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公共政策;合法性;問題;反措施
壹,中國公共政策制定的合法性
(1)公共政策制定的公平性受到質疑。公共政策在國家的利益分配中發揮作用,因此政策制定者在決策過程中通過其所擁有的政策資源來調整所有政策對象的利益。根據效用的要求,公共政策的職能必須以服務公眾為準則,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但在現實中,並不是所有的公共政策都以利益最大化為標準,存在違背功利性和公共性的政策。政策的內容是政府單方面制定的,沒有公眾的參與。導致公眾無法理解和支持公眾,進而對公共政策制定的主體產生懷疑。(2)公共決策程序不完善。公共政策的執行包括公共政策法案的規劃、執行、評估和反饋。壹項公共政策要想得到有效的執行並發揮更好的作用,就必須嚴格執行公共政策的所有過程。由於傳統體制和政策制定體系的影響,我國在制定政策時仍存在“壹把手”暗箱操作、盲目決策的情況,往往導致公共政策放棄正式的制定程序。事前沒有充分的論證和研究,事中沒有持續的監控,事後沒有及時的反饋。壹些公共政策帶有主觀性,缺乏過程性,必然導致公共政策的公眾信任危機。(3)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不足。公共政策的功能是解決社會問題,維護各個層面的社會公正,公共政策的出發點和目的是提高社會福利。然而,根據布坎南的公共選擇理論,公共政策制定者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經濟人”,他們也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決策者往往忽視公共政策的要求,把自己的利益作為公共政策的出發點。這必然導致公共政策缺乏公信力,導致公眾對公共政策的信任度產生懷疑。這樣,在執行公共政策的過程中,公眾就對公共政策的執行產生了抵觸情緒。
二,解決中國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對策
(1)提高對公共政策作用的認識。公共政策的要求是以維護公共利益為出發點,這樣公共政策才能得到認可。尊重公眾的主體地位,就是政策制定者要尊重公眾的權利,積極創造條件讓公眾表達自己的意見,並根據公眾的意見迅速做出反應。公共政策的制定要以維護公眾的根本利益為最基本的原則,制定者要站在公眾的立場上,敞開胸懷,認真研究公眾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公眾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兼顧公共利益和國家利益。只有這樣,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才能得到體現。(2)完善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公共政策制定程序不應基於主觀判斷,而應以科學的基本原則和公共政策的實際情況為指導。首先,制定公共政策的程序應該公開。制定過程的公開,使公眾能夠準確理解政策問題的實質,及時準確地了解公共政策制定的進展,順暢地表達制定各個環節的各種願望和訴求,從而有效提高公共政策的質量。其次,公共政策的程序應該簡潔。標準的理論化和最好的標準是我們的目標,但現實往往不能如人意。因此,節目的簡潔表現提高了政策的時效性,及時反饋了公眾的願望和訴求。這樣就避免了過分追求制定程序的完全指導,導致公共政策制定的瑣碎化、形式化,延誤問題的解決和公共利益的實現。最後,政策程序應該是穩定的。隨著公共政策制定程序的成熟,程序的制度化和法律化防止了政策的隨意性。程序的穩定性可以保證公眾的意願和訴求能夠及時反饋給制定主體,從而規範權利訴求,提高公眾的預見性,保證社會問題的合理解決。(3)提高公共政策的公平性。科學有效的公共政策離不開科學咨詢,重大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政策咨詢專家的支持。由各類專家學者組成的政策咨詢機構在當前政策制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並逐漸成為政策制定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公共政策智庫為公共政策決策提供必要的技術和學科知識支持,使政策方案更加科學合理,也可以加強公眾對政策的認同,增加公眾對公共政策的社會認同。因此,我國政府加快了各種政策智庫的建立和完善。在完善智庫的手段上,壹方面要保證專家學者的獨立性,使專家學者在論證公共政策時不受政府影響。另壹方面,政府要與專家學者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讓專家學者快速準確地了解相關信息,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咨詢研究。
參加考試,貢獻力量
【1】詹誌剛。論公共政策的合法性[J].探索。2003 (6): 40 ~ 43
[2]吳永生,王飛。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基於制定程序的視角[J].理論探討。2006 (5): 139 ~ 142.
[3]張軍榮。公共政策創新合法性要素的制度分析[J].理論與改革。2006 (1): 27 ~ 29
[4]高·。公共政策主題合法性危機的呈現、危害與矯正[J].長白學報. 2010 (5): 73 ~ 76
[5]周曉麗,馬曉東。公民參與:公共政策合法性的路徑選擇[J].理論探討。2005 (4): 118 ~ 121.
[6]淩星。中國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危機及其消除對策[D]。南京:東南大學。2006