不同階級、不同群眾的具體利益之間找到平衡點,決不能顧此失彼,讓壹部分人受益,另壹部分人吃虧,甚至失去生計;對過去壹些不合理的制度和規定,要在條件成熟時逐步清理和調整;任何政策措施出臺之前,都要充分聽取各方面群眾的意見,考慮群眾各方面的利益;要堅決糾正個別部門以權謀私侵害群眾權利的行為,嚴防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的發生。總之,能否妥善協調社會各方面的利益,能否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能否有效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應該是衡量各級黨政機關能否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試金石。
在經濟層面上,公平正義的治理理念主要體現在,政府要通過更加有效的財稅手段來調節中國現有的城鄉之間、地區之間、階層之間的貧富差距,並使這種差距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而逐漸縮小。具體來說,要逐步加大政府對農村、欠發達地區和貧困階層的財政支持力度,使我國正在規劃和實施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開發中西部地區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得到有效的財政支持和保障。政府的稅收制度和政策也應該以有效調節公民之間的收入差距為基礎和重點。要加強對現行個人所得稅、財產轉讓稅、奢侈品消費稅等稅種的監管和執行,對逃避上述稅費的要重罰,確保適用稅費的征收入庫。還需要審時度勢,對目前用於調節個人收入的稅率進行微調,以限制個人收入過高和財富過度集中。總之,國民財富的初次分配要註重效率,二次分配要註重和維護公平,這樣才能逐步實現經濟意義上的公平。
在法律層面,公平正義的治國理念主要體現在各級司法機關必須堅持公民權利平等和司法公正,有效防止司法腐敗。具體來說,各級司法機構必須堅持三個原則:壹是合法合理原則。中國的法律是通過民主程序制定的,充分體現了人民的利益和意誌,蘊含著公平正義的精神,所以任何司法活動都必須嚴格遵守法律的規定。同時,基於社會快速進步的客觀需要,賦予執法人員壹定的自由裁量權是必要的、合理的,但這種權力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授權的目的,不得被濫用損害公平正義。我們應該清醒地看到,近年來,雖然各地的測評表明,人民群眾對各級司法機關執法的滿意度有所提高,但存在的問題仍然突出,以至於近年來涉法涉訴信訪數量明顯增多。群眾評價是衡量執法水平的最高標準,各級司法機關必須高度重視群眾反映的問題,不斷提高依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能力。二是及時性和效率原則。經驗告訴我們,曠日持久的官司可以拖垮壹個人、壹個家庭、壹個企業。即使受害者最終打贏了官司,公平正義也大打折扣。前段時間轟動全國的佘祥林“殺妻案”,當事人佘祥林被冤獄10年才平反昭雪,就是這方面的深刻教訓。因此,我們的司法機構必須以高度負責的職業精神,及時高效地辦理每壹件訴訟案件,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體現公平正義。三是程序正義原則。在壹切司法活動中,只有通過法律程序,人們才能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正義,只有讓訴訟的過程成為當事人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過程,以程序正義保障實體正義,才能增強公民和社會對法律判決的認同和滿意度。例如,隨著近年來中國許多城市的大規模改造和重建,如何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給予補償和安置,不僅關系到法律法規本身的規定,而且關系到法律法規實施的全過程。如果這個過程中沒有嚴格的程序性規定,比如評估、聽證、公示、時限等。,很可能影響法律法規的公正性,使群眾產生各種不應有的疑慮,甚至激化成新的社會矛盾。很高興得知上海市政府最近出臺了壹些關於陽光搬遷的程序性規定,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是值得推廣的優秀範例。總之,從某種意義上說,法律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壹道防線,各級司法機關肩負著堅守這道防線的神聖而不可推卸的責任。必須高度重視司法隊伍建設,堅決清除極少數徇私舞弊執法犯法的人,確保法律的公正和尊嚴。
就文化和社會而言,公平正義的治國理念主要體現在,政府要大力組織和引導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廣告、網絡等各種媒體資源,倡導公平正義,及時揭露和譴責各種形式的社會不公和邪惡現象,堅決扭轉壹些領域輿論不公的現狀,從而凈化我們的社會環境。比如農民工在就業、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壹些不公平做法,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專門研究,出臺了相關政策措施。但是,在壹些地區,仍然存在壹些違背中央精神,忽視農民工文化權利的現象。這種情況必須引起重視並迅速改變。此外,政府還應發揮各種社會團體和社會中介組織的作用,鼓勵和引導他們盡最大努力在全社會營造公平公正的氛圍。可以預期,政府在文化和社會層面采取的所有這些措施,必將有助於我們的社會建立壹個公平正義的道德體系,並在此基礎上促進社會和諧的進程。
樹立科學的公平正義觀
為了在我國政治文明建設實踐中正確理解和貫徹公平正義理念,需要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樹立科學的公平正義觀。
我們應該認識到,公平正義是協調社會各階層關系的基本原則,也是社會凝聚力、向心力和號召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在制度設計和安排的過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義的原則,才能獲得社會各階層的認識和認同,才能使這些制度得到最廣泛的社會支持,得以順利實施;在調整各種利益、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過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義的原則,才能使絕大多數社會成員受益,有效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和力量,實現全社會的團結協作;在為國家總體目標而奮鬥的過程中,只有遵循公平正義的原則,才能讓全體人民看到希望,並自願為這壹目標貢獻自己的智慧。
也要認識到公平正義的歷史性和相對性。公平正義的歷史表現是,它受到壹定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相應的上層建築包括政治、法律的發展狀況的制約,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其實現方式和程度是不同的。公平正義的相對性在於,相對於某壹時期某些不合理的社會規則或現狀,沒有絕對不變的衡量標準。因此,絕不能把科學的公平觀等同於平均主義,也不能把科學的正義觀等同於絕對正義。從公平正義的歷史本質出發,充分考慮我國目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事實,在現有條件下盡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量力而行,不超越當前發展階段,先做能做的,條件和機會成熟時再做不能做的,逐步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從其相對性出發,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在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實現公平正義的根本途徑仍然是努力發展社會主義經濟,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的物質生活水平,為實現更高水平的公平正義奠定必要的物質基礎。
建設壹個公平正義的社會,不僅需要政府有正確的、前瞻性的治國理念,還需要全社會長期的共同努力。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我們要致力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同時努力提高全體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律等素質,使他們具有追求公平正義的意識、參與公平正義的能力和依法維護公平正義的勇氣。我們堅信,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通過政府與全體社會成員的良性互動,中國終將建成壹個和諧美好、公平正義的新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